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冷思考热动漫 |
摘要:这是一个在中国不缺追随者、不缺消费者、不缺鼓吹者、不缺扶持者、更不缺机会的行业,也是创意产业中与IT最相关的产业之一。
--------------------------------------------------------------------------------
这是一个在中国不缺追随者、不缺消费者、不缺鼓吹者、不缺扶持者、更不缺机会的行业,也是创意产业中与IT最相关的产业之一。
然而同时,这个行业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以及不能回避的尴尬:缺乏原创,缺乏有效支撑,缺乏文化自信,缺乏大师,缺乏知识产权保障……
在北京大恒科技大厦6层走廊尽头的电脑前,有一个留了毛茸茸小胡子,头发也像小狮子一样竖起的男孩子,正在一笔一笔地仔细描着一个长方形的站立动物。
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中工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正利用暑期在这里的北京数字娱乐软件产业创新基地实习。他现在正在画一只猫,据说要用在某个动画片里。而他现在采用的,正是基地里面的入驻企业北京迪生通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无纸动画技术。
据了解,像他这样怀有动漫梦想的年轻人和其他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数量,近年来在国内正在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最近以来,在原来就不低的温度上,动漫依然在各地一天天地继续升温,相关的新闻事件也层出不穷。
比如,8月13日,“2006中国重庆动漫博览会”节前上演动漫真人秀;8月10日,首批“无锡制造”的动漫原创作品《吉娃娃》、《秦汉英杰》、《东方神娃》等获得总额485万元的扶持和奖励基金;7月28日~30日,“2006 ChinaJoy”于上海举办,现场火爆异常……
然而,在这个空前繁华、热闹的产业背景下,本报记者走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在为这一难得的发展时机振奋的同时,更表示了他们的担忧:这个行业正面临成长初期的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正遭遇普遍的尴尬:缺乏原创,缺乏有效支撑,缺乏勇气和自信,缺乏大师,缺乏知识产权保障……而这些,正是中国动漫产业需要跨越的道道关口。
需要怎样的支持?
8月15日早上,记者收到一封“不速之信”。
信件来自记者在8月10日海淀?中关村发展动漫游戏研讨会上认识的北京龙阁创意数码科技公司高级经理张冲,他在来信中说:
“作为一个刚刚创业的小型动漫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正像我在说说上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70、80年代的人,对于动漫行业的热情是无法熄灭的,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能够实现中国自己的真正的动漫梦想。虽然目前整个行业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现实的困难,但这些终究会过去的。希望中国动漫能圆一个梦!也希望我能够圆一个自己的动画梦!”
在8月10日的研讨会发言中,作为动漫企业的代表,张冲表达了他最关心的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动画的制作效率问题;二是版权难题;三是动漫素材库的构建问题。他希望政府组织制作人员培训,提供一些针对动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做一些行业发展趋势、赢利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并组建专家团,把工程化的专家和学术化的专家结合到一起。
除此之外,他特别希望能有一个给动漫创意企业提供支撑的服务性平台综合体,即把交易平台、素材库平台、项目外包平台等所有平台组合成一个平台系列,“而不是像现在,这个平台要找这个基地,那个平台要去找那个基地,这样沟通成本是非常大的,对小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困难。”
作为北京数字娱乐软件产业创新基地的项目负责人,张国红经常在脑子里思考,也经常挂在嘴边的问题是:我们的动漫企业到底最需要什么?另外,“动漫基地该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能够为动漫产业真正做点实事的机构。”
这家基地承担着北京市科委“北京数字娱乐软件公共技术支撑平台”项目。这一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三个平台和一个中心,即游戏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教育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动画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以及游戏、动画培训中心。其中动画平台已经于今年初正式对外运营。中国动画学会北京分会、中科院计算所的“三维运动捕获实验室”等也在基地内。据说这也是国内首家数字娱乐产业技术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