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资源 >> 图书推荐:Flash好莱坞2D动画革命 |
传统的动画制作是一个既耗时间又费金钱的过程。所有传统的商业动画片都是在团队环境下制作完成的。虽然是团队作业方式,但其工作流程却和装配线不尽相同。为了保持项目的迅速前进,很多部门在制作进度表上相互重叠。对我们而言,理解动画的历史和分析传统制片厂的生产工序同样重要。因为能否有效利用Flash的强大功能就是取决于人们对其在传统动画制作中的根源是否有真切的理解。
和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一样,动画也是从构想点子开始的。这一点子可能是来自制片厂内部,也可能是来自外部资源,如《怪物史莱克》(Shrek)就是取材于流行的儿童读物。制片厂内部会先就点子本身进行讨论,然后交由剧作家撰写剧本。在剧本写成的前后,制片公司要为该项目挑选一位导演。导演负责监管创作的方方面面。参与动画制作的每一位画师都必须和导演共同完成作品的审核。导演通常会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书面签字的方式对各种图稿进行审核。优秀的导演懂得应该如何要求下属以及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
剧本写完之后,一批能干的画师们就会开始进行视像开发(visual development)。开发视像的画师们通常擅长于构图和为不同的题材制定风格。视像开发部的全体员工会为动画角色精心地描绘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当前期制作部门忙完这一切,且剧本被敲定之后,就该由角色设计师绘制造型表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动画制作开始之后,所有画师都能够根据造型统一作画。造型表上通常会有角色的大小比例以及各个角度的姿态和表情。接着上阵的是绘制分镜图的工作人员。能够像草图画师那样迅速地绘制图稿是成为分镜图画师的先决条件。不论对哪一个流派而言,能够紧扣住情景交融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分镜图画师必须拥有良好的解剖学知识、电影鉴赏水平以及非凡的画功和敏捷的头脑的原因。图1.5是从Banga U.E.动画公司的克里福德·帕洛特(Clifford Parrott)绘制的粗略分镜图中截取的一系列图稿。
©2003 Banga U.E. Studios, 作者:Clifford Parrott
图1.5 粗略的分镜图图稿
此时人们要进行整理的是样片(animatic)。样片就是把分镜图中的图稿加上时间的因素进行录制,然后配上简陋的对白和声音的录影带。在制作样片的过程中,还要录制配音和添加音效。对样片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之后,就该置入真正的音频了。导演会和那些天才配音演员共同前往录音棚,最终的录音会按画格的长度进行分解,然后被标记在曝光表上。这些被简称为X-sheet的曝光表是用来设定动画的节奏的。之所以用“曝光”二字,是因为过去人们用它来表示图稿在摄影机下应该曝光的画格数。
接着要进行绘制的是全部场景的粗略构图。构图师类似于电影里的布景师,负责场景和环境的设计。虽然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用铅笔完成的,但构图师必须在绘制透视图、合成图像以及建筑示意图方面有杰出的技艺。在绘制粗略构图的同时,导演还要查看这些构图和X-sheet,开始对有关摄像机和角色运动方面的内容进行构思。
在动画创作的前期,会有一位美术指导与导演共同确立影片在各个方面的色调。在动画长片中,每一个序列会以小幅彩色缩略图的方式逐行排列。采用这种方法,导演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冷暖色调在故事流中的应用。美术指导负责监督从定稿的铅笔构图到背景图的转换。虽然现在背景图的绘制主要是在诸如Photoshop这样的软件中完成的,但背景图画师仍然需要掌握一些传统的绘图方法与技能。1999年由布莱德·伯德(Brad Bird)执导的经典影片《钢铁巨人》(The Iron Giant)是最后一批采用传统手法绘制背景图的动画长片之一。仔细观赏影片,可以从中领略该片的美术指导艾伦·邦德纳(Alan Bodner)是如何利用冷暖色调来为特定的场景增添微妙情绪的。影片最后的打斗场景在应用色彩对比方面就有着极好的表现。
在上述所有工作都步入正轨时,全体画师就要开始根据导演的指示处理角色的动作。场景的分配通常由首席动画师负责。在X-sheets上标注好所有场景的时间段,并且录制完对白之后,就该由动画师来诠释人物情感和铺陈故事情节了。这是优秀的动画师充分体现其价值的时刻,他们必须对故事、情感和情节有良好的理解。在真正体会其笔下角色的精髓的同时,动画师每画出一笔,都必须在重量、空间、比例和平衡等方面作出恰当的表达。
©2003 Sandro Corsaro
动画师对动作的最初构想通常都是比较粗略的,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要把握住动作或情感的精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离原始图稿都是有相当距离的。在着眼于每一帧的具体细节之前,动画师首先要想办法捕捉到运动中的每一个姿势,这一精准表达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观察以及对微小细节的留意。这些粗略的图稿随后会在铅笔测试仪上进行计时,动画师会把他们的图稿放在铅笔测试摄影机下查看其对时间的把握是否恰当。如今,有了数码铅笔测试仪这种奢华的技术,动画师们可以查看几秒钟之内的铅笔测试回放。在动画团队内部,有各种各样专门的分工,其中包括清稿画师(cleanup artist)、原画师(keyframer)和助理动画师(in-betweener)。最后的动画会被放在发汗箱(sweatbox)中,由导演来验收每一个场景。“发汗箱”一词来源于早期的迪斯尼制片厂,当时沃尔特·迪斯尼把员工召集在一个配有老式声画编辑机的狭小、拥挤的房间里查看他们的作品。这一房间局促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没有空调。当迪斯尼对每周的工作提出批评时,那种焦虑更增添了后来被称之为“发汗箱”的房间里的紧张气氛。在动画长片领域中,发汗箱至今仍然是一种必需的设备,但它已经由具体的房间变成了电视机。正如本章前面所讲,由于99%的电视动画都是使用海外的廉价劳动力制作完成的,所以导演和动画制作人员之间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海外厂商拿到的是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用文字表述的对动画的理解。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使电视动画制作不断受挫的伤痛之源。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持续存在,而且由于距离上的原因,海外任务的周转时间也要比在国内市场中更长一些。在导演最后发现他的要求没有被兑现之前,往往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而此时的他又不得不再经历一次漫长的等待。只有历经波折,才能完成最终的动画。
发汗箱中的动画一经验收之后,就会被扫描到计算机中与数码背景合成在一起,然后进行上色。数码美工负责填充颜色和调整背景。手工绘制赛璐璐片的工作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在数码时代来临之前,美工们必须先在赛璐璐片上给每张图稿描好边,然后再通过手工方式小心地进行上色。接着,摄像师会使用巨大的动画拍摄台小心翼翼地摄制胶片。每张赛璐璐片都必须在摄影机下得到正确的曝光。移动摄影机时有任何细小的错误,都必须手动重拍整个场景。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即时回放。动画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就是用这种方法制作了25000多张赛璐璐片。
完成全部着色之后,就该添加声音了。如图1.6所示,新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在制作动画时可以免去使用大型的Oxberry摄影台,取而代之的是把胶片转换成能够置入同步的数字式声音的磁盘。完成后的作品会被存入到数码磁带中,然后制作成拷贝。
图1.6 动画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