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奥特曼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
奥特曼系列对80后们来说,几乎是童年时光中不可或缺的娱乐休闲佐料。在大多数孩子的脑海里,都怀揣着一个化身为超级英雄的梦想,天真烂漫地幻想着能维护宇宙和平与长治久安。而奥特曼系列恰逢日本动漫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它给一代人儿时的梦想提供了一个真真切切的精神寄托,让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梦幻奢望瞬间变得触手可得。无与伦比的代入感与想象施展发挥的空间,都让这个系列深深地镌刻于我们的心底,在岁月的剥蚀之下,仍留有一部分特定的记忆存储空间。作为首部引进国内院线的奥特曼剧场版《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更是让一大批大龄观众能来一回集体的怀旧,祭奠那早已逝去的,但仍有余香的点点滴滴。
《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是2009年推出的一部奥特曼剧场版,也是纪念奥特曼系列诞生45周年的特别奉献版,被誉为奥特曼界的《建国大业》。其中出现的奥特曼、怪兽数量堪称史无前例,这无疑是一次奥特曼死忠们不容错过的饕餮视觉盛宴。从最初的奥特曼开始(第一个奥特曼就叫“奥特曼”),首创了皮套衣着演绎真人动画的先河,之后又逐渐涌现出庞大的奥特曼家族。国内引进的第一部TV版奥特曼为爱迪奥特曼,之后便源源不断地更新新诞生的奥特曼。这个时期的奥特曼几乎个个都成为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如艾斯、泰罗、杰克、赛文、雷欧等等。奥特曼们的装束造型也随之精湛而日趋成熟化,从简单的衣服条纹颜色改进,到各个主要躯干部位的大范围升级,都使得奥特曼们一个比一个夺人眼球。甚至出现了与国际接轨,具有欧美血统的奥特曼——葛雷奥特曼、帕瓦特奥特曼。一直到发展到现在的迪加奥特曼、梦比尤斯奥特曼、塞罗奥特曼,堪称为奥特曼界的“潮人”。
奥特曼的剧场版几乎每年都会公映一部,其制作的水准也是日趋精益求精。同一般独个奥特曼的TV版有所不同,剧场版在剧情上是下狠功夫的。这就保留住了一大批早已脱离了奥特曼梦幻的人群,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掏腰包怀旧。无论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画面的CG特效,奥特曼每部剧场版都体现了作为电影艺术理应具备的良好素质。这也是奥特曼系列至今长盛不衰,还依然能从容捞金的最根本诱因。《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另辟蹊径地以M78星云的光之国(奥特星球)为视角,而抛开了以往作为剧情主战场的地球,让观众首次了解到了奥特曼自身的神秘生存环境,以及他们的家长里短。这种故事背景设置,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与讨巧的。贝利亚奥特曼作为原先光之国的一员,由于极度渴求力量,打破了能量的平衡,变为了邪恶的化身。此番他再次作乱,直捣黄龙,几乎单凭己力就将光之国付之一炬。尔后又将怪兽墓场的几百头怪兽纷纷唤醒,一场奥特曼与怪兽之间的历史最强较量一触即发。当看到连奥特曼之父也败下阵来的时候,方才觉察到编剧着实不按常理出牌,至少是将我的思绪牢牢牵制住了。“变则通,不变则废”,追求细节创新正是奥特曼能连续打45年怪兽的动力源泉所在。
奥特曼系列另一个成功的原因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特技效果,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利用模型同真人的比例来独创出以假乱真的效果,这在当时的动画界中是独树一帜,首屈一指的。简单地模型搭建,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大场面”的震撼效果,真乃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到了现在的奥特曼剧场版,CG特效已然同好莱坞接轨,身临其境地逼真感更为浓烈。此外,本部剧场版的打斗戏份堪称为奥特曼系列的集大成者。单线的叙述剧情并不复杂,加上一些少许的必要衔接,剩下的均由“武戏”来撑场面。固然奥特曼们不比武功盖世的江湖侠客,但流畅华丽而丝毫不做作的动作设计,凭借单一的“三脚猫”功夫也能让人大呼过瘾。为此,《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都是一部诚意斐然的优秀动画作品。这就不禁让我们寻思起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然而几乎除了《葫芦娃》、《黑猫警长》、《西游记》等这种经典传诵而目前渐渐远离人们视线的作品之外,大抵就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了。然而每年冠着生肖名义来圈钱的喜羊羊系列就真的代表了国内动画产业的最高水准?其实不然。君不见,《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大部分票房贡献还是来自于成年人。一来,选取春节这个独占鳌头的档期,减少了来自引进片的竞争压力;二来,看此系列不可否认地实则已经褪变成了一种趋之若鹜的消费潮流与价值取向。抱着的是消费休闲的姿态,而非纯粹欣赏体验的心态。为此,异化了的票房,并不能直接代表电影本身的水准。
Iceing_F11 (格陵兰)
反观日本本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周票房排行榜的冠军乃动漫居多,完全能同欧美片分庭抗礼。国内动画产业同日本差距如此之大,缘何?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创作理念与初衷。国产动画最初的发展是以教育启迪儿童为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孩子们校园生活的延续,课后生活的再教育,而非单纯的是一种娱乐载体。所以我们在看类似于《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些早期的国产动画的时候,不但不会发笑,反而会感到悲壮。国产动画延续的是文艺创作中塑造典型形象的思路,正面角色就是高大全,反面角色就是阴损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主旋律”的氛围,加上这同样符合审核过程中所要求的作品的“现实意义”、“积极影响”。为了生存,为了通关,创作者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彻底妥协了。(这也是中国没有科幻片的本质原因。)而日本动画的创作理念,则更精准地把握了“娱乐寓教”。他们强调的是个性,而非整齐划一;突显的是同观众的思维互动,而非被动的意识灌输。于是我们着迷于《多啦A梦》,它在满足我们那些看似荒诞无稽的幻想的同时,也让我们自己体会到了一些最简单的道理,激发了观众内心的想法和诉求。我们在看《多啦A梦》的时候,简直就像是在照镜子一样。再如风靡一时的《灌篮高手》,它强调的是团队中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所以,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有的拥趸,它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自我认知,寻找自我价值放置的平台。而就拿国产的《葫芦娃》来说,虽然葫芦七兄弟面孔不一,本领不一,但他们的内心是一样的,精神是一样的。为此,我们可以因为喜欢流川枫或者樱木花道而喜欢上《灌篮高手》,但绝对不会因为单独喜欢大娃、二娃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娃而喜欢上《葫芦娃》。那么在创作中,如何寻求多元化的整体结构,考虑更多人的胃口,让每个观众看完之后均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收获,这就是国产动画产业在未来所要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观众本身。目前国内的电影产业正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观影的习惯与氛围还处于发育阶段。我们经常能看到引进好莱坞动画的尴尬局面,大家一看是“动画片”,直接就将其规划到“成人不宜”。那么,今年3/4月份“《里约大冒险》赢口碑,国产片赢票房”的诧异局面就很容易解释了。观众基础不深厚,让动画创作者们创作面向大众理念作品的动力,大打折扣,默默地甘心“不求上进”,而选择只为儿童人群服务。就算是有想法也有胆识的创作者,也显现出底子薄,实力不足,经验匮乏的诟病。如去年的《梦回金莎城》,投资相当可观,但力却用不到刀刃上,刻意去追求画面效果,而完全忽略了剧情的构架,沦为了一部断层严重,纰漏百出的狗血作品,委实令人惋惜。
(当然,发展动画产业也得因地制宜,日本动画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利用我们自身发展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吸取。同时,属于我们独有的文化精髓,也应当坚决地去保护,免遭外界艺术的同化。其实细想一下,奥特曼也就才打了45年的怪兽,这若是同中华民族绚烂的历史文化比起来,也就是九牛一毛。只要动画创作者们心态积极,勇于突破窠臼,大胆创新,不惧失败,那么我们国内动画产业必定将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这段是废话,可以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