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我心中的国产动画片”活动综述 |
在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中,动画片会占相当大的比重,那些充满了童稚的动画明星是最早带领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领航者。作为世界动画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国产动画片曾经历了辉煌与低谷并正在崛起。在本报与童趣出版公司共同主办的“我心中的国产动画片”征文活动中,读者写来了一篇篇感人的文章,在他们心中,即使动画世界再缤纷多彩,也无法遮挡国产动画片的永恒魅力。人们期待着国产动画片能够展翅高飞,重新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主持人许晓楠
让动画多些现代想象曹善军
我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少年时代看过的《大闹天宫》等国产动画片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国外动画片看多了,感觉我们的创作思维空间比较狭窄,总是传统题材当家。虽然其中不乏精品,但由于时代的隔膜,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而国外动画片想象力丰富,现代感强。像美国的《精灵鼠小弟》,创意大胆又充满了现代气息。那个绅士化的小老鼠,把现代人理解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非善恶阐释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到亲切而有趣。国产动画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的写意画面,如果在此基础上更充分地展开想象,注入现代元素,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小蝌蚪找妈妈》的启示葛新
剪纸动画片、水墨动画片是中国的特产,这其中《小蝌蚪找妈妈》是个经典。整个影片都是运用中国画水墨淡彩的绘画手法来绘制的。观众在观看时,除了被“寻母”情愫所感动外,还欣赏了一幅幅国画精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只可惜这种动画片种没能发扬光大,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为什么中国的动画片会迅速被别的国家赶超,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精华和优势为什么会消失殆尽?也许,水墨动画片的遭遇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民族动画片中的猴子单泽润
猴子,是艺术家百画不厌的形象,同样也是广大观众十分钟情的动画人物。上世纪80年代,以猴子为主要形象的动画片很多,笔者特别喜欢《猴子过山》和《猴子捞月》,即使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它们也应被视为经典。那时,中国民族动画片很有特色:背景清丽,人物形象逼真,对话有趣,尤其是中国锣鼓音乐的加入,更平添了难得的喜庆色彩。我们渴望中国动画片的重新辉煌,渴望一种融入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思想精髓的动画片重新活跃在我们眼前。
最爱国产动画片谷妮儿
小时候看电影,最喜欢放映前那段加演的动画片。不论是坚持不懈、誓要找到妈妈的小蝌蚪们,还是憨态可掬、活泼有趣的三个和尚,腾云驾雾、大闹天空的孙悟空,或是聪明伶俐、惩恶扬善的神笔马良……至今仍历历在目。比起上世纪90年代纷纷涌来的国外动画明星,我更喜爱这些质朴可爱的国产动画明星。我们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优良的传统美德、经久流传的神话传说,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强大优势与潜力。我们相信,国产动画片将迅速走出低谷,迎来缤纷绚烂的明天。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少颖
喜欢动画片的人都记得《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国产动画片,伴着儿时的甜蜜记忆,国产动画片早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近几年,央视相继推出《西游记》和《哪吒传奇》,让喜爱国产动画片的人们看到了重振雄风的曙光。然而,看了几集《哪吒传奇》后,笔者却感觉有些不对,借鉴了西方动画制作的长处后,荧屏上的哪吒却变成了“混血儿”,怎么看都不像咱“龙的传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产动画片只有秉持这一原则,才能再次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
总在“上课”的国产动画片阿蒙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是伴着国产动画片和外国动画片一起长大的。我不太喜欢看国产动画片,不是因为它的制作稍欠精良,而是因为看国产动画片不轻松,总有一种“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压着你。拿美国的《海底总动员》和国产的《宝莲灯》相比,同是寻亲题材,《宝莲灯》近似说教的表述方式对儿童来说显得太过宏大沉重;相比之下《海底总动员》就真实、轻松许多,它没有单纯教育孩子,而是反映了成人的自省和寻找童心的愿望,影片充满了温馨、愉快的氛围,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达到了。希望国产动画片能够放下说教的架子,变得轻松活泼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