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中国动画电影突然井喷 制作人发现巨大商机 |
大闹天宫》至今仍是代表作
1948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在长春诞生。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三毛流浪记》、《神笔马良》风靡全国。上世纪60年代推出的《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至今仍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代表作。1979年,中国有了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动画片是最后的辉煌。
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走向没落,电视台成了唯一的生存阵地。即便是这样,更多也是依靠政策的力量才得以生存(广电总局2006年下令,禁止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内播出国外动画片)。在市场面前,国产动画片毫无竞争力。央视前几年力推的《虹猫蓝兔》,一度被成年人视为“没头脑”的典型。
在市场缺席了近20年之后,中国动画电影此次重新回归。一方面当然是受利益驱动;另一方面,作为孩子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记忆,中国确实需要有自己的原创动画。
潘粤明被阿童木改变人生
给电影《阿童木》配音的演员潘粤明告诉记者,《铁臂阿童木》是自己在幼儿园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之前看的国产动画片基本都是古装的,像《天书奇谭》、《大闹天宫》之类,突然看到一个高科技产品,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太震撼了。”正因为《铁臂阿童木》,潘粤明从此爱上了画画,“一有空,我就临摹阿童木的形象,然后进了美术班,不断得奖。”因为美术成绩突出,潘粤明被保送到重点中学,“可以说,阿童木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
不过,以收藏了《七龙珠》香港版全套为骄傲的潘粤明,看过无数国外动画片之后,最爱的还是《大闹天宫》。“最心疼孙悟空被抓到炼丹炉里去的那段,那时简直恨死托塔李天王和太上老君了。”
40后王刚和90后徐娇口味相同
潘粤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70后,而徐娇则是典型的90后女孩。这个凭借周星驰电影《长江七号》迅速走红的小女孩,这次也是《阿童木》的配音演员。《猫和老鼠》是徐娇百看不厌的经典,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惊人的想象力,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的动画片。”
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演员王刚,令记者颇为惊讶。和中国动画片同龄的他,最近追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原因是出于怀旧。“当年我看《小兔乖乖》这样的动画片,现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会忍不住回想童年。到我们这年纪,特别喜欢怀旧。”他还当着记者的面哼起“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的儿歌。
在王刚的记忆里,看的第一部国产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最喜欢的和徐娇一样,是《猫和老鼠》。
何炅在动画片里造美梦
何炅和谢娜这两个70后对国产动画片的记忆,停留在上世纪。
何炅说起国产动画片如数家珍,能报出《大闹天宫》、《崂山道士》、《三个和尚》等一大串名字。在何炅看来,动画片能带给他真人电影里体会不到的“造梦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事先商量好了,还是审美情趣确实一样,谢娜的回答几乎和何炅相同,同样喜欢《大闹天宫》和《崂山道士》这些国产动画片,同样对孙悟空非常推崇。
当然,他们的最新身份是——中国首部3D立体动画电影《齐天大圣前传》的配音演员。
80后快女郁可唯是《麋鹿王》主题曲的演唱者,说到动画片,《蓝精灵》是首选,其次是《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哆啦A梦》,都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票房背后的产业链更吸引人
香港漫画家黄玉郎是《神兵小将》的原著作者和导演,这部在内地公映的动画电影,并没有同步在香港上映。“连动画系列剧也没有在香港放过。”黄玉郎透露,《神兵小将》的系列动画片都是选择在内地播出,“内地市场太有吸引力了。”
据光线影业的老总张昭(《阿童木》、《神兵小将》出品人)介绍,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在整个内地电影市场的占有率不到10%,“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而且成本投入也不高,培养一支动画制作团队的费用,比请一个大牌明星要便宜。”
事实上,中国动画市场的产业链正在逐渐成形。像《喜羊羊与灰太狼》,在票房大卖的同时,图书、玩偶等配套产品的开发更是大获成功。就连饱受争议的《虹猫蓝兔》,依靠央视平台的卖力推广,也在周边产品上大赚一笔。
刚刚上映的《麋鹿王》,在投拍前就设计好了一个5年规划,出品人杨唯说:“包括网游、玩具、手机衍生品,以及104集的动画片《麋鹿王》都已经准备就绪。”
尽管目前这几部在院线上映的动画电影,票房成绩实在一般,但这并没有减弱片方的热情。因为在票房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