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中国动漫业成长遭遇“四重门” |
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代加工利润微薄,但国内很多企业宁愿如此也不敢涉足原创领域,原因在于独立设计开发的风险比代加工大得多,成本回收堪忧。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则是,动漫作品在国内一直处于生产成本与电视台播出价格“倒挂”的状态。央视购片价格已为行内最高,但也只有500元/分钟,远远低于平均每集万元的生产成本。大量动漫节目在地方电视台播出时甚至没有购片费。
钱建平告诉记者:“电视台选择很多,压价压得厉害,一些电视台甚至每分钟只给十几块钱的购片费,就买断了2至3年的播放版权。而且在版权期内,电视可以无限制播出。所以,有些企业的作品播出根本不要钱,只是为了宣传。”作为近两年来获得众多奖项、已经建立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动画形象,其公司出品的《大耳朵图图》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时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尽管如此,“播出也只是为了宣传”。
虽然“倒挂”现象在国外同样普遍,但在更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优秀的动漫产品仍可以在设计前期就回收全部或部分成本,并获得保证后期持续开发的资金。“国外是用好的动漫形象来编织故事,在投入制作前就已经获得投资商和观众认同,然后再进行制作、包装和宣传,最后是品牌授权、衍生品开发,盈利就稳定了。国内也在努力做,但困难很多,开发常常很盲目。”钱建平认为,“在‘倒挂’已经是行业现状的形势下,动漫企业应该更明确作品的开发目的,到底以内容为主导还是以后期衍生产品的广告效应为主导。有的放矢,才能改善状况。”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国内尚未形成这样的开发模式,除了行业刚刚起步、市场尚未健全等因素外,与我国的制播体制也有密切关系。据介绍,我国对动漫节目实行同电影、电视剧相同的审批制度,即先立项,后制作,再申请许可证,最后获得播出。这样,国内动漫企业很难像国外那样,在设计出形象和故事后,只做片花就有投资商愿意持续注资。
“我们先做几千分钟的节目,然后申请播映许可证,做完节目再卖,卖不动的话就完了。”中南卡通总裁吴建荣表示。而中南之所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与规避体制风险也不无联系。“在国内,我们按照市场的要求做片子,却只能卖给垄断性质的电视台,只能再靠衍生品开发赚钱。而今年我们在海外光发行收入预计就能达到200万美元。国内发行和国外发行,的确是一个名和利之间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此种环境下,作为国内动漫产业重要盈利途径的衍生品开发,却成为风投机构口中“不敢碰”的领域,因为“钱都不知道被谁挣走了”。曾是唐人动漫财务顾问的汉能投资集团一直在关注中国动漫行业,最近刚刚设立了一项10亿美元的文化产业基金。汉能董事总经理祝春胜告诉记者,常有一个新的动漫形象出来了,玩具制造商没有得到授权就自行生产;还有许多厂商即使获得了授权,在与制作方签订合同后,也私下生产超过合同规定数量的玩具,侵吞授权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