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跟《功夫熊猫》唱个反调 |
■一句话点评:因为片子本身的素质,也因为有一部不中不西的《功夫之王》瓦砾在前,这部显然是正宗功夫片粉丝炮制的《功夫熊猫》让很多评论者十分受用,笔下夸奖起来很没有原则。
《功夫熊猫》好看。CG出来的动物耍起功夫来,比成龙和李连杰更不受力学的限制。动作和笑料结合得也好,熊猫不吃竹子,而是喜欢包子,熊猫抢浣熊师傅包子的场景,就像《醉拳》里的苏乞儿戏耍黄飞鸿。山水和楼阁看上去很中国,音乐听起来很东方。配音也充分本土化了,中式俚语嵌在当中只见生动,未见突兀。虽然有专家声称,配音多有意译,损了原作的神采,但普罗观众觉得倍儿亲切。因为片子本身的素质,也因为有一部不中不西的《功夫之王》瓦砾在前,这部显然是正宗功夫片粉丝炮制的《功夫熊猫》让很多评论者十分受用,笔下夸奖起来很没有原则。
没错,我要说点儿微词了。技术部分和影像部分毫无问题,足够过瘾。我要说的是“哲学”部分。我前不久刚批了影评人的一个陋习:管电影要思想,我自己怎么就犯这毛病?因为这部影片得到的肯定超过了它本身的高度。现在媒体上众口一词地说:《功夫熊猫》不仅吃透了中国武侠文化,并对之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们举了乌龟大师的台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意外”,举了熊猫的大彻大悟:“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神龙秘籍”。我要说,让我不满足的正是这几处,它实在太表面、太唠叨、太便宜话了。
为什么张艺谋的《英雄》里,秦王猛回头说“我悟到了,剑术的最高境界是不杀”,或者“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观众就一片哄笑,而熊猫对着空无一字的神龙秘籍说了类似台词,观众就顶礼膜拜呢?我以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早就是陈词滥调,无关人的心灵痛痒,不管搁谁的电影里都只能是消耗时间的填充物,不值得为它喝彩。早年间的胡金铨电影里有过诗情和禅意,全盛时期的徐克电影里有过江湖情怀,那是不可多得的真东西,西崽们差得远呢。《怪物公司》里的童心、《海底总动员》里的爱心,那才是好莱坞自个儿打磨出来的真金。
从本质上说,《功夫熊猫》是一场好看的秀。梦工场的优长本来是恶搞和调笑,走的是踩在迪斯尼的肩膀上糟蹋迪斯尼的路子,白雪公主、小红帽、小鹿斑比、花仙子都成了戏耍的对象,让它在创意上独出心裁,它似乎没这实力。这次,《功夫熊猫》还是讨巧,借了中国功夫片里的诸多经典元素,虎、鹤、猴、蛇、螳螂是中国拳术的重要流派,甚至还有周星驰的“无敌风火轮”,浇世界功夫迷的块垒。当然,我不主张动画片表达过于深邃的思想,《功夫熊猫》画面好看,笑料密集,也算上品。梦工场和皮克斯从来就兵分两路,一个重搞笑,一个重情感,好比少林派和武当派之分。
我就不跟商业片要艺术气质,跟艺术片要商业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