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中国动漫“养”什么才是关键 |
二养现象一直都在,并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说白了,“圈养”就是由政府财政扶持,“散养”则是“个体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者虽然资本结构和体制机制不同,但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不过,随着“西瓜现象”受到热捧,“散养”成为网络舆论的宠儿,俨然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而“圈养”则在有意无意间被置放在对立面上,承受着各方批判。
网民有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不久前,两部“圈养”的动漫作品《心灵之窗》和《大嘴巴嘟嘟》涉嫌抄袭日本动画,顿时成为众矢之的。有网民甚至声称,中国动漫现在进入了“模仿期”、“抄袭期”。
“圈养”真的如此不堪吗?实际情况是,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动漫产业产值260亿人民币,国产动画片产量超过12万分钟,国产动画电影每年出品10部左右。应该说,中国动漫能取得这样一张成绩单,“圈养”是主力军,而且不乏精品,这是不争的事实。
网民之所以热捧这只“西瓜”,可以看作是对原创动漫精品的巨大期待。但不能因此就说,“圈养”就一定生产不出原创精品,“散养”就一定是更先进的生产形式。二者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换句话说,二养之争只是表象,主要矛盾应该是如何“养”出展现中国式美丽的动漫作品,创立具有民族精神的动漫品牌,改变目前国产动漫低幼化、代工化的尴尬局面。
其实,二养各有短长。“圈养”财力雄厚,能够承担大制作,但体制僵化和创意缺乏是它的短板,并且易于产生惰性;“散养”机制灵活,创意丰富,不过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容易导致制作粗糙和急于求成。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借鉴,以补不足:一方面,“圈养”可以增加体制的灵活度和开放度,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为“散养”营造宽松而平等的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这样,“圈养”、“散养”得以齐头并进,就能为民众提供源源不断的动漫佳作。
所以,不管“圈养”“散养”,“养”什么才是关键,至于怎么养,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结果最终还是要交由市场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