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动漫产业的“偏头痛”:理论缺失 |
失衡:重技法而轻理论
如果对近些年出版的各类动漫书籍进行检索,我们会发现动(漫)画技法类图书与动漫理论研究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一套接一套问世,后者则新作寥寥。尽管曾遭遇“花哨简单、偏重技法、忽视创作性、面孔陈旧单一”的评语,但无碍于这类“怎样画漫画、做动画”的教程类动漫书籍的繁荣。
而在高校动画专业开设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少数具有电影学理论传统的院校以外,其他院校较少开设动漫理论课程。可以说,目前的动画专业课程多数被锁定在各类软件及动画制作技术的操作实践上,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技术而轻视学生文化艺术综合修养的倾向。
这不禁令外界对动漫人才产生了一种误解:动漫是一个纯技术应用型专业,能够应用电脑软件技术制作动画,能够画漫画,就是动画人才。对此,已有不少动画教育者进行了反思:应该成为动画理论高地的高校,为何却将动画专业办成了“制作职业培训”?中国动漫的发展进程为何需要理论支撑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理论?
在笔者看来,动漫创作与动漫理论应该且必须互相促进,这是天经地义的要理:一方面,动漫创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动漫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前者集中了美术、设计、服装、电脑技术、美学、文学、社会学、营销学、电影学、表演等要素,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因此,动漫的繁荣决不是仅靠熟练使用电脑、绘画造型能力强就可以做得好;另一方面,来自动漫理论的批评声音,是营造动画创作氛围、引领动画潮流、关注动画创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这种批评不是信口雌黄的感性放言,而是以学理为基础的有据论说。
失声:动画批评缺席
动漫理论研究与普及的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动画批评失声。目前我国动画片年产量有10多万分钟,但对这“10多万”给予关注并加以评说的文章却很少,只有《宝莲灯》、《蓝猫》、《我为歌狂》等几部作品引起了动画业界的兴趣。而对于国外动画大片和动画大家的评说,一则局限在如宫崎骏、大友克洋等少数几位大师以及迪斯尼作品上,二则流于情节、生平介绍,缺少真正深入的理论研究,更遑论显现自我的批评声音了。
有人也许会质疑:自2004年以来,动画艺术理论探讨类文章屡屡见诸媒体,有关动漫产品与动漫产业的网站、网页也是不胜枚举。不过,在笔者看来,与当前动漫作品的产量相比,这些文章不仅存在数量上的不足,而且存在质量上的缺憾:一是理论思考整体水平尚浅,对动画问题的探讨缺乏系统的艺术理论依托,大多是对动画现象的感性归纳;二是发现问题和理论创新的能力不足,流于对陈旧美学理论的移植,甚至变成人云亦云、陈陈相因的传抄;三是选题的随机性较强,看不到对动画理论的系统性或系列性研究意向;四是作者队伍多数是从事动画创作与教育的新手或美术设计等相关领域的人员,理论素养的根基不稳,真正能进行深层次理论反思的动画业界干将或艺术理论界名宿尚未介入动画理论的系统研究。
除了失声之外,当代动漫理论建设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弱点:缺乏一个真正的学术性言论园地。市场上的大量动漫期刊都是面向普通动漫迷的商业化刊物,它们以超炫的画面、花哨的版式、猎奇的信息、快餐式介绍等为特色,那些动漫艺术理论研究类的成果显然无法登陆此类刊物。许多动漫理论文章只能刊载在非动漫类刊物上,这显然不利于动漫理论界的交流,难以充分发挥出动漫理论对创作的影响力量。
因此,当前动漫理论建设急需强调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动漫批评,特别是对动漫艺术作品和人物的专题性个案研究与批评,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路盛章所言,“动画业面临大发展的历史关头,便会发现缺乏理论建设是制约我国动画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大板块构建动漫理论大厦
那么,应如何构建中国动漫的理论大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大板块展开:动画技法理论、动画基础原理(概论)、动画史论、动画美学和动画比较研究。
动画技法理论属动画艺术理论的基础层面,是对动漫画制作与创作实践的系统化概括和整理,包括漫画制作、动画人物造型、动画脚本、原画、故事板与分镜头、动画剪辑合成、动画软件应用等。在目前可见的众多此类书籍中,笔者认为由台湾许培育编著的《漫画实战教程·剧本分镜篇》最为可读,该书把十几年漫画创作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成了一本既有操作指南,又有理论阐释的技法类书。
动画基础原理,又可称为动画概论,它是对动画艺术的特征、功能和画面运动与制作的基本规律等一般性理论的研究论述,其中包括动画作为产业的整个流程、动画周边的开发等,贾否的《动画概论》应属该板块的一本“扛鼎之作”。
动画史论,是对中外动画发展历史进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它为我们了解动画的来龙去脉、总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厘定当代动画的发展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照。我国关于动画史论的建设已经起步,并有关于中国动画史的著述问世,但国外动画史的研究仍多数为零星文章而少专著。就当前动画史研究论文看,往往偏重资料搜集与挖掘,在理论思考深度上功力薄弱。
动画美学,指从审美学角度研究动画与现实的关系及动画艺术与美术、音乐、电影的关系、动画形态与特性、动画语言、动画风格、动画类型、动画结构、动画样式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等问题。来自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的Vibeke Sorensen教授曾说:“美学(在美术、电影和动画方面)和技艺是学生们必备的,这会使他们为在数字媒体领域的新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使之比同辈更顺利地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现有的动画美学相关论文多集中在动画审美特征、功能、鉴赏的表层论说。
动画比较理论,也是动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中国学派”动画、日本动画、美国动画、韩国动画、加拿大动画以及欧洲各国动画等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各国动画的风格流派、艺术表现、语言特征、民族特性等,为我国动画业的发展提供参照。
此外,我们还应该展开对具体动画类型或动画分支理论的研究,如少女漫画理论、玄幻漫画理论、美国好莱坞动画、水墨动画、电脑动画等,它们可归之为动漫形态学领域。这些专门领域的动漫理论研究,将使中国动漫理论大厦更显丰满厚实。 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