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幸星特效组:功夫武侠存差异 特效定位应不同 |
作为中国电影史中唯一真正成熟的类型片种,功夫片的年龄几乎同中国电影一样长。中国电影史中这一令电影人引以为傲的样式在视效上走到哪一步了?这是关于中国电影如何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问题。
记者带着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功夫片优秀特效制作公司幸星数字娱乐公司特效组的相关人士。曾参与制作了《赤壁》《功夫之王》等影片的特效组成员对功夫影片的特效有一定的发言权。“目前功夫片和武侠片常常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功夫片的讨论首先必须牵扯分类问题”。近日幸星参与制作的张纪中版《倚天屠龙记》在特效方面频爆话题。一般认为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都应划归为武侠片。而武侠片开山之作《火烧红莲寺》已为武侠片的特效奠定了奇绝怪诞的基调。因此这类影片的特效应一脉相承。
功夫片缘起于武侠神怪片,相比之下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从著名导演张彻由武侠片改拍功夫片的转型上可以看出,功夫片不使用超乎常规招式,但武侠片多神奇怪乱。因此早期的武侠片较写意,张彻时代的功夫片较写实。 《赤壁》和《功夫之王》这两部电影都更接近功夫片,在特效制作上也自然继承了写实的衣钵。
据了解,幸星数字娱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此前为《赤壁》及《功夫之王》制作特效时,其关键点就在于恰到好处地把握《少林三十六房》式的功夫电影精神。
在去年热映的国产大片《赤壁》中,幸星负责的特效镜头有300多秒,共有10个特效师投入项目。这一制作环节的片子被称作“数字中间片”,每部电影在后期制作中都有。工作内容繁杂:首先将拍摄的胶片电影扫描至电脑中,然后再将原始影片中实拍不能实现的镜头通过后期制作实现和修改,其中也包括修改穿帮镜头、场景跟踪等内容。随着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和观众欣赏口味的改变,功夫片的特效功用在于维护动作效果逼真的同时,增加画面冲击力。《赤壁》特效制作中,技术部门一方面需要通过软件处理,在实拍时使用的木棒前端加上矛,表现出兵器的质感,同时也需要添加刀锋上血液的效果,并与实拍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个环节对特效师的要求很高,需要特效师掌握全面的技术。另一方面制作人员需要研究这个时代的器具和文化,并根据时代背景进行场景跟踪,最终发现影片中穿帮的镜头。
而《功夫之王》的特效更接近从西方人的角度来包装中国元素。作品对视效的要求非常高,幸星所参与的部分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本片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制作精良,画面考究,为中国功夫题材电影占有美国电影市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公司也曾参与制作《暮色》《天使与魔鬼》等大片,对欧美特效要求把握的非常到位。
功夫、武侠片在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平静后都会再次回潮。但电影制作技术日新月异,从未间断。中国特效的发展对国产电影打入欧美主流院线具有不小的意义。早在《英雄》、《无极》在北美票房上成功就暗示,功夫片将与中国的特效一起推动国产商业片在国际影坛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