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Norman McLaren与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四) |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代表人物:
由于指导方针正确,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迅速吸引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动画制作人才。
首屈一指的当属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创始人Norman McLaren(相关具体介绍请参考后面的文章)。他不仅创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动画制作部门,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创作思想与氛围。正是这种思想与氛围才使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屹立世界电影之林五十年不倒。
Caroline Leaf是NFB最为耀眼的明星,她的《猫头鹰与鹅之婚礼》(The Owl Who Married a Goose,1974)和《街道》(The Street,1976)双双获得Oscar提名。而曾深受Norman影响的法国人Frédéric Back也曾为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效力多年。在离开NFB后他凭借1982年的《摇椅》(Crac!)和1992年《植树的人》(The Man Who Planted Trees)获得两次Oscar最佳动画片奖(注1)。
Co Hoedeman是一个奇才,因此要大书特书一下。他1940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原名Jacobus-Willem(Co)Hoedeman。15岁辍学到一家印刷厂做图片排版工。很快就放弃这份工作来到位于Haarlem的一家小型电影公司——Multifilm上班。接下来他又来到Cinecentrum电影公司主要负责光学特技制作工作。由于工作不是很多,他经常去摄影、录音甚至洗印部门帮忙。很快他就得到更多的创作机会,例如制作模型、道具并担任一些商业广告的美术师、剪辑师和导演。工作之余他在阿姆斯特丹艺术学校(School of Fine Arts in Amsterdam)和哈格摄影学校(School of Photography in The Hague)进修晚间课程。
1965年Co Hoedeman移民加拿大,被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聘用,担任制作助理职位。1967~1968年间,他制作了一部科教片《大陆吹积物》(Continental Drift)。随着法语动画部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建立,他得到了首次独立指导影片的机会。这部名为《古怪的人》(Oddball,1969)的短片严格意义上讲也许并不算是动画片,因为它是以真人和各种真实的球体为拍摄对象的。但是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Co Hoedeman独出心裁的动画创意便开始显露端倪了。
接下来的两部动画片可称杰作:1970年的《Matrioska》利用俄罗斯民间玩具——“木头套装小人”演奏了一首生动活泼的木偶动画乐章。其实该片算不算木偶动画片都有待商榷。导演只是利用了未经任何加工改造的“木头套装小人”,通过各种组合排列,营造出一种玩具的舞蹈美。这对于初学乍练的动画新手来说一点也不难——一台可以逐格摄影的机器,一张桌子,一盏能照亮的灯,齐了。接下来就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如何叫你手中的木头小人动得别有情趣。按理说,这几个一模一样(只不过大小不同)、没有任何活动关节、面无表情的玩具很难做出感情丰富的动作,也就更谈不上表演。但是导演高明就高明在能赋予这些圆滚滚的木头以生命。当影片结束时,各种大小不同的小人都纷纷跳进最大的木头人肚子里,只有最里面那个最小的木头人被落在了外面。这时候大木头人很宽容地敞开胸怀,小木头人跳了进去。一切恢复了原状——一个大木头宝宝笑眯眯地、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那一瞬间我觉得好暖好暖。
1972年的《Tchou-Tchou》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这次导演使用玩具积木作为动画的主角。一个积木搭建的梦幻王国里生活着一个积木男孩和一积木女孩。突然有一天一条可怕的积木大蛇出现了,于是……
这又是一个连傻子都会操作的动画片。别小看由这三块方方正正积木所组成的小男孩。他可以行走、卧倒、奔跑、跳跃。而这一切运动仅仅是通过三块积木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就完成了。比如说要做到男孩趴下的姿态,导演就把两块积木横放作为身体和腿,而另一块积木摆在这两块积木上面当作他的头。我深深佩服导演小时候数学一定学得很好——要不立体几何不会运用得如此纯熟。
从这部作品开始,Co Hoedeman试图打破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差异的想法跃然纸上。在这部作品中导演在积木上画出人物的五官、四肢。在一格一格移动积木块造成角色身体运动的同时,采取逐格摄影的方法改变积木块上的绘画(一般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四肢运动形态),从而造成一种奇特的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并存的视觉冲击。那种感觉就如同在观看一块会行走的电影银幕。银幕上的画面创造了一个空间,而银幕本身又在个性十足地运动着。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导演在每块积木的四个面上(正面、左面、右面、顶面)画上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运动。例如在一块积木的四个面上同时画上小男孩头部正面、左面、右面、顶面的运动与表情——那种感觉宛如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一样怪异而有趣。导演试图拓展二维空间的三维表现能力——在同一时间展示不同空间的内容。貌似粗糙的“积木涂鸦”一不留神却成了极具先锋色彩的实验作品。但是这种“先锋”丝毫不惹人讨厌,而是充满了童趣。
这种在立体空间中使用平面传统手绘动画工艺的方法在他其后的作品中再次得到发扬光大。《Charles and François》乍看是一部剪纸动画片,但是仔细一看导演又在这些真实的立体纸板角色身上打开了“化二维为三维”的主意。一个个人形纸板在立体布景里机械地运动着,但是纸板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例如行走迈腿,抬胳膊,皱眉等)却是一笔一笔画上去的。因此影片整体看上去很粗糙(因为剪纸片无法表现角色细腻的表情与动作),但是细一看却又十分精致(传统手绘动画恰恰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这种粗中带细,拙里透巧的影像风格使我想到八个字——“北京烤鸭(逗号)外焦里嫩。”
其实这种动画片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移动一下纸板人型,在纸板上改一笔手绘动画——逐格一拍就出来现在的效果了。但是对于现在中国那些只会对着电脑发呆,追求电脑动画“逼真效果”的孩子来说打死他也想不出来,或者根本不懈于去想、去做。因为这一切在他们眼中早已过时了。但是我一直在想,这些自栩引领时尚的动画导演们是否真正跟上了潮流呢?呵呵,看看他们影片中清一水儿的日本人物造型就知道答案了。
1970年Co Hoedeman来到捷克学习了四个月的木偶动画制作。学成归来他开始与Iqaluit和Povungnituk合作,利用海豹皮、肥皂石等材料,使用绘画,雕刻等手法,根据因纽特人的传说创作了一系列有关爱斯基摩的动画片。
1978年他凭借《沙丘城堡》(The Sand Castle/Le Chateau de sable)赢得了包括Oscar最佳动画短片奖在内的22个世界奖项。同样是使用沙子作为动画媒介,他的作品与Caroline Leaf作品就迥然不同。他的东西更加写实一些,更加符合逻辑一点。给人的感觉朴实无华,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一个国家的电影仅仅靠几个大师是无法健康快速发展的,只有整体素质提高了才可以稳步前进。正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陪,这些绿叶的名字就是:
Evelyn Lambart(《动作拼图》Maps in Action,1945;《不可能的图》The Impossible Map,1947)。
George Dunning(后指导The Beatles的《黄色潜水艇》而成为大师级人物)利用一种金属薄片做成的玩偶制作了一部和民谣歌曲有关的动画片《Cadet Rousselle》(1947年)。
Wolf Koening 和Robert Verrall,二人合作导演了《加拿大交通罗漫史》)(The Romance of Transportation in Canada,1952)。
Sidney Gold Smith由于成功地为大导演 Stanley Kubrick的《2001年:太空漫游》制作了动画视觉效果而名声大振。其代表作品有:《地球之美》(Riches of the Earth,1954)、《太空的疆域》(Fields of Space,1969)、《太阳系》(Satellites of the Sun,1974)、《星球一生》(Starlife,1983)。
Gerald Potterton的《我的赚钱生涯》(My Financial Career)于1962年获得Oscar提名。代表作有《梅尔波孟斯。琼斯的可怖命运》(The Awful Fate of Melpomenus Jones,1983)。
Derek Lamb——《我认识一位吞苍蝇的欧巴桑》(I Know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1964);1978年的《为何是我》(Why Me?)与Janet Perlman合作导演。
Michael Millis——《进化》(Evolution,1971);《三分钟纸上世界史》(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ree Minutes Flat,1981年获得Oscar提名)。
Don Arioli——《杰克造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1967);《宣传信息》(A Propaganda Message,1971);《热物》(Hot Stuff,1971)。
来自丹麦的Kaj Pindal独立指导了《大尺寸》(King Size,1968)。
John Weldon导演的《没有强尼的苹果》(No Apple for Johnny,1977)开创动画记录片的先河。
结尾: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是一个独特的艺术现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是一切动画人心目中的最终梦想。真实却又遥不可及。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是所有动画机构管理者的典范与榜样。学好了可以名利双收,学不好则万劫不复。套用一句近来经常骚扰全国电视观众的广告用语结束本文“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片今天你看了吗?记得要趁热看哦!”
(注1)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历年所获Oscar奖:
1941 《丘吉尔的岛》(Churchill’s Island,导演 Stuart Legg,纪录片)
1952 《邻居》(vt Voisins,Norman McLaren导演,动画短片,8分钟10秒)当时Norman正在印度,当他受到获奖统通知时,他很客气地说:“谢谢,但谁是Oscar?”
1978 《我要发现一条新路》(I’ll Find a Way,导演 Beverly Shafer,短纪录片)
《沙丘城堡》(Le Châhmteau de Sable,导演 Co Hoedeman,动画短片)
1979 《限时专送》(Special Delivery,导演John Weldon和 Eunice Macaulay,动画短片)
1980 《每一个孩子》(Every Child,导演 Eugene Fedorenko,动画短片)
1983 《如果你爱这个星球》(If You Love This Planet,导演 Terre Nash,短纪录片)
1984 《Flamenco at 5=15》(导演 Cynthia Scott,短纪录片)
1989 最高成就奖
1995 《鲍伯的生日》(Bob’s Birthday,导演Alison Snowden 和David Fine,动画短片)
参考资料:
《动画电影探索》:1997年,(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黄渔珊,余为政编篡。
John Grant,(2001):Masters of Animation
Giannalberto Bendazzi,(1994):Cartoons One Hundred Years of Cinema Animation
Geoffrey Nowell-Smith,(1996):The Oxford History of World Cinem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ww.nfb.ca
(作者:薛燕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