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家园  动画人最专业的动画理论网站。
高级搜索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创作说说 >> 动画创作 >> 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版主: brahma)

标题: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05-28 11:04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杨超


  杨超作品年表:
  2001:《待避》(故事短片)
  获奖记录:2001年第5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电影基金会青年奖第三名
  2002年台北电影节国际学生电影竞赛银狮奖
  2004:《旅程》
  
    杨超,1974年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陆林是一名检车工人,他每天用铁锤敲打火车的轮子,凭声音听出车轮是否正常。陆林厌恶这个工作以及与之有关的所有人。为了逃避单独作业,他试图成为单位的篮球队员,最终失败了。对于陆林来说,惟一的逃避之处就是空军学院的废弃机场。在那里,他能听到飞机发动机空转试车时发出的笼罩一切的巨大声响。他是如此热爱这种声音,那是他彻底平庸的生活仅有的激情。这部影片试图描述一个当代中国青年工人的焦虑感。当他被安置在一个毫无创造性的、重复劳动的岗位上时,儿时的理想成为他忍受平庸生活的惟一寄托。在他的心中,理想与现实的斗争始终存在,然而他只把这种斗争的焦虑状态本身作为生活的目标,永远保持一种与周围环境的紧张感,却从不为摆脱环境、实现理想做出哪怕一分实际的努力。他想逃跑,却连挪动脚步的力气都没有了。——《待避》
   《旅程》是杨超以河南为主要背景创作的处女作:一对情侣乘火车、乘船,跑了很远的路去找菌种回家栽培,期待发财。他们花的那一点小钱是家里让他们去上补习班的。发现受骗之后,他们骑自行车跑好几个省去找别人算帐。依然毫无结果。回到家里之后,忍受不了屈从的气氛,他们又步行开始了流浪。直到那个男的转身回家去上补习班,而女的不知所终。



王超


  王超作品年表:
  2001:《安阳婴儿》
  获奖记录:2001年第37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
  2004:《日日夜夜》
  获奖记录:2004年第26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导演南特称奖、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2006:《江城夏日》
  获奖记录:2006年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王超,1964年生于南京。80年代在大小几个工厂做工,业余写诗,热爱电影。199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其间为《当代电影》、《中国电影周报》撰写外国电影评论。1995年——1998年为陈凯歌导演的主要助手,任《荆轲刺秦王》副导演。1997年——2000年发表短篇小说《南方》、短篇小说《去了西藏》(《小说月报》转载)、中篇小说《天堂有爱》、中篇小说《安阳婴儿》。2001年初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安阳婴儿》。
  《安阳婴儿》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000年的河南省一个名叫“安阳”的古城。一个下岗工人,在夜市面摊儿收养了一个弃婴,因为婴儿的襁褓中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个呼机号,并说收养人每月可以得到二百元的抚养费。工人因此而结识了婴儿的妓女母亲,两人又因为孩子的缘故在交往中有了关系,最终生活在一起。工人在家门口摆了一个修车摊儿,照顾婴儿;妓女在工人的家中继续着营生。一天,当地黑社会老大突然出现,原来他得了绝症,他向妓女索要婴儿作为他家的后代,但妓女却坚决不承认这一事实。争执之下,工人误杀了老大被判死刑;妓女也最终在一次“扫黄”抓捕活动中被遣送原籍。而那在逃窜中不幸丢失的婴儿却回到了如转世归来的工人怀抱。
  《日日夜夜》是一部充满中国文化哲学意味的诗电影,以精炼而节制的电影镜头语言,诚恳且有力地阐述了当代中国的人性现实。广生和师娘一直保持情人关系。一次矿难中,广生出于本能将体弱的师傅落下来,自己逃生,而使师傅死在井里。广生从此有了内疚……师娘离开了广生,广生一人承包了原来是国家的煤矿,在几乎是没有希望的条件下,他独自重新开采爆炸过后的煤矿。广生看见了从煤火中闪现出的师傅的魂灵。师傅说:“你替我的儿子阿福娶一个媳妇,我想有个孙子”。广生回答说一定做到。广生决定在三个月后的春节给阿福和红梅举办婚礼。广生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再次在煤火中闪现的师傅的魂灵。师傅很高兴,答应春节一定来看儿子的婚礼。而就在等待春节来临的日日夜夜,广生和红梅发生了始料不及的爱情……
  《江城夏日》讲述了一个属于当代中国边缘人群的亲情故事,即将退休的山村教师李启明进城寻找失去联系多年的儿子和在城市中闯荡的女儿,要带儿女回家让病危的妻子见上最后一面,最终他发现儿子已经死于一个劫车罪案,女儿也在城里的夜总会里做了陪酒小姐,并成为夜总会老板的情人……


唐晓白


  唐晓白作品年表:
  2001:《动词变位》
  获奖记录:2001年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导演)奖
  
  唐晓白,女,出生于1970年,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后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再之后,于中央戏剧学院修读两年。经过一番乱七八糟的艺术实践,她终于将兴趣集中在电影上,先是场记,继而写剧本,现在做起导演。
    郭松,一个1989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刚和学法语的女朋友租了一处破平房开始同居。他被分配到一个小工厂,因为对某些事情的抵触情绪,工作也提不起什么兴趣来。以前的大学同学现在劳燕分飞,唯一相同的状态是大家都被眼前的现实生活困窘着。和女朋友新租的房子仿佛还算个存身之所。郭松越来越感到自己不可自拔地陷入一种琐碎之中,这使他的灵魂越来越随着一个陌生诗人留下的诗句远去。他和周围的人都忘不了那个逝去的激情夏季,而他们现在只能在萧杀的冬天承受所有令人作痛的后果。当然,也有一些东西实实在在地留下,比如捐款箱里的钱。它最终的下场是被大家心照不宣地分掉了。但是好像这更没引来什么好结果,就像郭松和他女朋友坐在搬家的卡车上那种面无表情的状态,有些东西无论如何也留不住了……——《动词变位》



宁浩


  宁浩作品年表:
  2001:《星期四,星期三》
  获奖记录: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中国大学生电影数码媒体竞赛银奖
  2004:《香火》
  获奖记录:2004年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录像竞赛”金奖
  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
  2005:《绿草地》
  获奖记录:莫斯科儿童和青少年国际电影节“金天鹅”奖
  2006:《疯狂的石头》
  
    宁浩,1977年生于山西太原,曾做过自行车装配工,音乐人,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平面摄影师,摄像师。后就职太原话剧团,其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导演。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香火》由宁浩自己出资的影片,由宁浩一人担任编剧,导演和摄影,在同学的帮助下,历时十五天,顺利拍摄完成。影片刻画了山西大同的平民生活,细腻地描写了为修缮坍塌的佛像而奔波的年轻和尚的故事。片中的演员也非专业出身,演得却恰如其分。香港著名影评人黄爱玲认为,影片表现了“在这个沸腾的年代,慈悲的我佛大抵和苍穹下的普罗众生一样疲于命”。
  《芳草地》更多表现的是蒙族人和孩子的状态,表现孩子的那种张力,而幽默和磨难也成为《香火》和《芳草地》的主题。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求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经济窘境,厂长决定通过展览将翡翠卖出天价。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在他们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三方各出奇招,斗智斗勇,最终,一连串出人意料的事件彻底把两拨贼幽默了一把。

219.142.128.* #11
05-28 11:04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刁亦男


  刁亦男作品年表:
  2003:《制服》
  获奖记录: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青年电影奖”
  第3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国际人道奖、亚洲电影促进奖
  
  刁奕男,1969年12月出生于西安,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曾参与合作编剧电影《走到底》、《洗澡》、《爱情麻辣烫》。作为北京先锋话剧的代表人物,还曾创作了《飞毛腿或无处藏身》、《保尔•柯察金》、《阿Q同志》等舞台剧,现为自由职业者。《制服》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制服》故事梗概:北方的中小城市近郊工业区,小建开着一爿普通而不起眼的裁缝铺。小建生长在工人家庭,裁缝学校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市场街开了这爿小铺。小建性格孤僻内向,偶尔收摊后去工人俱乐部的游艺厅玩却常被小混混们欺负。
    夏天,小建似乎突然迎来了迟到的青春期,内心充满莫名的骚动。他开始注意离裁缝铺不远的发廊妹,或者在傍晚的烟摊前和老板娘搭讪。
    一天,一个警察送来一身制服让他熨烫。一段时间过去了,小建无意中发现那身警察制服一直未被取走。按着衣袋里一张票据的地址,小建找到了警察的家,从邻居口中得知,警察于一周前遇车祸身亡。回来的路上,小建在地下通道躲雨,邂逅音像店营业员莎莎,闲谈中,小建让莎莎猜自己是干什么的,莎莎不得而知,小建脱口说出自己是警察。虽然在一起时间很短,但似乎彼此都记住了对方。
    小建对郑莎莎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他的双重生活,白天他在裁缝铺里做衣服,暮色降临后,就在一处工地里换上那身警察制服,到音像店小街的路口煞有介事地指挥交通。一切就这样平静地开始,却让小建内心充满激动和不安。他不自觉地体会着行使警察权利所带来的快感,同时品尝着在与莎莎的接触中从未有过的幸福滋味。一个闷热的夜晚,警察小建和莎莎在小街的路边双双坠入爱河。渐渐地,小建完全投入到了自己为自己营造的虚构世界里, 虽然父亲因工厂兼并而被除名,小建横遭暴力,但作为警察的冒险体验,成了他心中的黑暗之光。小建和梅梅的关系也到了情真意切的地步。
    父亲住院使小建家中经济拮据,一次小建扮成警察罚款暴露了身份,警察威胁说出小建真相。美好爱情受到残酷现实的挑战。一个阳光耀眼的午后,小建身穿那身警察制服,骑着单车,飞奔在树影斑驳的路边,他要去找莎莎并告诉她自己的一个愿望……
  
  《制服》的故事结构,叙事风格,影像处理,使我们捕捉到不同于以往中国“独立电影”的情绪。它似乎淡淡地让人联想起黄佐林在1946年的上海拍摄的一部电影《假凤虚凰》。但它既不是一个寓言也不是一部果戈理式的讽刺剧,而是对中国西部小城作了一次极好的观察和审视,并通过赋有幻觉般的精确视点,映显出当今中国的另一层面貌。




张番番


  张番番作品年表:
  2002:《天使不寂寞》
  2002:《漩涡》
  2005:《与你相约》(电视剧)
  
    张番番,1973年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天使不寂寞》讲述着两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面前,一面是真实而多变的世界,一面是纯洁或热烈的爱情。在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上,他们将如何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在爱情产生之后,他们总是不停地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抉择,但可能会因此失去曾经的拥有,比如原来寄以厚望的感情,比如那已经拿到手里的“绿卡”。在这样的考验下,他们能否将爱情进行到底?在已经缺少了太多温情的现实世界里,精神的荒漠让更多人对社会和身边的世界是充满了惶恐!在这种惶恐之中,他们最后宁可舍弃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的爱情则是感情最终升华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感性和理性交织起来,贯穿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





张一白


  张一白作品年表:
  2000:《开心就好》(电视剧)
  获奖记录:中国电视飞天奖银奖
  2001:《将爱情进行到底》(电视剧)
  2002:《开往春天的地铁》
  获奖记录: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2006:《好奇害死猫》
  2006:《夜。上海》
  
    张一白,1963年出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95年成立“同志工作室”,从事MTV、广告拍摄。2001年组建“深度光线文化传播公司”。
    《开往春天的地铁》是一部关注城市情感的新城市电影,影片诗一般地刻画了两个年轻人内心的情感纠葛。地铁似乎成了城市新的避护所,收容着在现实中迷失自己的城市人们。张一白寻找的是都市人群中的一个最为普通的面孔。普通的就像你自己,每个人都有能从主人公建斌(耿乐饰)和小慧(徐静蕾)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事情也曾真的发生在过多少个人身上呢?
  《好奇害死猫》的故事发生在今天重庆的一所高档公寓里,一个洗相店的姑娘因为时常为公寓里的有钱住户送相片,能够有机会看到有钱人的各种生活状态。她发现一个开美甲店的漂亮女人梁晓霞与公寓的住户郑先生来往暧昧,而出生在大户人家的郑太太,似乎并不知情。出身贫寒的郑先生因为与郑太太的婚姻,找到了通往财富的捷径,但他的感情出轨带来了一系列诡异可怕的事情,这其中还时时穿插着一个小保安的身影。好奇在他们之中蔓延,故事在好奇


陆川


  陆川作品年表:
  2002:《寻枪》
  获奖记录:第9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2004:《可可西里》
  获奖记录:2004年第17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陆川,1971年生于新疆石河子。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学习期间曾获中韩电影交流奖金。1998年进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2002年成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导演。







  其他导演:
  
  
  刘浩作品年表:
  2003:《陈默和美婷》
  2005:《聚焦这一刻之有钱难买乐意》(3分钟短片)
  
  蒋钦民
  2000:《葵花劫》
  2002:《天上的恋人》
  获奖记录:第1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滕华弢
  2001:《100个》
  2003:《情牵一线》
  
  滕华弢,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马晓颖
  2002:《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2005:《我们俩》
  
  马晓颖,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曾担任多部电视剧的场记、副导演。
  
  吴兵
  2001:《苦茶香》
  
  吴兵,199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专业,毕业后留管理系任教至今。曾任《黑骏马》制片。

219.142.128.* #12
05-28 11:05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自由电影】
   ——自由、自动、自主(自由电影)
  
    自由、自发、自主、探索、无限制、理想主义是自由电影的几大元件。
    自由——自由精神是一种反抗
    自发——自发争夺话语权利
    自主——民间融资,自主发行
    无限制——主要以个人的行为无限制进入电影
    理想主义——颠覆传统,表达内心理想极致





高晓松


  高晓松作品年表:
  1999:《那时花开》
  2003:《我心飞翔》
  2005:《故事无双》(短片)
  
    高晓松,1969年生于北京。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科,1991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1992年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落榜,随后在多家公司拍摄了多部广告片、短片。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1》,正式进入音乐圈。
  《那时花开》是高晓松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电影、最新锐的探索电影”。由于拍摄手法“过于前卫”(电影局的说词)而被禁(荒诞的理由),直到2002年经过两次修改方才许可公映。
    《我心飞翔》讲述了军阀混战时代一个女性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三个男人一个是弃笔从戎,失败后心灰意冷,终老他乡的阴郁画家;一个是年轻有为,为革命战死的音乐学院学生;一个是始终渴望成为英雄的乡村教师。这三个男人把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对世界的看法通过爱情加在同一个女人身上,以此折射出面对家国沦丧、社会动荡时每个人的命运。这种命运表现出高晓松想阐释的“流逝”主题:一切都会流逝,爱情、生活以及命运都无法抗拒“流逝”。


李春波


  李春波作品年表:
  2002:《女孩,别哭》
  
    李春波,沈阳人。1993年以一曲《小芳》红遍全国,同年出版发行的同名个人专集销量突破百万并摘取各地排行榜冠军。获1993年度全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1994年以一曲《一封家书》巩固了其在歌坛的地位。1996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深造。1998年出版发行个人专集《贫穷与富有》;同年在话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中担任角色。1999年在话剧《爱情故事》中出演男主角。
    徐枫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代表,面容娇好,收入颇丰,她的工作、收入、家庭等各方面条件足以让人羡慕。早该谈婚论嫁的她不但没有男友,对相亲之类的事(无论是电视相亲还是朋友介绍)也打不起精神。她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突然产生一种特有的焦虑和不安,作为都市白领,她也不清楚自己这种情绪的由来。工作上的成就感、远到而来的父亲对她的关爱,都不能使她摆脱心理上的阴影。终于,工作中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她的腿上打上了重重的石膏,她开始换一种角度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她的生活慢慢有了转机。与抚养一个孤儿的女友的相处、与相亲对象的意外重逢,使她开始重新体味生命和爱情。可是最终孤儿还是离她远去,与男友的关系也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徐枫一个人独自离开这座城市,想去寻找一种新的生命意义。可惜一无所获。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徐枫发现也许普普通通的生活最好。 ——《女孩,别哭》



李扬


  李扬作品年表:
  1991:《妇女王国》(纪录片)
  1994:《欢乐绝唱》(纪录片)
  1996:《痕》(纪录片)
  2002:《盲井》
  获奖记录:2003年第5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个人艺术贡献银熊奖
  第2届美国纽约翠贝卡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剧情片)
  2003年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第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银奖
  第5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王保强)、最佳评论、最受观众欢迎奖
  第57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秀电影奖
  西班牙塞维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
  2003荷兰国际海滨电影节文学电影大奖
  第5届阿根廷国际独立制片电影节柯达最佳影片、最佳摄影
  挪威贝尔根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
  2006:《回家路》(进行中)
  
    李扬,1959年生于西安。1986年于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辍学,后在德国科隆电影专科大学专修电影导演。
    根据“老舍文学奖”作品《神木》改编。《盲井》大胆揭露大陆非法采矿场,罔顾矿工安全、草菅人命,欺上骗下,两个丧尽天良的闲人骗徒,先把盲流民工骗进矿场,制造意外杀人,再乔装民工亲人,向矿场雇主索偿,电影道出中国底层社会的贫穷,新旧价值观冲击的矛盾,有色情泛滥召妓**大胆场面,有只要有钱,公安也能配合遮天的台词,最让人心酸的一句对白,是横行霸道的矿场头子,用“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要怕死的工人住口。留德导演李杨花了4个月时间走遍几乎半个中国的煤矿场研究调查,全片深入地底矿区拍摄,最长一次拍摄达30多小时,演员饱受矿洞坍塌威胁,非职业演员出身的女主角中途不辞而别,幕前幕后几乎用生命做赌注。
  李扬对一些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新片将继续坚持现实题材,暂定名为《回家路》,内容是一个南方的女大学生被拐卖至北方的故事。新片依然是小成本,投资200多万元。



孟奇


  孟奇作品年表:
  2002:《我最中意的雪天》
  
    孟奇,1972年生于河南郑州。1990年在河南武警总队洛阳支队服兵役,看守监狱。1993年复员回家,开过饭馆,做过演出,承包过行业晚会和时装晚会,后做独立制片人拍摄电视连续剧。1997年经营一家影视公司,做导演,拍专题片、广告等。
    《我最中意的雪天》改编自梁晓声的小说,这是个让人感觉沉重的故事。王君生是个倒霉的人,酱油厂要裁人,领导让他去劝职工下岗,结果被人报复,打成重伤。邻居状告房地产公司挡住了阳光,推举他出面交涉,却在背地里接受房地产公司的好处,好处自然没有王君生的份。他和妻子的希望全都放在儿子身上,为了让儿子进重点中学,他甚至在校长面前哭了起来。王君生的生活就跟他住的房子一样,灰败、没有希望,但还站着。因为他觉得自个儿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很幸福的。




潘剑林


  潘剑林作品年表:
  2003:《新娘》(纪录片)
  获奖记录:2003年香港独立短片和录像大赛影评人大奖
  2004:《早安北京》
  
    潘剑林,学过法律,做过商人,最后在一个算命的朋友的指引下做起了电影。
    潘剑林因为受《小武》影响而投身拍电影。《早安北京》里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男主角的女友被绑架,被歹徒勒索一万元。但他却宁愿付三千多元给私家侦探老朱去查个水落石出。另一故事讲一个喝醉了酒的人嫖妓,却大耍暴力致使妓女的下体都撕破,结果赔了三千元就逃之夭夭。在社会生存的最底下层,谁关心过女人与妓女的感受?跟潘剑林前作《新娘》一样,对女性与社会机制的荒谬作了深入且浓烈的探讨,对城市流浪人与外来暂住人口的生活的关注,在建构贴近民心而独特的世界观之余,反映出现代城市的众生相。 ——《早安北京》


于小洋


  于小洋作品年表:
  1994:《生命的狂歌——诗人食指》(纪录片)
  1996:《迷岸》
  获奖记录:匈牙利梅地亚维夫电影节优秀奖
  
    于小洋,1962年生于北京。1980年开始摄影创作。1985年毕业于中华社会大学电影艺术系电影摄影专业。
    这是一部具有超常思维的意识架构的影片,在立体、广阔的艺术空间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通过对主人公的现实世界、魔幻世界和完全诗化了的留有残缺的青春记忆的童话世界这样三个时空的交错叠现,以人的潜意识的忽隐忽现和心理情绪变化为贯穿全片的叙事纽带和时空转换的依据,以此来表现世纪之交中的都市青年艺术工作者精神上的极度困惑、迷茫、灵与肉的分离和碰撞。尤其在揭示人的精神家园丧失主题上,主人公反复吟诗,脸色焦虑,隐现出商业化时代对人的灵魂的挤压下的变形。如果说该片蕴含着一个难解之谜,那就是人类认识自我之谜。——《迷岸》

219.142.128.* #13
05-28 11:05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李娃克


  李娃克作品年表:
  2002:《缝》
  
    李娃克,1959年出生,艺术家。199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班毕业,曾摄制电视剧《梁山人》、《欧阳予倩》、《当代红灯记》等。
    七十年代末一个叫向阳的青年工人,利用工作之便钻烂自己的左脚,借着休工伤假的机会练习绘画,一心想考入美术学院。一次他到朋友所在的美术学院写生,一个女模特勾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把正常的男女关系列为严肃的阶级关系,女人不能穿花衣、裙子、高跟鞋,不能留长发、卷发;除了红像章和红袖标,男人只能穿灰色调的衣服,否则犯忌的男女会被当作流氓和破鞋批倒斗臭再被踏上一万只脚。在自然天性支配下亿万人民和向阳一样宁可少吃饭也要挤出钱一遍又一遍的看无产阶级革命的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因为电影里有一分钟的芭蕾舞《天鹅湖》。15岁的向阳受到了美的启蒙。当他得知人也同兔子一样是一公一母交配出来的之后,他觉得“人”太丢人了,太流氓了。因此,一点也不流氓的“破鞋”成了他生命中的永恒之谜。——《缝》


甘小二


  甘小二作品年表:
  2002:《山清水秀》
  获奖记录:2003年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5:《若即,若离》(短片)
  2006:《起自尘土》
  
    甘小二,1970年生于河南新乡。1992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曾拍摄短片《女人范梨花》、《文学系女生跳楼事件》、《眺望》、《核桃》。毕业后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任教至今。2000年创立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 2002年9月用DV完成第一部故事长片《山清水秀》。
  在广东省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青山绿水之间发生着一个辛酸的故事。一家四口,面对着艰难的生活,拼尽了全力挣扎奋斗,最后的结局却难如人意。这是一部沉默的影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部无言的影片。在某种时刻,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沉默所应该具有的力量。但更多的时刻,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无言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是一种被动的结果。——《山清水秀》
  这部在他的老家河南拍摄的长篇剧情作品,没有了处女作《山清水秀》的生涩,多了些淡定与从容。作为一个有神论者,甘小二继续用电影去讲述他的信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部片中,苦难不是那种毁灭性的猛然一击,而像一种慢性疾病,缓缓渗透每天琐碎的日常生活。对这种缓慢节奏的掌控,同时也在考验导演的定力。它是一种痛苦的延迟和放大,让人更加依赖强大的支撑。在铺陈叙述的过程中,也许因为太过专注于神的存在,甘小二竟然时常忘掉了尘世,而后者则是一部电影的饱满细节保证。——《起自尘土》




周弘湘


  周弘湘作品年表:
  2004:《红旗飘》(35分钟短片)
  获奖记录:2004年第4届德国柏林国际媒体艺术节大奖
  
    周弘,1969年生于江苏东台。1994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上世纪9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前卫艺术展览。主要使用媒介为摄影和录像。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和英国、南韩、美国的电影节。
    如果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合理化的“影像”,那么《红旗飘》给出的“影像”显然是一种文化策略。诗词、标语和人像,这些以往的文化修辞手段在影片中的不断叠加和再度利用,比喻了一种延迟的、循环的、体制化的信条。片言只语的批评话语在并置中得以展开。既不叙事,又非纪录的《红旗飘》,不但解构并重构着一种质疑当下美学经验和感知方式的电影院现象,而且也探讨着一种关于影像权力的新观点。《红旗飘》于2002年曾受邀参加了第59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实验短片单元的竞赛。
  在《红旗飘》中,没有叙事,也没有对白。演员们只是走到镜头里,喊上几句口号。导演把人物处理成盲目狂热情况下的象征符号。在周弘湘看来,今天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项产业,但它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观念和新的语言。——《红旗飘》






刘君一


  刘君一作品年表:
  1997:《影子》(电视剧)
  2000:《爱情在线》
  2001:《中央文献二十年》(纪录片)
  2003:《一百万》
  获奖记录:第12届美国纽约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2006:《留守孩子》
  
  刘君一1970年生,湖北襄阳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曾主编现代诗刊《组成》。一九九二年获国际华文诗歌创作奖。曾执导中国第一部电影诗《唯一爱情的篇章》、电视剧《影子》、电影《爱情在线》。
    轻喜剧《一百万》讲述的是北京胡同里一个普通青年意外暴富的故事,他一直梦想着发财,因为他的梦中情人只想嫁给有钱人,鬼使神差地他偏偏就拣到了一百万元现金,从此他的生活、爱情都发生了变化,金钱并没带给他理想中的爱情。是还回这笔巨款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花掉再说?这位既爱财又善良的青年人陷入了痛苦与惶惑。影片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情节设计,对拜金主义进行了鞭挞。
  《留守孩子》讲述的是父母去城市打工,单独留在乡下的孩子的故事。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留守孩子的电影。





唐大年


  唐大年作品年表:
  1994:《胡同人家》(纪录片)
  1994:《天生我材》(电视剧)
  1996:《老康与小坚》(电视剧)
  1997:《你在哪里逗留》(电视剧)
  1998:《玉》(电视电影;《超级城市》系列之一)
  1998:《都市天堂》
  获奖记录: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外语片金奖
  2000:《若桔若藜》(电视电影)
  2004:《动什么,别动感情》(电视剧)
  2006:《幸福不拒绝眼泪》(电视剧)
  2006:《青春期》
  
  唐大年1968 年3月生。198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剧作专业学习。1989 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都市天堂》讲述的是——达生是个从农村到城里打工的青年,他在城里有份高空作业的工作,认了干亲,交了女朋友,自认为生活过得很有生色。在老家,达生有母亲和媳妇。达生的母亲盼着达生从城里回来,一家人安安稳稳过日子。但是达生热爱城市生活,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其实达生在城市里建立的生活十分脆弱,一次小小的波折就使达生丢了生计,接着干亲断绝了同他的来往,他在城里的女朋友也开始和他疏远。与此同时,家乡的生活也土崩瓦解了。母亲因为过度思念儿子,走失了;媳妇到城里来找达生,从此踏上了不归路。



康峰


  康峰作品年表:
  1998:《谁见过野生动物的节日》
  2000:《太阳风暴》(电视剧)
  
  康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影片深入而尖锐地对现行的知识谱系、法律结构、权力游戏进行了剖析与批判:影片中未成年的主人公江子在公厕中遇到同性性骚扰之后,将怎样行动,行动的后果如何,一直是作品所密切注视和探讨的主题。影片投资十多万元,是超低成本电影。——《谁见过野生动物的节日》
  青年鸟类学家林鹏到大兴安岭考察,在林中遇到年轻的山妮儿,由于误会,林鹏被打伤,也由此林鹏结识了石坚和他的护林队员们。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林鹏逐步了解了大森林和它的守护者们。在与非法砍伐森林的盗匪的斗争中,林鹏又进一步理解了护林队员们,并知道了许多有关石坚父亲的感人往事。——《太阳风暴》



杨福东


  杨福东作品年表:
  1997:《陌生天堂》
  2001:《后房—嘿,天亮了!》(短片)
  2003:《竹林七贤》(短片)
  
  杨福东1971年10月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影片由五分钟的国画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杭州的男青年与三个女人之间缠绵,清澈又满怀感伤的生活故事。这个“陌生天堂”依然有解放百货商场,有三潭印月的水,有花港观鱼的柳,但已不是那个被无数次描述过的怀旧的宋都杭州,它被重新赋予一种美,而这种美的力量似乎只蕴含于过去的岁月中。全片洋溢着“小文人情调”。以七十年代风景挂历般的画面呈现城市青年的爱情与喜悦,生活或者伤害。——《陌生天堂》
  《竹林七贤》第一部分是关于黄山游记。七个年轻人来到黄山,面对云散雾绕的如画美景,每个人涌动的梦想与记忆中往事的相互更迭。

胡小钉


  胡小钉作品年表:
  2002:《来了》
  获奖记录:2005年柏林亚太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5:《一路风尘》
  胡小钉北京大学毕业,写过影评,做过记者和英语翻译,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来了》以一位现代舞舞者从精神病院出来以后的生存困境、感情冲突与命运方向为叙事线索,表现了一位独具个性的艺术家一段艰辛坎坷的心路历程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影片中的艾家可看作是一个典型化的中国家庭精神层面的缩影。导演通过给影片提供一个生动、复杂、耐人寻味的客观背景,企图引发观众对我们整个生存空间和生活价值的反省。本片将诗意与写实融为一体,在写实中隐含诗意,在诗意中观照写实。它以写意与写实水乳交融的结构样式,构成了全片的视觉张力。被称为无规则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电影节组委会主任卡迈尔•罗伊指出:影片《来了》叙事复杂而又清晰,内涵深刻而又幽默,细节真实感人,音乐富于美感,获得由来自印度、伊朗、美国和德国的资深电影学者、评论家和制作人组成的评委会的高度评价。电影节顾问康安素说:《来了》是一部越看越有趣的电影,其中对当代中国人生活与心理状态的描述,充满了独特的风趣和微妙的隐喻,经常令人忍俊不禁。
  《一路风尘》以江岩和云燕两位男女主人公略带辛酸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一个四川山村小学的教育建设为背景,展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个相对闭塞贫穷的山乡里新旧观念的冲突和人的尊严及人格意识的日益觉醒。



刘奋斗


  刘奋斗作品年表:
  2004:《绿帽子》
  获奖记录:2004年第3届美国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大奖、最佳叙事片摄制者新人奖
  2006:《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进行中)
  
  刘奋斗1969年生于北京。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涉足电影界,编剧作品有《爱情麻辣汤》、《美丽新世界》、《洗澡》、《开往春天的地铁》等。
    《绿帽子》是一部三段式现代题材故事片,讲述的是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在遇到情侣对自己不忠的时候,所面对的尴尬场景和各自迥异的人生结局。年轻人在准备远赴重洋与女友会面之前,与自己的同伙打劫了一家银行,登机之前,他欣喜若狂之余给自己的女友打了个越洋电话,谁知却得到了女友已经另外有人的消息。万念俱焚之际,他劫持了公用电话厅的女老板,并和警方对峙,刑警队长果断地替换了女老板作为人质。这时候,年轻人却意外的问了刑警队长一个问题。谁知,这个问题恰恰点中了刑警队长的软肋。他的妻子因为丈夫性无能,已经给他戴上了一顶“绿帽子”……
  刘奋斗在创作初期就给了《绿帽子》一个明确的定位——独立制作、海外发行,所以影片没有考虑审查制度的问题,题材相当大胆。作为编剧,刘奋斗已经在电影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绿帽子》作为他自编自导的电影,在寻找资金方面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但是,在演员的选择上,刘奋斗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表演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尺度具有相当大的挑战,很多演员顾虑重重,最终刘奋斗不得不自己客串了一个角色。影片制作完成后,刘奋斗邀请了一些电影圈、美术圈的知名人士观看,不但获得了极佳的口碑,著名画家岳敏君为影片设计了海报。

219.142.128.* #14
05-28 11:05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新纪录电影】
  ——中国新纪录片运动
  
    中国电影缺少纪录片的历史,从1949年以后,纪录片实际上成为一种政治宣传片的代名词。一般纪录片就是国外元首来访问,新闻演示文稿式的,不把纪录片作为一种电影正经东西出现,这样,电影的记载功能就渐渐给忘却了。
    本篇所说的新纪录电影是1990年代存在于体制之外的“边缘纪录片”(不包括通过国家电视台体制内运作,以栏目的形式存在,代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和视角的电视纪录片),是建立在对传统政论风格纪录片的一种反动而产生的新运动。
    新纪录电影运动开始是以“地下”、民间的形式和往国外电影节送展的方式推动,目前是通过VCD、DVD、酒吧放映等“自动、自由”的传播方式在民间广为开展的。
  新纪录电影运动产生于1980年代末期,以散兵游勇的状态兴起或者说它的萌发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曾在昆明电视台工作过的吴文光凭着朦胧的感觉拿起了摄影机,对准他周围的“盲流艺术家”,便有了《流浪北京》的诞生。尤其片子的拍摄横跨了1989年的政治事件,而格外引人注意。同时吴文光的行为也暗示了这种独立制作人存在的可能。
  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杨天乙的《老头》,朱传明的《北京弹匠》,雎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杜海滨的《铁路沿线》,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赵亮的《纸飞机》等等,这些纪录片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涌现并在国内外名目繁多的纪录片奖项中得奖。其中有好多制作人都是第一次拍纪录片,而且不是专门的纪录片工作者。这些新纪录片人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一个“业余影像时代”的到来。和1990年代早期的“新纪录片运动”不同的是,当时的纪录片工作者,无论是吴文光、段锦川还是蒋樾等人,大都有在电视台工作的背景,他们是苦于不能在传统体制内进行真实的表达,才选择了独立制片的道路。而当下年轻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则多半不在专业影视从业人员之列,他们或者是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的学生(如朱传明与杜海滨,拍片那时尚未毕业),或者是流浪北京的青年,甚至是像杨天乙那样原本对影视制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他们用来创作的器材,除了雎安奇使用了16毫米摄影机和总共20分钟的过期黑白胶片,显得稍微“职业化”一点,其他人则是靠数码DV甚至超8家用摄像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他们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视听方面的缺陷,但这些新纪录片人却以影片内容的真实性与原创力震动了国际影坛。这些奖项不仅仅是对这几位纪录片导演的褒奖,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他的才华、毅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简陋的摄影器材,成为一位“真正”的纪录片导演。而且他们关注的对象大多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像王芬把摄影机对准了自己的父母(暂且不管这样做带来的某些伦理问题),“新纪录片运动”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仿佛出现了一种类似于全民健身运动似的“业余影像时代”的狂欢。——摘自鱼爱源《关于中国当下记录片》
    下面是关于新纪录电影的主要作者和部分影片介绍。



吴文光


  吴文光作品年表:
  1990:《流浪北京》
  1993:《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获奖记录: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1995:《四海为家》(《流浪北京》续集)
  1999:《江湖》
  
    吴文光,1956年生,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电视台编导。1988年春来到北京。
    一个流浪艺术家拍下了5位流浪艺术家(张慈、高波、张大力、张夏平、牟森)的生活。中国大陆早就产生过流浪艺术家,但从没有被新闻媒介报道过。吴文光第一个用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个现象,尽管至今没有在电视台播放,但以“手抄本”方式在我国影视圈广为流传,加上口耳相传,在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及争议。这部片子可以看作新纪录电影运动的开篇之作。——《流浪北京》
    主体是徐友渔、田壮壮等5个红卫兵对文革的回忆。7个标题(1、长在红旗下;2、加入红卫兵;3、拿笔作刀枪;4、见到毛主席;5、砸烂旧世界;6、建立新世界;7、回到九二年)下,除了穿插文献片片断、郝志强的漫画外,还插进眼镜蛇摇滚乐队为此片创作排练及演唱主题歌《一九六六》的过程。片长3小时。——《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四海为家》的主人公全部来自《流浪北京》。曾经“流浪北京”的艺术家,5年之后在《四海为家》里,各自有了新的生活状态:理想的、无奈的、不安的、麻木的……。片中小标题里,写有他们定居国的国名,如:家在中国;家在法国;家在意大利;家在奥地利;家在美国。——《四海为家》
    《江湖》记录了一个民间的“表演大棚”在城市周边的村落里演出--跑江湖卖艺的经历。用吴文光自己的话来说:“‘江湖’是一个非常中国的词,其暗指大概是身体离开习惯支撑的土地之后,漂浮在凶险难测、前途未明的‘另一种生活’之中。所以这部片子里的人们经历的并不是一种吉普赛式的生活,而是被迫出门、上路,然后梦想着有朝一日挣到钱回家。这种生活注定与浪漫无关。”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记录这个名叫“远大歌舞团”的表演队在迁徙——驻扎——演出——再迁徙之间的日常活动,譬如演员们身着演出服装沿街宣传、请当地的公安人员喝酒吃饭以及这个大棚内部成员之间的明争暗斗。





段锦川


  段锦川作品年表:
  1986:《青稞》
  1988:《蓝面具供养》
  1992:《青朴——苦修者的圣地》(与温普林合导)
  1994:《广场》(和张元合导)
  1996:《八廓南街16号》
  获奖记录: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1997:《天边》、《加达村的男人和女人》
  1999:《沉船-97年的故事》
  2002:《拎起大舌头》
  2002:《爱情战争》(与蒋樾合导)
  
    段锦川,198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之后长期在西藏工作,1992年回到北京。
    《广场》以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一个中国人最熟悉的场所为展示空间,冷静、客观地记录了广场上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片断和状态。全片没有具体人物、没有矛盾冲突,导演剔去现实的色彩,静下心来观察每一个局部,每一段时光流逝的过程,最终,一个具有历史真实感和象征意义的广场赫然显现在黑白胶片之上。把天安门广场当作一个剧场,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那里自动上演各种仪式行为,表达的是政治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八廓南街16号》的拍摄地点是西藏拉萨最主要的街道八廓街,南16号是当地居民委员会所在地。整个片子拍摄的是这个居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其中大量的篇幅是开会,不同的却又类似的各种会议,作者对“开会”表现出独特的痴迷,因为会议是一个各种力量汇集的公共空间,信息高度活跃的“场”地,无声的和有声的对话在明处和暗处进行着,既是“戏剧化”的,又是熟视无睹的,这样摄影机就可以担当“发现”的任务,而作者则隐忍在摄影机的背后,这是一种以“客观化”为风格的叙述策略,也是直接电影最鲜明的风格,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营造一个具有丰富阐释意义的隐喻。这部片子在整体上是理性的和分析的: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分析。其结构严密,内容与形式相融无碍,简洁有力。较之《广场》,更体现出美学上的成熟。



蒋樾


  蒋樾作品年表:
  1995:《彼岸》
  1998:《静止的河》
  2000:《幸福生活》
  2002:《爱情战争》(与段锦川合导)
  
    蒋樾,1988年从中央戏曲学院编剧系毕业,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因为不喜欢故事片的拍摄方式而离开,1991年、1992年两次赴藏拍摄纪录片。其他作品还有:《喇嘛藏戏团》(1991),《拉萨雪居民》(1992),《天主在西藏》(1992),《东方三侠》(1993),《票友》(1993),《上班》(1993),《矿工》(1993)。
    《彼岸》讲的是一群没考上大学的外地孩子的明星梦。他们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了戏剧导演牟森主办的一个班。当时牟森正要排一部戏,是根据高行健的《彼岸》写的一个实验剧《关于〈彼岸〉的语法讨论》。 牟森就带着这14个孩子排这部戏,排了四个月。这个戏一直在讨论彼岸是什么,有的说彼岸是一个名词,有的说是一个动词,有的说没有彼岸。他们在北京电影学院连演七场,每次演完了那些孩子都哭。很多艺术家都去看了,给了很高的评价。三个月后作者再次见到这帮孩子时,他们已经被那个瞬间粉碎的大梦扔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漂流在北京城里,“明星”又还原成普通人了。有的女孩成了歌厅门口招徕顾客的小姐,有的男孩骑着车到处给人送方便面。又呆了四个月,实在撑不住了,就纷纷往回走。作者跟了其中的三个孩子回家。这三个孩子特别不服气,回到石家庄的农村,又自己弄了一出戏,叫《一只飞过天堂的小鸟》,然后在自家的地头上,给三四十个老头老太太演了一场,看完了他们鼓鼓掌。那出戏一开始就在修理一台拖拉机,到最后也没修好,后来一群人在荒野里推着拖拉机走,他们的梦就此消失。
    《幸福生活》像是《彼岸》的一个续编。蒋樾记录一个车站与两个车站工作人员的生活。他们的“幸福生活”。刘永利需要物质——具体为一处好房子,来获得自己的幸福,傅建生需要情感——具体为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爱人,来获得自己的幸福。他们都努力地在现实中或者回忆(想象)中达成自己的理想,而生活事实上非常嘈杂的。事实上这种生活也还不是困苦到过不下去,但是实在欲振乏力。可能性已经降到很低很低,容不得人们再谈什么“理想”。——这个片子里,没有人用“理想”这个词,更没有人用“彼岸”这个词。他们只谈“生活”,但是他们所向往的,或者努力建设的“幸福”,何尝不是“理想”与“彼岸”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的一个变格。




杜海滨


  杜海滨作品年表:
  1999:《窦豆》
  2001:《铁路沿线》
  获奖记录:中国首届独立映像展最佳纪录片
  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
  2002:《高楼下面》
  
    杜海滨,1972年生于陕西宝鸡,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
    杜海滨是在手持一部家庭摄影机为一部剧情片踩外景地时,发现了这群在宝鸡铁路沿线靠变卖废品及偷盗为生的人们,最小的年仅九岁。无家可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打工被骗、遗失身份证、父母离异等。这些被阻隔在主流社会及主流媒体之外的人们在摄影机前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杜海滨说:“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上,都能看到这样一些人,也曾经有过一种冲动,想走上去与他们交谈聊天,但因为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都被他们警惕地回绝了。这一次,算我走运,我轻易地走近了他们,并开始了一次既无准备又充满刺激的拍摄工作。”这是一部非常平实的作品,作者最大的成功在于,他用一种平视的眼光观照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使得这些平常在我们眼中具有某种标签身份的人拥有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并且散发出人性的光彩。——《铁路沿线》



雎安奇


  雎安奇作品年表:
  1999:《北京的风很大》
  获奖记录:澳大利亚国际独立电影节“最高喝彩纪录片奖”
  
    雎安奇,1975年生于新疆。19岁时在新疆创办红旗广告公司,后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8年发起壕沟电影小组。其他作品还有《网》(18分钟,故事短片) 、《邮包》(45分钟,故事短片)。
    《北京的风很大》既可以被看作是纪录片,更可以被视为一种行为艺术的影像成果。雎安奇和他的摄影师扛着摄影机奔波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逢人便问一句话:“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这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被反复抛给了街上的行人、干活的工人、路上的中外游客、住宅里的居民,甚至蹲在公厕里的一个本地男人……




219.142.128.* #15
05-28 11:06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杨天乙(杨荔娜)


  杨天乙作品年表:
  1999:《老头》
  获奖记录:2000年第22届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
  
    杨天乙(杨荔娜),女,1972年生,少年学习舞蹈,做过舞蹈演员、节目主持人、话剧团演员等。
    杨天乙是中国新生代民间纪录片代表人物之一,《老头》是她的第一部纪录片。杨天乙创作《老头》动机颇显得单纯与感性:“1996年,我搬进北京青塔小区,有一天,我路过看见一群老头坐在大墙底下,觉得他们好看,就拿摄像机记录了他们。”其结果就是以两年的时间拍摄完成了一部名为《老头》的纪录作品。片子拍了两年,后期做了半年,从16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剪出了90分钟,片中场景极其简单,基本上就是老头“扎堆”的街边和若干个老头的家里,画面朴实简明得确实毫无“技法”和“功夫”,但却使观者感觉到其中人物的心跳、呼吸甚至汗味。一种有关此片的观感是:做老人真是一件恐惧的事情。






  康健宁


  康健宁作品年表:
  1988:《闯江湖》
  1990:《沙与海》(与高国栋合导)
  获奖记录:获“亚广联”纪录片大奖
  1992:《生活》
  1993:《公安分局》
  1997:《阴阳》
  2000:《当兵》
  2002:《听樊先生讲过去的事情》
  
    康健宁,1954年生,河北人。1970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此后将近十年在大学体育系做老师。1980年代中期进入电视台工作,开始拍摄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现任宁夏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纪录片的重要代表人物。
    康建宁最成熟的作品是《阴阳》,拍摄的是宁夏西北的一个村子,叫陡坡村,真正的黄土高坡,缺水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紧张。片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叫徐文章的风水先生,也叫阴阳先生。康建宁最早注意到他是因为他衣服口袋上别的一只钢笔,他是这里的知识分子,方圆多少里人家有大事都会请他去算日子,定方位。他还有一整套教育儿女和别人的生活哲学,既有忠孝传家也有“五讲四美”,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政治的事情不要管,农民把地种好就行了,家和万事兴,……而这些大道理到了自己身上却变得可以灵活掌握。片中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水来的,政府补贴他们打窖蓄水,农民们却乘机想多捞好处;通往水沟的新路要经过阴阳先生家的地,他和村长大打出手。在他勘探的好风水的地点打井却不出水,由于面子问题,他不肯承认失败,他和儿子们又艰苦卓绝地去打第二口井,这次有水却很少,又有塌方,他们讨论一番也就平静地放弃了这个才打好的井。在这里的生活中,“希望”就像这里的水一样,是那么的稀罕和珍贵。片子最后,阴阳先生身穿刚做好的西装,在替人做媒,他说,别看现在这里不怎么样,可挺过这几年就好了!
    《当兵》讲的是一个叫小邵的少年,小邵初中毕业以后无所事事,在家里呆着,到外面和朋友喝酒,游荡,城市开始征兵,父母送他参军,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他成为一名战士。影片就记录了一个人的这样一段生活,但作者并未把他的镜头局限在这一个人物身上。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不用学习,没有工作的小邵在家中的无聊,和父母的关系,还有他迅速地对部队生活的适应,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城市里征兵季节的特殊氛围以及新兵营日常训练的非日常性——如果说在片中这种生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实感,那不仅是因为作者不吝惜地使用了特写和近镜头,让我们在画面上清晰地看到了汗水和眼泪,听到了风声和喘息,更可能是基于一个军队空间难以被介入和涉及的事实。 基于这一事实的另一个事实是,摄像机虽然进去了,但远未做到深入和游刃有余——幸好这并不是标准和理想状态,恰恰相反:正因为作者只拍了那些表面的,用眼睛能看到的东西,这部片子才具有了许多令人回味的余地。

英未未


  英未未作品年表:
  2001:《盒子》
  
    英未未,女,1970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88年就读于辽宁大学中文系。1992年开始在报纸、杂志做专栏作者、编辑、专刊主编。1999年开始做电视编导。
    一对受伤极深的女性,她们一个受了家庭的伤,一个受了男人的伤,最后选择了躲避。因为沟通良好,两位同性恋者的性格展现非常丰满,她们高素质的精神世界亦得以充分展开。全片同期声、影像精美,剪接利落。不少人认为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和这部片子相比起来显得单薄而虚伪。——《盒子》

王芬


  王芬作品年表:
  2000:《不快乐的不止一个》
  
    王芬,女,1978年生,江西进贤县人。曾在上海谢晋明星学校和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做过演员。目前在北京居住,做平面和广告模特儿。
    《不快乐的不止一个》拍的就是作者的父母,一对居住在江西一个铁路边的小城里的、年约60的夫妇分别和离家在外多年的小女儿之间“掏心窝”的话,“分别”的原因是他们只愿意单独面对女儿讲自己的心里话,其中有思念绵绵的初恋(和另一个对象的)、阴错阳差的婚姻事实、庸常生活中的纠缠吵闹、外遇、妒恨、相互折磨、自杀之心和动作,包括忍受这种种不幸福现状的理由等等。



赵亮


  赵亮作品年表:
  2000:《纸飞机》
  获奖记录:2002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国际影带竞赛优等奖
  赵亮,1971年出生于辽宁丹东,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4开始自由生活于北京。
    《纸飞机》记录了一群年轻人在北京的故事。他们为了理想和自由离开家乡去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动荡与遽变。他们选择摇滚音乐,带着些许质疑与失落,持续对抗着。他们有的开始药物上瘾,有的寻找畸形的情爱,生活也因此变得摇摆不定。 这部引人深思的影片,锁定的是怪异的朋克音乐人作为主角。导演的摄影机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一路跟拍——来到北京的街头、跟着他们回家、去到不同的官方拘留所。这是一群带着暧昧的生活价值观、不清楚自己究竟为何而活、为何而战的彷徨年轻人,药物才是他们生活里唯一永恒的确据。




张扬


  张扬作品年表:
  2002:《后革命时代》
  
    张扬,摇滚歌手,摄影摄像师,唱片设计师。《唐朝》乐队特别助理。设计过唱片《秋天的虫子》、《扭曲的机器》、《痛苦的信仰》等几十张唱片的封套及海报。
    《后革命时代》是北京地下摇滚五年来的一个全景实录,用影像的方式再现地下摇滚人的音乐,生活和生存状态。拍摄历时近五年,片中几乎涉及全部的地下摇滚乐队,是当下地下摇滚乐的“清明上河图”。



仲华


  仲华作品年表:
  2001:《今年冬天》
  获奖记录:2002年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2002:《号子茅山》
  
    仲华,1973年生于江苏扬州。1991年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兵役,担任电影放映员。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并以独立电影制作人身份在北京居住。
  《今年冬天》的内容是四个北京某武警部队的老兵服役期满后,各自以一种自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作为告别军营的仪式,整部片子完整保持了人物生活中的自然状态。



沈晓闽


  沈晓闽作品年表:
  1998:《边走边唱》
  1999:《演出》
  2000:《新龙江颂》
  2001:《乡村摄影师和他的儿子》
  获奖记录:第3届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全球艺术院校学生影像作品竞赛(AIM)大奖
  2002:《love368g》(实验剧情片)
  
    沈晓闽,1972年生,福建漳卅人。1994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年在厦门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创作。200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唐丹鸿


  唐丹鸿作品年表:
  2000:《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
  
    唐丹鸿,女,1965年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系,1991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同年辞职。1990年代中国女性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年开始从事电视独立制作编导工作。1998年拍摄有关17世葛玛巴和他的僧侣们的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在楚布寺》。1999年拍摄纪录片《降神者尼玛》、《在轮回之门》《扎西卡》等。
    《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记录了唐丹鸿本人以及其他两位艺术家在千禧年前后的状态,记录了这三位中国当代普通的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行为,以及这些日常表象后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状态透露出主体深层次的心理淤积和沉淀。唐丹鸿称拍摄此片的目的就是在于清理,清理内心深处的淤积,清理隐藏在日常状态后面的痛苦、爱、恐惧、幻想、性、童年……。作为一位诗人,唐丹鸿始终认为,艺术的问题就是心灵的问题。多年来,唐丹鸿经历了从疯狂的写作,并被诗歌界公认为优秀诗人,然后到几乎完全无法写作的痛苦过程。后来她结识了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心理分析医生张血曦女士。唐丹鸿像找到救命稻草似的,与张医生一谈就是二、三年。《夜》片就是这种谈话的过程、结果和延伸。



李红


  李红作品年表:
  1997:《回到凤凰桥》
  获奖记录:199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李红,女,1967年生于北京。1991年开始拍摄电视短片。1994年开始拍摄纪录片。
    她们四个人住的小屋不到六平方米。然而,住在破烂小屋里的这段时间却是她们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候。过去在家乡,她们是女儿,属于父母,将来回到凤凰桥,她们是妻子,属于丈夫。只有在北京,她们才可能有一丝企图改变命运的“非份之想”。导演用三年的时间拍摄了四个到北京打工的姑娘,对于这些来自乡村的女孩子,作为一个城里人,有许多想当然的理解。几乎所有这些理解都在真实面前变得哑口无言。《回到凤凰桥》实际上是在记录一个“哑口无言”的过程。

219.142.128.* #16
05-28 11:07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作家电影】
  ——人文关怀的新表达影像
    作家电影不是作者电影,作家电影是作家以摄影机代笔,结构、叙述、再现一个与文学(小说)作品完全不同精神境地。
  
  王朔


  王朔作品年表:
  1996:《爸爸》(和冯小刚合导)
  获奖记录:2000年第53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王朔,1958年出生,北京人。1976年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后进入影视业,由他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由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也都很受欢迎,有明显的商业炒作。他的作品虽风靡一时,但评论界却分歧很大,以至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影坛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现象”。
    《爸爸》改编自王朔19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说《我是你爸爸》。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爸爸》是王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迄今为止惟一的电影作品。这部影片据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些隐晦的讥讽,因此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公映。 2000年本片获得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评委会主席称“该片就如何发展社会的问题上,做出了非常人性的解释。这个解释适用于全世界。”


朱文


  朱文作品年表:
  2001:《海鲜》
  获奖记录:2001年第58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2004:《云的南方》
  获奖记录:2004年德国柏林电影节青年电影说说大奖
  2004年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新秀竞赛金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朱文,196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1994年辞职成为自由作家。著有诗集《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小说集《我爱美元》、《达马的语气》、《弟弟的演奏》,长篇小说《什么是**,什么是爱》。1996年开始写剧本(章明《巫山云雨》、张元《过年回家》),2001年开始独立执导影片。
    《海鲜》讲一个妓女,为了自杀来到冬日的北戴河海滨,碰到一个警察,一眼识破她的身份和动机,然后想方设法不让她死,电影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和不断改变的关系。影片结尾,女孩失手开枪打死了警察,然后逃回北京继续她从前的生活。看上去挺简单,但有点新浪潮电影的味道。朱文的镜头语言非常朴实,他只用纪实镜头表现生活,导演本人不表态。这跟现在电影圈里的做法不一样。因为本片没“送审”和没有“拍片许可证”,因此在中国独立电影上史上又增加了一部分量颇重的“禁片”。
    《云的南方》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事。它主要讲一个退休的老男人徐大勤,去一趟云南成为他一生的梦想。有一天他终于去了,却因为一次说不清楚的嫖妓事件进了当地派出所。他只能待在那里,从一个特殊的视角一窥云南——他梦中的天堂。
    影片从空间的角度被分解成两个部分,前半段在某个北方城市,描述的是徐大勤的现实生活。这种生活从几十年前延续至今,围绕着他的所有人和事都不超出想象。那里面有他去小公园锻炼的情景,一个人或者和老朋友;有他和子女的关系,未成家的小女儿还跟他生活在一起,其他的只是周末回来吃饭;如果有所谓意外,可能是某一天他去厂里领退休金,听说某某人死了——暮年将至的徐大勤也在谋划着离开他生活的世界,他向往的是云南。
    影片的后半段就是在云南发生的一切。在进派出所之前,徐大勤做了一个梦,他在梦里,水边,坐在一块石头上,向一个摩梭女子(正是同一个演员在前半段扮演他女儿,这个细节不会全无意义)诉说当年的故事: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有机会来云南工作,但最后没有来成,这构成了他耿耿于怀的理由——他总以为如果当初来了这里,他的人生就会不同。他到云南去的举动于是带有某种不灭的人生幻想,在其中包含了注定的尴尬,即便不是碰到小姐也会有其他——他在实践他不可能的生活,而事实终会向他证明,他处并没有别的生活。





崔子恩


  崔子恩作品年表:
  2001:《公厕正方反方》
  2002:《丑角登场》
  2002:《旧约》
  2003:《脸不变色心不跳》
  2003:《夜景》
  2003:《哎呀呀,去哺乳》
  2006:《赋歌》
  
    崔子恩,小说家、电影批评家、电影编剧、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理论研究室副教授。从1995年起,他已经在《花城》、《作家》、《青年文学》等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近百万字。主要小说作品:《桃色嘴唇》、《丑角登场》、《玫瑰床榻》、《三角城的童话》、《我爱史大勃》、《舅舅的人间烟火》等。
    小博的父亲临终之时要求他以精液为乳汁送他远行。小博做到了。他没有做到的是满足变了性的娜娜与他共同生活的愿望。娜娜从此放浪形骸,与遇上的每一个男人都谈情说爱,直至上床。在墓地,她陪同小博去扫墓时才幡然醒悟。不过,没有人知道她是否能找到一个喜欢同她安居乐业的男人。
    与娜娜在一个家庭聚会上擦肩而过的冬冬是一个高中学生。他的妈妈如梦令变性成了男人,但仍旧与他的继父大宇同居在一起。冬冬体验了一夜不归的生活之后,帮助如梦令在家中确立了“大哥”的位置。大宇对这一切都很不满,却又情困如梦令,无法重新选择女友。长久的压抑之后,大宇强暴了如梦令。作为报复,冬冬灌醉了大宇,让如梦令实施了反强暴。
    信仰基督的冬冬来到教堂,却既未忏悔也没领圣体。他只是把自己的一个十字架送给了素不相识的小博。小博回到家里,朗读了一段有关“准天使”的寓言。寓言上说,人虽不完美,但仍旧可以成为别人的准天使,把别人送入天国。《丑角登场》追求朴直生硬甚至有些干涩的影像状态,段落镜头是它的基本语态,坚硬的镜头关系和时而疯狂时而凝止的摄影精神,把这部影片的极端性和破坏性呈显无遗。它是钝伤与刺伤的综合,是走向新约时代脚掌上留下的荆棘。登场的人个个都是代价,都是丑角,没有英难和完美,没有抒情与优雅,只有干硬的道路和干涸的血浆。——《丑角登场》
    《旧约》包含着三个部分:诗篇1981,箴言1991年和雅歌2001。每个叙事段落都由无伴奏合唱来完成“高潮”:第1个段落是“小博结婚了”,第二个段落是“小浩失业了”,第二个段落是“小博去卖身”。“诗篇”的主人公小博刚刚迎来自己的同性情侣正阳,就被嫂嫂青姐发现,哥哥和嫂子用家长制的方式逼迫小博与小翠成亲。小博成亲后,生下一子,不久便抑郁而终。“箴言”的主人公小浩意外地获得大宇的垂青,赶走原本同居的男友,与大宇同居起来。号称与妻子娜娜离婚的大宇,其实只是同娜娜吵了架,想找一个地方避一避。小浩得知此情,把大字软禁起来,并骗来娜娜,让她签署离婚协议。大宇婚没离成,倒是与小浩举行了婚礼。小浩失业之后,大宇把他带回家,与娜娜三人同居起来。“雅歌”的主人公小博不仅住在男友大荐的家里,还带回身染艾滋的小刚,期望大荐能与他共同照料小刚。大荐无法容忍二人共处,把房子送给小博,独自迁出。小刚常常绝望,出走或企图自杀,小博不得不辞掉工作每天在家陪伴他。小刚发病之后,小博不得不考虑把房子卖掉以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用,房子没有卖掉,倒是有人想买他的身体。为了给小刚治病,他走上了出卖肉身的不归之路。
    《夜景》是一部将剧情片、纪录片、专题采访、节目主持等影像模式打碎并重构的新型影片。羊羊在读大学。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开始追踪父亲,并且搧了与他父亲相好的小勇一记耳光。他有所不知的是,父亲经营着一家地下鸭店,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也会与一个男孩一见钟情。更不会想到,那个男孩会是一个鸭子。羊羊带领同性恋人好斌来到自己上学的学校。两个人关系日益亲密。但是,他意外发现了好斌的少爷身份,十分绝望。之后,他放浪形骸,与随便遇见的人发生一夜情。专家万延海认为,男妓是一项高危险的工作,社会是否应予鼓励,有待讨论。片子中交织着男妓、专家、从业者等的看法和观点。
  小宝做男妓的事情被哥哥知道了。哥哥大滨是一个基督徒,他来劝阻小宝,不让他继续从事这项被社会歧视的工作。小宝反抗哥哥,离家出走。大滨四出寻找小宝,遇到仔仔和安安,给他们钱花,请他们吃饭,希望他们改弦更张,但是没有结果。大滨的教友小剑为了实践基督教义,认同底层社会,决定去做男妓。争论不下,二人决定到街头去做社会调查,主题就是“如何看待卖身”。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的人反对性交易。小剑败在下风,但是,他依旧走上了做男妓的不归路。小剑故意把客人带回家,向幸福的家庭和父母挑战。小剑和仔仔的理论是,人是哺乳动物,男人要重建哺乳动物的本质,就得去卖身,用精液去哺乳别人。大滨身心交瘁,一病不起。临终之际,他嘱咐女友文文继承他的遗志,去拯救天下像小宝一样的男妓。文文那样去做了,终日在街头宣讲基督福音。为了拯救仔仔,她舍身作了仔仔的女友。还把自己的家供给仔仔和小剑居住。最终,仔仔和小剑为自己找到了一份比作男妓还要低贱的工作,那就是做乞丐。——《哎呀呀,去哺乳》






219.142.128.* #17
05-28 11:08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蒋志


  蒋志作品年表:
  1997:《飞吧,飞吧》(纪录片)
  1999:《食指》(纪录片)
  2001:《一根老油条》(纪录片)
  2001:《木木在汉城》(纪录片)
  2002:《空笼》(纪录片)
  2002:《小红》(纪录片)
  
    蒋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1995年成为深圳某杂志的驻京记者,在工作之余的大量时间写实验小说,做观念摄影,其文学作品散见于《芙蓉》《大家》 等期刊。1998年底因工作变故到深圳,业余时间继续从事艺术创作活动,除小说、照片之外开始用DV做一些与影像相关的作品,包括录像装置。
    拍摄了一个或许是流浪者的身份不明的奇怪女孩,她一整天就呆在一根电线杆底下,一整天都在看着同一张报纸,到了晚上,她就睡在电线杆下了,那张报纸是她这晚的床单。而一只没有了底的空鸟笼,她一直宝贝似的带在身边,不知对她意味着什么?第二天,她消失了,作者带着摄像机寻找、询问,却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这个短片没有虚构的成份,作者给我们看到的都是他记录下来的影像,但他呈现的方式却有一种实验色彩:拒绝叙事,凸现动作——那个来历不明的小女孩没有故事,也不被了解,她只是被看到,看的过程让人感受到时间。——《空笼》
    《食指》拍摄了一位影响过一代人而后完全被湮没的诗人。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动荡时代密切相关的命运,对人物的描述难免不涉及历史。但作者的兴趣显然不在于此,不在于诗人的人生际遇以及它可能揭示的社会意义。他使用各种不同的资料,包括一些象征性的历史影像、老照片、访问、字幕,呈现了诗人的生命历程和它的背景;同时还插入了一段场景戏剧的表演:食指的诗作《疯狗》获得了形象化的演绎,通过这一则荒谬的生存寓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一个诗人和他的命运的理解。——《食指》



李红旗


  李红旗作品年表:
  2005:《好多大米》
  获奖记录:2005年第58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NetPAC奖
  
  李红旗,1976年1月13日生于山东邹平,1995年毕业于山东滨州教育学院美术系,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9年开始发表诗歌及中短篇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幸运儿》、《我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好多大米》是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由李红旗执导,著名作家韩东主演,左小诅咒配乐的影片《好多大米》,由于其实验性和对生活荒诞性的深入刻画。影片讲述了对生活心不在焉的毛老师,在一次与女友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家庭中走失了,来到一个叫肥城的小城市寻找一个叫小何的“朋友”,在另一个家庭中开始了另外的生活,并与小何共同经历了一场滑稽的爱情,最后带着一袋来历不明的大米走向下一场未知的故事。




应亮


  应亮作品年表:
  2003:《回家看看》(短片)
  获奖记录: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比赛最佳编剧
       2004年香港独立短片及录象比赛亚洲新力量单元影评人大奖
  2005:《背鸭子的男孩》
  获奖记录:2005年第6届日本东京银座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5年美国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2006:《另一半》
  获奖记录:2006年第7届日本东京银座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应亮1977年9月出生于上海。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导演系。
  2005年《背鸭子的男孩》获得美国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评委会认为:“这部用借来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小电影’,无疑是今年电影节的最亮点,导演应亮是一位全新的独立英雄。这部影片具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冷静的批判态度和黑色幽默,尤其是两只可爱的鸭子让人难以忘怀。”



唐晓白


    唐晓白作品年表:
    2001:《动词变位》
    获奖记录:2001年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导演)奖
  =======================================================
  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是101工作室放的观影会 当时导演也在 总觉得导演在表现她的无力和愤怒 很不错的一个片子 可惜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不明白 我向导演提问的时候 感觉到了她有更多的想法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一直在期待着她的下一个片子 可惜一直都没有了下文
  
  
  杨福东


    杨福东作品年表:
    1997:《陌生天堂》
    2001:《后房—嘿,天亮了!》(短片)
    2003:《竹林七贤》(短片)
  ======================================================
  也许那么多导演里我最熟悉的也就是杨福了 感觉他的片子很聪明 有意思 但总觉得他还是在圈子里 没有跳出来拍 后房天亮了 都是一些朋友做的演员 竹林七贤也差不多 我在等待着他的突破 我觉得杨福如果想好了 很有爆发力的
  
  段锦川


    段锦川作品年表:
    1986:《青稞》
    1988:《蓝面具供养》
    1992:《青朴——苦修者的圣地》(与温普林合导)
    1994:《广场》(和张元合导)
    1996:《八廓南街16号》
    获奖记录: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1997:《天边》、《加达村的男人和女人》
    1999:《沉船-97年的故事》
    2002:《拎起大舌头》
  ======================================================
  他给我的感觉很实在 片子是这样 人是也这样 感觉他的功力是慢慢一点点在往上走 很扎实
  
  
  程裕苏


    程裕苏作品年表:
    2001:《我们害怕》 
    获奖记录:第19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龙虎大奖”
    2003:《目的地,上海》 
    获奖记录:第32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2004:《阁楼》
  =====================================================
  说实话不喜欢这个导演 也许是因为他01的片子和同年的另一个片子蛇婴太象了 也许是因为我觉得他拍的片子就是想得奖的关系 总对他的片子有点点反感


杨恒


  杨恒作品年表:
  2006:《槟榔》
  获奖记录:2006年第11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大奖
  
  杨恒,湖南湘西土家族人,1994年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2002年开始写剧本并拍摄独立电影。他曾拍过短片《凹凸》、《车厢》、《遗忘的瞬间》,《槟榔》是他的处女作长篇电影。
  《槟榔》是关于俩不良青少年无聊生活故事。与其他青春电影不同,影片《槟榔》没有阳光灿烂的青春故事,也没有热情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没有未来的青春肖像画。偷摩托车、抢小孩子钱、打群架、幼稚的恋爱,俩青少年的夏日生活让导演杨恒拍摄出的画面仿佛像风景画一样。影片里划船的场面仿佛在回忆午后的夏天。还有看不出未来的他们,仿佛在休假一样悠闲。这是导演强调平和而不是绝望的重点。看看影片里与男友分手后坐船离去的女友吧,一副犯困的样子,让人感觉对导演杨恒来说故事本身好像没那么重要,反而连接故事的点更加显得重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这部《槟榔》的确是个独特风格的青春电影。



韩杰


  韩杰作品年表:
  2002:《过年》(短片)
  获奖记录: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作品专业组最佳短片奖
  2006:《赖小子》
  获奖记录:2006年第35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
  
  韩杰,山西太原人,生于1977年,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
  《赖小子》讲述了北方某小镇的三个20岁左右的小混混,一次暴力事件后,三人误以为失手杀人,于是展开了他们的逃亡之路……旅途中,三兄弟各奔前程,慌乱中,男主角‘喜平’用偷来的手枪打中了自己兄弟‘流流’的胸口,几个月后喜平决定回乡投案自首,小镇警察告诉他,此地两年来从未有人被杀。
  《赖小子》是贾樟柯在法国创办小卢米艾尔电影公司以来投资并担任监制的首部作品。该片获得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评委会对该片的导演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另外,该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著名影评人、伦敦、温哥华电影节选片人汤尼•雷恩表示,这几年中国电影很活跃,但新出现的中国导演只能获得区域性认同,韩杰的出现延续了贾樟柯、王小帅等人开拓的国际影响。

219.142.128.* #18
05-28 11:09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王笠人


  王笠人作品年表:
  1998:《城市的精神漂游者》(短片)
  2006:《草芥》
  王笠人,男,福建人,导演、独立制片人,先后就读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
  蚂蚁是个搬家公司的搬运工,他来自陕北偏远的小城镇,搬家公司老板老卢是他的远房亲戚;一天他和同事兔子等工人去一个社区帮一个叫蝴蝶的女孩搬家,蚂蚁爱上了蝴蝶。
  老板老卢让蚂蚁等工人帮朋友阿一搬家,蚂蚁偷听了老卢和房东阿一的讲话,得知房东阿一要出国,现在搬空的房子暂时托老卢照看一段时间,这时蚂蚁看见了楼下的蝴蝶,原来蝴蝶就住在对面的房子里,蚂蚁连忙偷偷地跟踪着蝴蝶,蝴蝶发现了,问他干吗?蚂蚁说他现在找了个新工作,在一个叫“今古”的歌舞团走穴,家就住在蝴蝶家的对面。
  蚂蚁取钱给自己洗了澡买了新衣服,刻了章拍了照做了工作证,蚂蚁撬锁进了阿一的家,意外地发现了老卢在房间购置的简单家俱、电视机和一些毛片、vcd机。蚂蚁暗中观察着蝴蝶的生活,发现每天有一些不同的男人去找她;蚂蚁和兔子帮老卢往阿一家抬家俱,老卢让他俩先走,并给陌生女人打电话;在楼下看老头下棋的兔子窥视到蚂蚁找蝴蝶搭讪。
  蚂蚁很奇怪蝴蝶的生活,楼下社区三、四个小孩拦截了骑三轮收破烂的民工,不依不饶;蚂蚁抢了小孩的望远镜试图近距离观察蝴蝶,未果;老卢来了,蚂蚁躲起来,发现老卢带着一个女人来“干事”。第二天,蚂蚁找了街头的小贩小武,进了几个胡同巷子,一个民工掀开井盖,井盖里钻出一人,给蚂蚁一个廉价的“窥视探头”。蚂蚁撬开了蝴蝶家的门,蚂蚁在蝴蝶卧室安上了“窥视探头”;蚂蚁窥视到蝴蝶和其它男人作爱,蚂蚁很伤心,他喝醉了酒去蝴蝶家找了蝴蝶,蝴蝶对他很好,蚂蚁很感激,他给蝴蝶看了自己的工作证,邀请蝴蝶上自己家玩,说同时要请很多歌舞团的同事一起来聚餐。
  蚂蚁去“今古歌舞团”请了很多朋友,花钱布置了房间,温暖的点着烛光的夜晚,朋友们捧场来了,自称给“毛泽东、周恩来”配音的大民学了“周恩来说话”庆贺,国辉跳了蒙古的踢踏舞,小武变了魔术,蚂蚁唱了自编的歌曲“姑娘,北京”(地下信道),蝴蝶念了自己写的一首小诗,在“大花轿”的旋律中,蚂蚁和蝴蝶喝了交杯酒。
  非典来了,蚂蚁请蝴蝶骑车去了郊区“崔各庄”,投奔表哥小李子,村口来自贵州的外地人在唱傩戏驱魔;小李子有四个小孩,他和媳妇开了一家照相馆和洗衣房,蚂蚁和蝴蝶在长满芦苇的大桥下拍了合照,蚂蚁说了很多海阔天空的话,很开心,并与蝴蝶作了爱;夜晚,小李子骑着三轮车带着媳妇、孩子们和蚂蚁、蝴蝶逛了北京城,点燃起美丽的“滴滴筋”烟花,生活展现了希望和烂漫。
  非典结束,生活似乎又变得平静。老卢一直说非典来了自己没挣着钱也没钱,有意拖欠着工人的几个月工资;一天,蝴蝶的男朋友阿斌从外地来找蝴蝶,阿斌拥有一把54手枪;兔子跟蚂蚁借了200元钱,让蚂蚁怒火万丈的是:在监视器里看到,兔子竟然嫖了蝴蝶;胡同口,几个京剧票友在吹拉弹唱“苏三起解”,阿斌动手揍了蚂蚁,警告蚂蚁别找蝴蝶,蝴蝶说蚂蚁骗了她,他只是个臭搬家的。
  蚂蚁生活似乎没有了意义,他管兔子要钱,兔子不给,说管老卢要,蚂蚁不干,兔子阴森森地表示隔几天就可以凑齐,说他对蝴蝶怎样都行,说逼急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两人相约凌晨去“崔各庄”决斗,在长长的村道旁,凛冽的寒风中,蚂蚁不经意杀死了兔子,在兔子身上,蚂蚁发现了对于蝴蝶和阿斌的通缉令,原来蝴蝶和阿斌是一对杀人在逃通缉犯,兔子正想去敲诈他们。
  恍惚中蚂蚁拨打了110告发了“蝴蝶”和“阿斌”,从房间里拿走了老卢藏起的钱;蝴蝶和阿斌被逮走了,蚂蚁看到了蝴蝶绝望的眼神,蚂蚁说自己会永远和蝴蝶在一起的。
  蚂蚁失魂落魄地在北京各个角落游荡,他决定安排自己的后事;在地铁他碰见一个绝望的流浪汉,给了他自己的钱。国辉从歌舞团出来,在郊区一个村子当掘墓人,蚂蚁给他钱捎给远在陕北乡下的父母家。蚂蚁去老卢搬家公司发现人去楼空,工人们因为老卢一直拖欠工资,7、8人相约爬上高压线高处,威胁跳下自杀,蚂蚁爬上去给了他们钱,工人们下来了。
  蚂蚁在河边徘徊了许久,他跳进河里,旁边做法事悯忠寺的和尚诵起了度亡经,敲起了钵,这时天昏地暗,漫天黄沙,诵经钵声中一场沙尘暴突如其来,剧终。



王宝民


  王宝民作品年表:
  2005:《葵花朵朵》
  
  王宝民1968年生,电影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该学院讲师,讲授电影电视课程。从事过电视剧导演、编剧、小说、诗歌、剧本写作,是国内著名的民间影评人之一。主要电影作品有:《赵小姐》(DV剧情片,50分钟)、《我妈来了》(DV纪录片,30分钟)。
  《葵花朵朵》是他的第一部胶片电影,由本葵花朵朵影视策划工作室独立策划、制作,通过购买西安电影制片厂厂标的方式获得合法制作权和发行权。该工作室由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年轻人组成,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集体。剧组平均年25岁,大部分为在校学生。
  《葵花朵朵》是一部散文诗气质的影片。它分为五个章节:1、劳动;2、出现;3、小倩;4、阿美;5、重演。每一个章节都有一首主题歌或音乐,每一个章节都出现一个新的人物或事件,制造一个新的悬念。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内心化的故事,但用悬念片的叙事技巧娓娓道来,逐渐揭开隐藏在主人公心里的陈年伤口和秘密。直到最后,我们才彻底解开两位主人公之间复杂而秘密的幻想和现实关系。电影《葵花朵朵》是一部个人筹资、运作、拍摄的独立电影,于2004年8月在内蒙古拍摄,2005年4月完成全部后期制作,从筹备到全部制作完成,历时一年有余。目前已经获得电影局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小江


  小江作品年表:
  2004:《电影往事》
  获奖记录:2005年德国汉堡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大奖
       2005年第7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5年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金荷花”最受观众欢迎奖
       2005年新加坡亚洲处女作电影节最佳导演大奖
       2004年摩洛哥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5:《让我对你撒点野》(短片)
  2006:《PK.COM.CN》
  2007:《悲伤的普洱茶》
  
    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获电影导演硕士学位。曾拍摄过《胸前风景》、《大年三十》、《爱的故事》、《枪案情缘》电视电影作品。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导演。
  送水工毛大兵每天奔波在城市的高楼大厦,看尽各色人等。虽然职业卑微,可并不能消除他对电影的痴迷,因为只有在电影院里他才能感觉快乐。一天,毛大兵突然遭到了一个陌生女孩的袭击。当他醒来之后,他丢掉了工作。在派出所,他见到了那个袭击他的女孩,她是个内心封闭的聋哑人。在女孩的指引下,毛大兵走进了女孩的家,一个世界上最小的电影院。通过阅读女孩的笔记,毛大兵终于与女孩的记忆,与自己的记忆重逢了:
  玲玲70年代初出生在西北一个小镇的露天电影院里,尽管从小她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可她有一位风华绝代,曾是小镇播音员的妈妈,而且她也相信妈妈所说的话,她的爸爸就是银幕上的八路军侦察员,她的生命来自电影。玲玲和妈妈相依为命,有露天电影相伴,玲玲的童年非常快乐。她偷偷有个梦想,盼望自己长大之后也能走上银幕,成为大家喜爱的电影明星。玲玲结识了同龄男孩毛小兵之后,他们两个在露天电影院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玲玲妈妈和电影院的放映员潘叔叔结了婚,玲玲对父亲的幻想破灭了。玲玲无法接受妈妈另组家庭的现实。随着弟弟的出生,玲玲感觉妈妈把全部的爱都转移到了弟弟身上。而最要好的伙伴毛小兵也离开了小镇,再也不能见面。 玲玲童年的幸福时光永远结束了。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寄托在电影中。几年后,玲玲带弟弟去看电影,弟弟不幸坠楼身亡,这已是80年代初,也是小镇最后一次放映露天电影。继父在冲动之下动手打了玲玲,致使她从此失去听力。玲玲离家出走,到处流浪,彻底将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封闭起来,在歉疚和追悔中蹉跎岁月。直到有一天,在另一个城市,玲玲与小时候的伙伴毛小兵(也就是毛大兵)不期而遇,一切才峰回路转。童年的伙伴形同陌路,往日的记忆重新浮现,大兵不仅遇到了几乎从记忆中消失的儿时伙伴,也重温了童年曾有过的短暂幸福。然而,玲玲已经不是小时候的那个充满梦想的女孩了,她拒绝与人交流,精神完全封闭在寂静无声的世界中。大兵拼尽所有的力量,为玲玲寻找失去的世界……






刘伽茵


  刘伽茵作品年表:
  2005:《牛皮》
  获奖记录:2005年第55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青年说说单元国际影评人协会(费比西)奖、卡利加里奖
  第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亚洲数码录象竞赛单元金奖
  第6届全州国际电影节 数码单元最佳影片
  
  刘伽茵1981年8月生于北京。2003年在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刘伽茵以23个固定镜头拍成这部110分钟的录像长片:《牛皮》。
  父亲经营着一家皮艺店,母亲则在工厂负责皮包的设计和制作,他们对这门生意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心力,却仍是经营惨淡,债主会不期而至。父亲决定以全店皮具五折的方式促销,起初似乎还挺有效,慢慢地作用却不再明显。母亲开始责怪父亲的经营方式和能力,平时在别处总是有一套套道理的父亲,此时却无言以对,懊恼地抽自己的嘴巴。家里家外的波折低落总是会过去,父亲和母亲还是满心祈愿:从明天,也许就能慢慢好起来吧。平淡甚至细碎的生活细节缓缓铺展: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女儿长高,母女为店里收成不错的一天鼓掌欢呼,狭窄的过道里女儿为新的皮包充当模特……生活似乎总是艰难局促,而三个人的家庭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却在这个过程里捉紧人们的呼吸。








彭磊


  彭磊作品年表:
  2006:《北海怪兽》
  
  彭磊,新裤子乐队主唱。
  《北海怪兽》被称为国内第一部DV科幻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塔南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艺术青年。他对艺术盲目热爱,对正常生活不屑一顾。整天无所事事的在街上游荡。一伙外星人正在策划进攻地球,一个外星人被先派到地球对人类进行研究。这个外星人进入了塔南的大脑,并开始对他进行控制。由于外星人的操作不当使塔南看起来象个弱智。
  没落的科学家李家奇预测到了外星人进攻的动向,并发现北京古代怪兽的秘密。李家奇帮助塔南从大脑取出了外星人,并决定与塔南一起利用北京的古代怪兽对抗外星人。此时北京的老百姓还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塔南的先人曾经伺候过西太后,掌握着一个惊天的秘密。当年慈禧太后为了对抗八国联军,在北海海底喂养着一只怪兽,靠吃鸦片过活。没想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这只怪兽还没长大,慈禧仓皇西逃,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死的死,逃的逃,这个秘密也就湮没无闻了。
  塔南的先人给塔南留下了一枚班指,这只班指可以呼唤出怪兽,不过只有一只是不行的。还好科学家李家齐也有一只,两个人决定拯救无辜的北京老百姓,于是两个人奔赴北海白塔,一场大战就此展开……


219.142.128.* #19
05-28 11:09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中国新电影导演群像录------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蒋钦民


  蒋钦民作品年表:
  2000:《葵花劫》
  2002:《天上的恋人》
  获奖记录:2003年第1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2003:《耳光响亮》(电视剧)
  2004:《姐姐词典》
  
  蒋钦民1986年湖南财经大学毕业分配至潇湘电影制片厂文学部。198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1994年起留学日本,1998年开始回国拍片至今,现定居北京。
  《天上的恋人》是一部由两位聋、哑青年男女用独特生活语汇演绎的爱情故事影片。在广西如歌如诉的优美景色里,有聋人对爱情的炽热倾听,有哑女对爱情的欢呼高歌,构成了活泼、健康、时尚而朴实的爱情画卷。这部影片荣获了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被日本观众誉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影片的影像被称之如“一幅中国画画卷”唯美高贵。
  《姐姐词典》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末期的南方小镇。漂亮姑娘牛红梅和两个弟弟青松、翠柏以及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改嫁离开了小镇,从此养育两个弟弟的重担就落在了红梅一个人身上。红梅怀上了镇医生冯奇才的孩子,却在冯奇才还不知晓前被小混混强奸,冯奇才和红梅痛苦分手。虽然红梅与翠柏的游泳教练杨春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杨春光却背着红梅和学校的一名女生交往。一次意外的流产,杨春光顺理成章地和红梅解除了婚姻。冯奇才和红梅重逢,他希望二人重新开始。尽管红梅和冯奇才之间再次擦出爱情的火花,红梅又一次怀上了冯奇才的孩子,但红梅对婚姻失去信心的态度让冯奇才一气之下和红梅的同事结了婚。除夕这天,邻居们凑在一起收看春节晚会,红梅在笑声中意外流产。当她醒来时,发现冯奇才正向她走来……
  
  《天上的恋人》2002年






刘浩
  
  刘浩作品年表:
  
  2002:《陈默和美婷》
  
  获奖记录:2002年第52届柏林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协会最佳亚洲电影奖、最佳处女作特别鼓励奖
  
  2004:《好大一对羊》
  
  获奖记录:2005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金奖
  
  2005年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5年华盛顿国际独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5:《聚焦这一刻之有钱难买乐意》(3分钟短片)
  
  2007:《诗人》(进行中)
  
  
  
  刘浩,1969年生于上海。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互不相识的两个年轻人在北京忙碌着各自的生活,陈默在街头卖花,美婷在发廊给人洗头。陈默希望多挣点钱;美婷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去演戏、当明星。一天因为城管人员的追查,陈默为了逃脱不得不将手里的花递给正好经过的美婷。结果莫名其妙的美婷将这些花不经意地丢掉了,于是这两个同样来自破碎家庭的年轻人从认识开始最终走到一起,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建立一个他们从来没有尝过的快乐家庭。他们开始玩一个游戏:每逢星期一、三、五,陈默便饰演美婷的爸爸;而在星期二、四、六,美婷都扮做陈默的妈妈,他们认为此时此刻只有父亲的呵护、母亲的温情才是最最真实的情感。尽管屋外寒冷、残酷、烦杂、喧嚣,漆黑一片,在狭小的房间里,他们却共同建造了一个几近完美的世界,温馨、和谐,屋里透出的一点昏黄的灯光让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温暖。最后陈默死在同乡的抢劫中,而美婷继续她在发廊给人洗头的日子。 ——《陈默与美婷》
  
    《好大一对羊》的故事发生在云南昭通,讲述当地农民德山大叔开始为了完成村领导交给他的喂养两只扶贫的外国羊的任务而为羊所累,最后却与羊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难舍难离的故事。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夏天敏获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同名小说,影片采用纪实风格,起用大量的非职业演员,语言朴实简练,是一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片。这部电影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向人们讲述情感间相互关怀的问题,人与羊的,人与人的。尽管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和城市的生活、人的理念都有极大的差异,但是,人和人情感沟通却是没有界限和阻碍的。






伍仕贤


  伍仕贤作品年表:
  1996:《东二十二条》
  2001:《车四十四》
  获奖记录: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评委会奖
  2002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表扬奖
  2005:《独自等待》
  获奖记录:2005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2005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伍仕贤从小随着父母生活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曾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电影艺术系、大三转学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7年毕业。
  《车四十四》描述一位女大巴司机在偏僻路途上的遭遇,道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该片讲述的故事发人深省:这天,很多乘客挤上44路长途车,其中有一个乘客引起了大巴司机的注意。男青年眉宇中流露出来的一种特别气质,令女司机对他颇有好感,交谈了几句之后,长途车开始远行了。不料,在公路上遇到几名劫匪,他们不仅将票款抢劫一空,还胁迫女司机到路边荒草地中欲施强暴,可是车上所有的乘客都无动于衷,男青年在动员无效后,一个人冲到车下要求匪徒放过女司机,可是反被刺中一刀,司机也未能幸免于难。司机被匪徒放回后继续开车,可是却将挺身而出的男青年赶下车。后来,心理还是纳闷的男青年终于又搭上另外一辆汽车,汽车在行进中被后面开来的一辆警车超过,男青年不由得更加关心女司机的命运,事情很快有了答案,44号公交车翻落在山沟里,女司机和车上乘客全部遇难。男青年成了最幸运的人。
  《独自等待》是一部与《有话好好说》不一样的都市喜剧片。夏雨饰演的城市青年为了得到意中的女人而使出各种各样的怪招,从而笑料百出、漏洞百现。





刘杰


  刘杰作品年表:
  2006:《马背上的法庭》
  获奖记录:2006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
  
  刘杰1968年2月18日生于天津,父母为农业大学教授,幼年曾随父母下放农村劳动。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
  在云南西北蜿蜒的红土路上,缓缓的走过来这样一支队伍:五十几岁的法官老冯,即将因政策变动而离开工作岗位的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第一次下乡参加马背法庭的彝族大学生阿洛。 队伍的最后,是他们的特殊成员--一匹老马。在普米族的山寨,老冯热心的处理了猪拱罐罐山的事件,在摩梭人的沼泽,阿洛因为不甚,丢失了象征国家权利的国徽,老冯一行人求助当地的女长老,终于找回了国徽。最后,他们走到了阿洛新娘子的家乡……在这里,因为一个意外发生的小案件,他们的命运和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和老冯的见解和看法的不同,阿洛带着新娘子逃跑了,背叛了这条在他看来没有前途和希望的路。 退休的杨阿姨留在寨子里了,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伙伴,忽然衰老的老冯一个人走上了那条孤独的路……——《马背上的法庭》




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作品年表:
  2003:《静静的嘛呢石》(短片)
  获奖记录:北京首届国际DV说说剧情片大奖
  第2届韩国汉城亚细亚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4:《草原》(短片)
  获奖记录:第3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
  2004:《最后的防雹师》(纪录片)
  2005:《静静的嘛呢石》
  获奖记录:2005年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2005年第10届韩国釜山电影节新潮流特别奖
      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2006年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
  
  万玛才旦,藏族,1969年12月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2004年编导完成《草原》,荣获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2004年入选探索“新锐导演计划”。
  《静静的嘛呢石》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身处偏远寺庙的小喇嘛过年回家的故事。从寺庙到村落,又从村落回到寺庙,在三天的时间里,充满好奇心的小喇嘛被电视节目《西游记》深深吸引。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之间,在现实世界和神话传说之间,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明之间,小喇嘛既感到新奇又感到迷惑……二十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藏这块在世人眼中封闭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高原净土也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经历的变化在表面上看好象不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这块以拥有完整的传统文化和固守这种传统文化而著称于世的神秘净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现代文明的气息熏陶着。这种异类文化的熏陶必然会使这个地域发生一些变化。




张忠华(张磊)
  
  张忠华作品年表:
  
  2005:《霸王年代》
  
  获奖记录:2005年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长片奖
  
  
  
  张忠华(张磊),现年22岁,就读于西北大学,西安临潼人。
  
  在陕西关中农村,这一个祖父两辈都失去支撑的寡妇家庭里,三个孩子自小坚强却备受别小孩的欺辱,在他们还天真浪漫的年代,倔强的不服输的丁奇建和哥哥“丁实德”妹妹“丁园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尊严,与四蛋一伙小孩进行着抗争。破落的家庭经济不支,母亲因孩子学费而外出打工。奇建在其姑姑,姑夫回家看望自己时,遇见了自己本该叫“阿姨”的安芝。多梦的年龄和他独特的经历和性格,使他们之间产生了超乎友情、亲情、爱情的独特情感共鸣……

219.142.128.* #20
第一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标题
使用表情识别
使用UBB代码
使用个人签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创作说说(旧版)|标志大全|友情链接
动画创作家园QQ群①:2444514(满) QQ群②:15363563(满) QQ群③:48533909(满) QQ群④:44832229 (满) QQ群⑤:43100861 (满) QQ群⑥: 48773990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冀ICP备19004920号-4
如果您感觉动画创作家园不错,别忘了告诉您的朋友哦,朋友会感谢您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