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名家 >> 访音效师杜笃之:《刺陵》是大格局的大制作 |
音效师杜笃之:《刺陵》的大格局给了我无限的发挥空间
杜笃之:台湾台北人,电影录音师、配乐师。为台湾新电影运动几乎所有主将的电影录过音,是具有世界级水准的电影录音师;亲历并见证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起起落落,对台湾电影声音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杜笃之以录音工作上的杰出表现及丰富的经验,至今已赢得了七座金马奖最佳录音奖,2001年并以《千禧曼波》及《你那边几点》获得第五十四届坎城影展高等技术大奖,2004年获颁第八届国家文艺奖。
火星:首先请介绍您自己和与电影音效制作结缘的经历。
杜笃之: 我开始接触电影录音还要从我18岁说起,那是1973年,我参加了中影电影技术训练班,学习录音工程技术,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开端。1981年,我参加利了电影《1905年的冬天》的录音工作,一年后正式升任录音师,开始骑车收集各种声音,同年担任了《光阴的故事》的录音工作。我关于录音技术的观念受到了杨德昌先生的影响,在他的介绍下我观看了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为塔氏电影精湛的后期录音技术所折服。在这个时期,我还为杨德昌的其他两部作品《青梅竹马》、《恐怖分子》录音,并为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等电影录音。其后我多次与台湾新电影导演合作,许多重要的台湾新电影作品如《恐怖份子》(1986)、《悲情城市》(1989)、《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等片的录音工作都是由我完成。
我从早期接触录音工作开始便对当时电影配音的模式感到怀疑,时常有些新的想法却苦无实现的机会,直到后来与重视写实的新电影导演合作,才逐渐让我得以发挥对声音的想法。“没有被察觉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声音”,这是我时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做再多的东西,如果无法让人相信,也是徒劳。
入行三十年,可以说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认可,至今赢得了七座金马奖最佳录音奖,2001年以《千禧曼波》及《你那边几点》获得第五十四届坎城影展高等技术大奖,2004年获颁第八届国家文艺奖。
火星:参与《刺陵》的音效制作,您是怎样看待这个机遇或者说挑战?
杜笃之:在台湾很少能有机会参与做得这么大的格局的影片,不只是剪辑复杂,这种大格局也包括音效。台湾电影过去文艺片比较多,大家也以为我只会做文艺片,也认可说我文艺片做得很好,其实我很想证明我很擅长做《刺陵》这种商业动作片,在我参与制作的上一部影片《灌篮》中,我就想把这种想法表现出来,当然灌篮也没有让我失望,后来《刺陵》这个戏又来找我们,格局更大,我们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做,过程当然很辛苦,但是这个成绩,应该会蛮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