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并不是动漫唯一的未来
陈琳
去年4月,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正式宣布该公司将在今后4年内上映10部动画片的消息。这些影片包括《玩具总动员》和《赛车总动员》两大系列的最新续集。除了已经上映的机器人爱情故事《Wall-E》,以及将在2009年圣诞档上映的手绘动画片《青蛙王子》,其余8部动画新片均采取数码3D技术制作,《玩具总动员》前两集的3D版将分别于2009年10月2日和2010年2月12日上映。
“进一步采用3D技术、电脑特效,会让我们的故事更加出彩。”迪斯尼和皮克斯动画影业的首席创意官约翰·雷斯特(John A. Lasseter)表示。从在赛璐璐基片上徒手描摹,到如今在电脑中用玛雅软件捏造3D角色、设定动作,动画片制作今非昔比。技术应用的革新对未来动漫行业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未来,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动漫作品?3D技术是否会引导观众的审美需求?动漫创作人才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第一财经日报》为此专访了动画片《舒克贝塔历险记》编剧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聂欣如。
3D技术并未改变动漫审美观
2001年7月9日,第一部全CG电影《最终幻想》在美国洛杉矶首映,好莱坞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立即发表声明,警告演员们“计算机演员代替真人演员的趋势即将到来”。但是8年过去了,真人演员们依然活跃在大小银幕上,演艺界依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3D技术并不会改变观众对于动画片的审美需求,在未来也无法取代真人演员。”聂欣如说,“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招募足够的动漫人才,加上足够的时间,人们完全能让计算机制作的动漫角色,惟妙惟肖地模仿真人表演,但那只是数学语言的描绘。”
3D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二维动画片缺乏空间感的缺陷,克服了偶类片动作欠流畅的缺点,融合了两者的优势。在拍摄诸如千军万马奔腾的远景,或者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场面,或者侏罗纪公园中恐龙时,为了节省制作费用,导演会适当采用动画技术。“但在这些场景中,观众不会感觉到它是动画,当镜头聚焦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时,真人演员他们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微妙的肢体语言,仍然是影片不可取代的要素。”聂欣如说,此时动画只具备了模仿的特性,让它只能沦为影片中的“配角”。“即使是在塑造动画角色时,很多导演也会完全借鉴真人演员的表演。”聂欣如以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的影片《人狼》为例,“因为先前有了真人演员的表演,处处描摹着真人表情中各种真实细节的《人狼》,才能以动画片的形态向真人实写电影逼近。”
“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是三种独立的电影类型,随着动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画手段将会融入故事片和纪录片,但三者仍然会保持独立。”聂欣如认为,和故事片、纪录片一样,动漫也有着折射时代潮流的功能,“现在很多人热衷于电子游戏,不少制片商将游戏改编成了动画片。”和时尚界的风尚轮转一样,动漫行业也有着“轮回”。“你看,人们看腻了那些形象美好的动漫人物,喜好口味就开始朝反向发展了。”于是,就有了史瑞克这样的动漫界“丑八怪”。真正经典的动漫作品,都需要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作品都包含了人类对美的思考。把电影作为游戏,只追求刺激来取悦观众的作品,不出两三年就遭到了人们的淡忘。”
动漫创作人员,素养要求一如往昔
动画专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动画、漫画市场具有1000亿元的潜在价值空间。我国将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北京、上海、杭州、大连、深圳、广州等各地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游戏动漫人才成为市场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其实,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和我们那个时代,本质上是一样的。”上世纪80年代,聂欣如曾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导等工作,他认为未来动漫除了在制作工艺和流程上有不同之外,对于人才的要求几乎和当年一样。
现有的3D软件不断更新换代,具备了更多先进的功能,不少喜好动漫的业余级“粉丝”也加入到了动漫制作中来。有人利用现有的软件技术,制作出一些简单的动画短片,直接在网上发布,一时间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但聂欣如认为,“虽然,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动漫行业的准入门槛,但是将来要在这个行业内取得成功,他仍然必须具备造型的能力、绘画的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按照聂欣如的说法:“当大家都会玩这些技术了,就表示大家的水准都水涨船高。那些所谓的炫目的表现手法,就变得不值钱了。人们永远欣赏那些真正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作品。”当年卢米埃尔兄弟为什么在后来的影坛中迅速销声匿迹,而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人随后涌现了出来?“电影技术进步了,当年被‘火车进站’吓得躲到椅子底下的观众,早已对电影的杂耍功能司空见惯了。游戏到头了,你的游戏也结束了。”
经济萧条影响动漫走向?
“至于经济萧条会对动漫的内容和风格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很难说。”聂欣如引出了另一部美国动画片《三只小猪》的例子。1929年“大萧条”来临时,沃尔特·迪斯尼创造了“三只小猪”的形象,“当时,人们在街头巷尾传唱着影片中《谁怕那只大灰狼》的歌曲,在那个年代,大灰狼成为了经济萧条的象征。”这是经济萧条对动漫内容有所影响的典型例子。
有专家曾在电视媒体上指出,经济膨胀、消费能力的提升,让普通人做起了英雄梦,所以人们看到了《功夫熊猫》里的阿宝,突然“麻雀变凤凰”。但是这种平民英雄人物,在经济萧条时,恐怕不会再出现在荧幕上了。对于这个观点,聂欣如也有不同的说法,“当一批具有相同特性的电影出现时,你才能下这个结论。”
另外,动漫作品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对于低幼的孩子,动漫作品应该具有教育功能,即使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这个功能也不能改变。“这类动漫作品应该注重伦理教育,让他们明白如何成为一个人。”聂欣如认为,“喜洋洋”影片其实在这方面是有所缺失的,虽然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但它的教育功能不明显,制作上一切从简,也没有任何民族风格。“我希望以后能出现好的作品。”2007年开始筹措的动画片《马兰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第一部真正的原创作品,“该片预计将在今年暑假推出,导演跟我说,现在时间非常紧张。”但从“喜洋洋”的成功来看,中国的观众仍然喜欢看优秀的国产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