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幻城》:破灭的虚幻 |
《幻城》,一个虚幻的世界。作者用气势磅礴的手笔,写一个强大的人在生命中的孤独追寻,写遥远的时空中两族的对峙,构筑出一个恢弘的天地,在终于合上书时,作为同龄人的我,不能不感叹于四维行云流水般的用笔,以及如他构筑的世界一样清丽的文风。
但当被那虚幻而恢弘的世界所引起的感动平静下来时,我亦开始思考,这本书的另一些东西。
最初最直接的反应是,作者到底想写什么?一本16万字的小说不可能没有一个主题。那么它的主题是什么?亲情?爱情?友情?似乎都有写到,但似乎又都不是。作者一直站在冰族的角度写故事,但对两族的是非并没有过多的阐述,同时又写释对于火族红莲所代表的毁灭与绝望的爱的执着……
也许两族的是非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重要,但是我看到释的爱时还是有一丝疑惑,他和哥哥之间的深挚感情的确很感人,但我并不认为这种深挚一定要通过对别人生命的践踏来实现和完成。
释曾反复强调的话语,其实只有一个内容,就是,哥,全世界除了你,别人都不重要。我可以为了你,毁灭世界也在所不惜。
这种基调很熟悉,因为经常可以在一些漫画中看到。我本人非常喜欢漫画,但是对于这种论调却不敢苟同。自己的幸福,自己爱的人的幸福,一定要通过牺牲别人才能达到么?退一步说,就算所有的人都死了,释,卡索还有他们爱的人幸福了(或者说达到释所希望的哥哥的自由幸福),那也罢了。可是书的最后,什么都没有剩下,只有深深的绝望。
纵观全书,处处可见死亡。但是,死亡对于作者而言仿佛只是一种场面的渲染,别的毫无意义。我看不到作者对死亡真切的悲悯,我看不到作者对生命真切的怜惜——我指的,不仅仅是主角们的生命与死亡,包括那些配角,甚至包括两族无意义的战争中死去的无数的人。死亡在作者笔下频繁而平常的出现,仿佛只是牛奶面包的早餐那么简单,但是,我看不到感动,看不到震撼。任何生命都不可以也不应该是被这么践踏的。即使只是小说里,也不应该。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决定那么些生命的去留,即使是神——何况在本书里,那些死亡,只是因为神们自私的愿望。而且——现实的历史中,因一些皇室一些野心家的利益而作了战争棋子的民众,还少么?但在书里,作者对这种行为,似乎却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作者也许不是有意,可是我认为这个却关系到一个人的基本观念问题。
个人认为,一部作品的好坏以及能感人否,并不是与里边的死亡成正比的。我看过的很多长篇的作品,可能仅仅有一两个人死去,可能根本没有人死,但被感动的时候,还是会泪流满面。
《幻城》里另一个不很合意的地方,即是对于宿命的认同。渊祭的结局最后不了了之,仿佛被作者遗忘了。所有人满怀期待的希望命运被打破,可是最后还是一片死亡的墓地。总感觉作者是在承认,有一个超乎力量的神在控制着整个世界的命运一切都是她的玩具,而且没有人可以违逆她的控制。这样的观念,我恕难完全同意。
我不知道作者看不看漫画,但是我总觉得书中处处可见与日本漫画作者CLAMP许多作品相似的痕迹。星旧有点象《圣传》的孔雀,星轨则似乎是《X》里的丁和《圣传》伽陵频伽的综合体。〝为了你,就算星星的轨道我也要改变!〞是《圣传》的经典台词一,红莲的毁灭是《圣传》主角阿修罗的标志,而樱花则更是CLAMP在《X》《东京巴比伦》等作品里常用的道具。整部作品颇有些和《圣传》相似的气息。这些,也许是借鉴,也许是巧合。但是不同的是,《圣传》虽然死的人也是一片狼籍,最后孔雀还是用生命改变了注定的宿命,多少留下一点了希望。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圣传》的结局。
书中的插画画风似乎也受CLAMP的影响很大,最明显的是26页右的插图,和《东京巴比伦》原画集的两张插画构图非常像——这倒没什么,毕竟学习的最初总离不开名家的影响。但是有幅画有一处明显的硬伤,即蓝衣女孩的右手,结构画错,这是很遗憾的错误。
本书的作者很喜欢用反复的句子。释对哥哥眉的亲吻以及释〝甜美如孩童的笑容〞,都是很成功的反复,给人以很深的印象。但是〝一道一道透明的伤痕〞这个比喻却有被滥用的嫌疑。比喻本身很精彩,但是用多了(而且是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再怎么好的比喻也会让人感觉稍稍有些单薄。
说了很多意见,大概是要被幻城的书迷给骂死的。但是四维作品的成功之处,我毫不否认并且是非常欣赏的。作者文字的空灵清逸,对于情节跌宕起伏的把握,对于书的结构的把握,对于人名地名等等精妙的文字组合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其本人的才华,绝对让人赞叹。我惊服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是对于一个文字创作者最宝贵的财富。我真诚的期待着作者下一部更好、更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