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唐山大地震》发纪念海报 以情动人重磅催泪 |
重新回望,需要勇气
近日,由华谊兄弟发行,唐山广电、中影集团、华谊兄弟等公司联合出品的冯小刚导演新作《唐山大地震》特别发布了一款名为“1976”的纪念版海报,用来铭记发生在34年前的那场旷世灾难,也以此纪念唐山人民不屈的灵魂。如今再度忆起这部电影的拍摄,影片耗资最大的部分也被众主创首次揭开,并曝出幕后拍摄地震场面所经历的“重拍事件”,足见创作团队为真实再现灾难场景的良苦用心和创作诚意。同时,作为华谊兄弟迄今为止单片投资最高的电影,它的亮点不仅在特效投资和制作上,更胜在以情动人的故事核心,为此,来自十家媒体的主编为这部影片送上了寄语,诚恳又情真意切,再次证明了中国人对于“亲情”这个永恒主题的不断思考与坚持。
不计成本打造地震场面 众主创忆重拍经历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非传统意义的灾难片,“如何真实表现那场毁灭一座城市和几十万人生活的灾难”依然是整个创作团队必须直面的难题,实际情况也是困难重重,几经跌宕。“最艰难是对整个地震氛围的营造,这个效果的营造对技术要求很高。我们的电影工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请韩国的、英国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块儿来做这个事。” 导演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关于冯导提到的“地震氛围”,监制陈国富也曾表示,“如何在技术层面真实反映地震实况,这个挑战远超出華語片技術水平。过去我们拍地震只是抖镜头,演员在想象中跟着动,鏡頭跟演員的震動無法同步,然后通过很多短暫的镜头连接在一起,眼尖的观众能察覺不是整个場景在晃动,是虚拟的。如果要达到真实的效果,要把景搭在整块能震动的裝置上。另外,景還要分成震前跟震後,震垮的景不能單純用爆炸完成,必須符合災區的情況。电影中这短短几分钟的戲全是突破。”
在谈到拍摄地震场面的投资时,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首次回忆起了这次的重拍经历:“一开始我们运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来拍摄,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颤等场面,用传统拍摄方法会限制导演的画面感,因为这种方法通常不会有大场面的感觉,尤其是没有一个连续感。首先观众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别,其次镜头是不连贯的,这个肯定会严重影响视觉冲击力。所以我们最终经过权衡决定更换另一种拍摄方法。剧组动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拍摄设备,让景别的大小和镜头的连续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标准,但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们的拍摄期拖长了一个多月。”
据悉,王中磊先生所提到的“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学名是自英国的Motion Control摄影机(简称mcc),这种昂贵设备以前只在拍广告时使用,它的原理是把机器放置完毕,把整个长镜头设计好,以后这个机器则可以不动,一层一层拍,每次完成一个镜头为六层。因为机器不动,人在那一遍遍拍,从现场看完全是人为机器服务。据制片人胡晓峰透露:“这台设备一天至少人民币五万,因为需要提前试验和安装,从英国来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加上他们的差旅和指导费,就可想而知这个镜头是多少钱了。” 冯小刚导演透露,“因为mcc能保证每一次镜头运动的速度、角度和上一次的轨迹完全一模一样,所以《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高难度的特效镜头,需要6次拍摄才能把镜头合成在一起做出效果,都是依靠mcc完成。”
时间,停止在这一刻
大制作非唯一卖点 “以情动人”是核心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虽然是大额投资的成果,也是第一部国产IMAX电影,并在特效制作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真正打动人的是这部电影中流淌的浓浓的中国式亲情。
电影总制片人王中磊表示,“《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兄弟单片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在制作部分的绝对投资上也应该是华语电影最高的之一,我们片中的演员没有大明星没有高片酬,预算几乎都花在了制作上;同时影片是对电影类型的一种新的探索,我们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感动所有的中国观众,尤其在看到成片之后我们觉得它比预期的更加触动人心。”
影片总监制陈国富表示:“讨论《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如果关注点只在Imax或特效方面,会偏离了影片真正的力量,这部电影的核心还是情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同时,一部成功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商业电影更多是兼具时代性和现代性的,而电影虽然讲述的70年代开始的故事,但放在中国的当下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义,他还提到:“《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关于地震的,他是关于我们要怎样重新确立对家人和家庭的爱。这个提法在现在特别有价值,在中国走过一世纪的苦难后特别有意义,比强调人均收入提高还有意义。《唐山大地震》不需要跟任何好莱坞的大片作比较,它就是一部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