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功夫熊猫2》“这是写给中国的情书” |
《功夫熊猫》
好莱坞人到了成都
4月中旬,洛杉矶,走进梦工厂公司大门,成都媒体的记者卫昕有点恍惚,他是来参加《功夫熊猫2》非美媒体采访会的,却发现这里到处是家乡的影子:门檐大红灯笼、院内池塘庭院、中国民乐环绕、随处可见中文字牌。
一位新加坡电视台主持人穿上道袍,白发、白须飘飘,喜剧明星杰克·布莱克看到他,大声惊呼:“师傅!”午餐,梦工厂招待客人的是饺子和面条。
拍摄第一集时,除了2个人在美国动物园看过熊猫,梦工厂整个核心创作团队没人见过熊猫。他们在网上查资料、看视频,参考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建筑、图腾、服饰、食物和风景的书籍,也找来中国古代文化学者当顾问......全部是二手资料,却砌出一部《功夫熊猫》。
雷蒙季巴赫到中国,很多人都问他同一个问题:“你在美国,怎么能画得出这么逼真的中国画面?”“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赞美,我真的很热爱中国文化,从中国艺术中得到创作灵感,并参考最真实的数据,呈现出来的画面,连中国人都觉得很逼真自然。”他说。
3 年前,赵半狄在国家电影局门口公开抵制《功夫熊猫》。梦工厂CEO 卡森伯格看到这条消息。“这部电影相当成功,也相当有争议。面对媒体的舆论压力,卡森伯格其实非常担忧。”灯光师韩雷表示。在800多名参与两集“熊猫”电影制作团队中,韩雷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工作人员。
据梦工厂员工透露,为了避免这些争议,卡森伯格曾经一度考虑过和中国合作制片,把《功夫熊猫 2》变成中美合拍片。当时,梦工厂首选联络的片方就是中影公司。但中影要求,梦工厂必须先把剧本拿来审查,梦工厂考虑再三,还是不希望在剧本创作上受到任何外界影响,最终放弃了这次合作。
此时,成都市府新闻办公室一封邀请信也飞到了梦工厂,他们主动出击,希望邀请《熊猫》的创作团队来熊猫的故乡“看熊猫、找灵感”。这封信很快得到了反馈。2008 年10月21日,卡森伯格坐着私人飞机,自费带着十几位主创团队到了成都,包括接手该片的韩裔女导演詹妮弗·于·尼尔森。
“走在成都的大街上,我才真正知道,这里的人多么热爱熊猫。熊猫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建筑是什么样子,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把这些富有特色的细节,移植到电影中,才注意到它是多么有趣。很多剧情,都是在我们去了成都之后才加上的。”詹妮弗告诉记者。
十多人的采风团队还去了山西、武当山、北京等地,一个多星期后回到美国。然后,韩雷发现,第二集发生了很多变化。
阿宝练功住在和平谷,这个寺庙的山门完全就是参照了青城山山门的模样。团队花了很多工夫建造恢宏的宫门城,街道的每一块地砖、两边建筑的青灰墙、青瓦房檐、随意摆放的花车铺子??这些细节设计都是参照了当时他们走过的成都宽窄巷子,包括锦里街上,随处可见的鸡公车,也成了电影里的道具。
在成都市郊的熊猫基地,保育箱里躺着十几只刚刚出生几个月的熊猫宝宝,懒洋洋地挤在一起,睁开眼,它们就吃东西、打架、嬉戏。导演詹妮弗穿着消毒衣,抱着一只刚睡醒的熊猫宝宝,它在这位导演的怀里张开嘴,打了个哈欠。这只熊猫宝宝的憨态,被随行工作人员捕捉下来,成为现在电影里阿宝小时候的样子。
第一集里,阿宝的嘴里,经常会冒出“师傅”、“master”两种叫法。起初,韩雷就提出,在中国文化中,这两个词都代表着同一个意思,现在,根据媒体的反馈,熊猫阿宝统一叫“师傅”。
阿宝要继续保持魅力,在导演詹妮弗看来,最重要的是在细节上更加逼真。她说:“我能感受到那里的氛围,以及光线照射在建筑物或是砖瓦上的感觉。我们就是靠这些细节,让《功夫熊猫2》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