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剧本理论 >> 怎样创作有竞争力的动画剧本16讲(下) |
(九):角色定位
赵英著/文
与影视剧不同的是,动画剧本可以设计的更轻松,更简单,规则似乎更少,尤其表现在角色的设置上。
一部成功的影视剧必然要塑造成功的男主角、女主角,不但有男主角和女主角,还要竭力塑造男配角和女配角,以此来强化、反衬、协助塑造主角。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xxx演员获得第xx届xx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xxx演员获得第xx届xx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等新闻。
而一部成功的动画剧本似乎不用考虑这么多因素,有时候剧情的精彩会使角色的搭配更为自由。比如曾经一度流行的《猫和老鼠》,很难说“猫”和“老鼠”哪个是主角;还有《海绵宝宝》,海绵宝宝是男主角,却没有女主角。
但是我们发现,针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的动画片,其角色定位开始趋于影视化。比如2006年曾超级畅销的《虹猫蓝兔七侠传》,故事以虹猫和蓝兔为主角,男主角虹猫勇敢侠义,女主角蓝兔善良聪明,曾吸引了无数6~12岁的男孩和女孩。
动画片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
第一,动画片角色设计的依据是其受众年龄定位
通常6岁以前儿童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意识区分,针对这类低幼受众的动画片角色设计可以像《猫和老鼠》、《海绵宝宝》这样,突出一、两个主人公,这个主人公并没有明显的性别。
6岁以上儿童基本都是学龄儿童,在学校里有明显的性别区分,而且男孩女孩的价值倾向开始趋于分化。对这些学龄儿童的动画片角色设计则要像《虹猫蓝兔七侠传》那样,给男孩、女孩分别塑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任何单一的角色设计,都会分散既定受众的喜爱。
据一组详细调查显示,一个完整的动画故事剧本中需包括如下主要角色:①大英雄,正面男主人公;②漂亮的公主,正面女主人公;③可爱的宠物,公共人物(偏褒);④搞笑的角色,公共人物(偏褒);⑤武力高强的魔头,反面人物。
第二,角色都有哪些功能
动画的典型特点是夸张和想象,所以,动画片中的角色常常会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这种夸张和想象是不是可以任意、无限发挥呢?
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动画片角色功能的设计决不能没有依据。曾在电视上偶尔看过一集动画片《孔小如》,主人公在路上走着走着,不知为何就掉到河里了,疑惑之余发现,剧情是为了向一句和落水有关的诗句挂钩,但作为一部动画故事片来讲,这似乎有点牵强。动画片的想象如果脱离了逻辑,则会显得很白痴。
那么,合理的想象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盘点一下:无敌的力量 ;阅读人心的能力;控制别人的能力;身体变大变小的能力;过人的头脑;快速奔跑能力;过目不忘的能力;变化成别人或者动物的能力;隐身能力;健壮的身体;飞翔能力;透视障碍的能力;远距离发能量攻击能力等。据调查显示,在如上功能当中,“过人的头脑”、“隐身”和“飞翔”排在前三位,其次是“过目不忘”、“读心术”和“无敌力量”。
第三,角色搭配要对等
角色搭配体现在正方与反方的搭配、主角与配角的搭配、形态之间的搭配等方面。通常正方与反方的搭配不讲究对等,因为在角色设计上,反方通常要高大于正方,才给正方留出奋斗的空间。主角与配角的搭配不完全讲究对等,但不能相距甚远,因为主角与配角一起出现的剧情很多,差距过大容易造成剧情脱节。形态之间的搭配要讲究对等,可以是人与怪兽、人与动物、人与人,总之是人与看得见、摸得着、可交流的东西。曾有一部动画片,主人公是一只人性化的小猫,而对手是一只会说话的“盒子”,打来打去,总有一种不对等的感觉,纯粹就是一种嬉闹。
动画片角色定位,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物化卡通形象、任意卡通形象,在编剧之前,对他们都应该有一个关系设定,然后将角色装入这个关系图来考量一下角色设定的逻辑是否通顺。因为,很多动画片要出现十几个以上的人物,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剧本写着写着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