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十大“恶疾”,四个“药方”——为中国本土动画业“把脉” |
——为中国本土动画业“把脉”
中国教育电视台 张志君
一、引言 中国本土的动画产品究竟怎么了?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少年儿童影视片的创作生产,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少年儿童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新路子,形成少年儿童电影的发行放映院线。”——在以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中具体地要求加强某一类具体的影视节目品类的创作,这在中国影视历史上还并不多见,从生物学上的“代偿理论”的角度加以解读,国产动画片已经到了引起“主流话语层”的焦虑,不得不借助“有形之手”加以推动的尴尬地步。中国本土的动画产品究竟怎么了?
二、为中国本土动画把脉
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中国本土的动画不期然之间遭遇了巨大挑战,并且自觉不自觉地染上了10大“恶疾”,这10大“恶疾”可以用“茫”、“僵”、“合”、“少”、“呆”、“残”、“关”、“低”、“小”、“弱”10个字来加以概括:
1.“茫”。所谓“茫”是指从业者心态上的茫然。在整整“荒芜”
了10年之后,国门骤然打开,面对以强势资本作为后盾的国外动画,一时之间本土动画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无论是节目的定位,还是节目的内容选取,抑或节目模式的选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失去了自信,有人甚至喊出“我们没有历史”的口号,其结果只能盲目地“哈日”或“哈美”——所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即使是学得非常之像,但在信息和媒体资源都已告别“稀缺时代”的今天,在早已饱餐了原装的日本动画或美国动画的“大餐”的受众眼里,本土动画也并没什么新意,“既然已经看过原装的了,谁还愿意看盗版的或临摹的?”
2. 僵。所谓“僵”是指管理体制上的僵化。体制的僵化乃是一段时期中国影视界的通病,概括起来说,无非是将所谓的事业单位当成行政部门来管,将企业单位当成事业单位来管,造成所谓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轻视甚至忽略“看不见的手”,仅仅“抓大放小”,有的时候甚至连“小”也不放,“小大具抓”,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严重地制约了广大动画工作者的积极性。
3. 合。所谓“合”是指运行机制上的“制播合一”。中国本土的动画业长期以来一直基本上处于“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状态,产品的生产者往往也是产品的消费者,由于“母体”机构的“事业”性质,本土动画业一直没有什么为生存而拼搏的压力,加上本土动画的管理部门“小大具抓”的行事风格,使得本土动画业的有识之士一般很难施展手脚,往往处于“休眠”状态。
4. 少。所谓“少”是指人才缺少。动画业最早源于电影,后来进入电视,再后来进入网络,近来又向电玩方向蔓延,它横跨多种行业,多种领域,乃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异想天开与脚踏实地的结晶,其从业者应当有艺术家的眼光,科学工作者的严谨,企业家捕捉市场的敏锐,心理学家那样洞察受众爱好的能力,要既稔熟上级的政策,又了解国内外的同行业的最新动态,既敢想又善做,既敢做又善做。这样的人才在目前的本土动画界,恕我直言,还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