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功夫熊猫2》“这是写给中国的情书” |
《花木兰》
升级版的中国元素
好莱坞拿中国题材来拍动画片,在全世界打中国文化牌,梦工厂不是第一个。
1998 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动画片《花木兰》。这部电影是根据中国诗歌《木兰辞》改变而成,讲述的还是那木兰代父从军的传统故事。不过经过好莱坞的包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整个画面也带有浓郁的中国绘画风格。
片中,木兰在第一次战争中受了伤,被人发现是女儿身,她未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当木兰杀死单于,拯救了皇上和国家之后,皇上在全城百姓面前,向木兰鞠躬致谢,朝中大小官员以及全城百姓都给木兰跪下了......这是美国文化对女性能力的肯定,但这完全不符合当时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
10 年后,《功夫熊猫》出现,梦工厂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完全升级,也更加聪明。在全世界文化融合的趋势下,好莱坞只是利用了熊猫这个东方形象,用中国文化元素的细节来制造电影氛围,用道家的哲学原理,讲述功夫的真谛。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功夫冒险故事,简单、浅显易懂,符合西方观众的价值观;同时,它又套用了东方哲学来解释成功的道理,博得中国观众的认同。
阿宝有一个重亲情、爱训话的鹅爸爸,这跟很多中国家庭的父母说话的口气一样。第一集里,阿宝要打败敌人,它抢到的武功秘笈是一本无字天书,这个秘诀其实就是:“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第二集里,阿宝要提高自己的功夫技巧,修炼内功,悟到太极的至高境界,“内心平静”,才能以至柔太极,对付至刚炮弹。
每一种动物,都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浣熊师父本是非洲的动物,但是它穿道袍、长胡子、举止端庄,拿筷子吃饭,有了中国的师者之风。阿宝身边的盖世五侠,它们的形象分别和它们擅长的功夫相匹配,和这些动物猴、螳螂、蛇、鹤、老虎等结合起来。
在中西方两种文化融合中,好莱坞显示了超时空的文化整合能力。虽然两部《功夫熊猫》中的 中国元素仍然是符号,只是西方视野下的东方镜像。但是他们植入的方法巧妙、圆滑,赢得了东西方观众的一致热爱、认同。
《功夫熊猫》也是动画大片在中国内地市场上的破冰之作,拿下1.81亿人民币的票房。此前,进口动画片票房纪录的保持者是《狮子王》,仅仅4200万的票房收入纪录,保持了13年之久。
《狮子王》也是出自梦工厂之手。卡森伯格说:“我到了非洲,出了一部《狮子王》;我到了成都,做了《功夫熊猫2》。两部《功夫熊猫》都是对中国文化、艺术、历史、自然之美的一种褒扬,是给中国的情书。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灵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中国国宝熊猫成为好莱坞的赚钱机器,也触到内地电影人痛处。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上,一帮专家围坐一堂,“为什么我们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己却利用得不好,没有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
导演陆川说:“我发现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
银幕上的阿宝,有杰克·布莱克的声音,可以在银幕上做任何疯狂的事情,它有些搞笑、有些笨拙,食量惊人,它的热情会超过它的能力,但是不管它惹上什么麻烦,观众总会认同它,希望看到它怎么解决。
复旦大学金老师曾指出,中国导演和西方导演相差最大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能力,而是想法。他说:“如果让中国导演拍摄这部影片,阿宝只能是憨态可掬,绝对缺乏想象力,难道老外不知道熊猫的爸爸应该是熊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