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一代动画大师陨落 中国动画产业何去何从? |
|
提起《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这些经典的中国动画作品,便唤起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这些风靡一时的水墨动画均出自特伟之手,但就在2月4日下午,被誉为新中国动画奠基人的特伟先生,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5岁。而人们在惋惜大师离去的同时,不禁会问,中国的动画产业将何去何从?
水墨画“动”了起来
特伟原名盛松,祖籍广东中山,1915年8月22日出生于上海,生前为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事业奋斗几十载。特伟曾做过制药厂和博物馆的职员,在工作之余,他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向报社投稿,并在本家侄子盛世伦(后成为著名音乐家)的建议下专门创作时事讽刺漫画。“特伟”就是他20岁成为专职漫画家时取的笔名。
1949年,特伟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片组组长,这个美术片组后来迁往上海,并在1957年正式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则成为了上海美影第一任厂长。其间,特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用一部《小蝌蚪找妈妈》开创了中国特有的动画片类型“水墨动画”。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等国际舞台上赢得无数荣耀的《小蝌蚪找妈妈》,曾被法国《世界报》评论为:“中国水墨画,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电影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之后,特伟又陆续创造了《牧笛》、《金猴降妖》、《山水情》、《骄傲的将军》等脍炙人口的动画佳作。在自己创新有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同时,特伟也积极帮助其他导演打造国产优质动画片。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为代表的剪纸动画应运而生。同时,《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名留史册的动画佳作也都是在特伟担任美影厂厂长期间诞生的作品。而他所撰写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电影》,鼓励民族创新之路,不仅使中国动画走出一片辉煌的新天地,更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重要地位。
为表彰其美术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节组织委员会授予他中国电影节荣誉奖。特伟先生还是至今惟一获得ASIFA(世界动画学会)终身成就奖的中国人。
中国动画产业“活”下去
随着一代中国动画大师特伟的陨落,关乎中国产业未来的更多问题值得深思。世界每一个动画产业大国都是有其特色之处的。例如日本的漫画青春活力、美国的三维动画个性张扬,而反观我们国家的动画产业,除了特老的水墨动画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的特色以外,似乎其他的动画片几乎都是“照搬品”。
虽然,《虹猫蓝兔》系列还可以让我们国人为之骄傲一下,可其过分夸张的表演形式,似乎是只适合儿童欣赏。看看国外的动画片,为什么美国的《玩具总动员》、日本的《千与千寻》乃至法国的《高卢英雄》系列等能让成年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在市场大框架内,自主品牌意识对商品而言是起着生死存亡作用的,动画片亦是如此。然而,中国的动画产业就存在着这样的弊端。核心技术不在手,却妄图通过别人的动画创作形式来创作出我们自己的动画,此路显然是不通的。
既然不通,为什么不来发展一下我们自己的特色水墨动画呢?要知道外国人是连毛笔都提不起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用我们的民族特色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动画乃至文化精髓。可除了特老及一些老一辈大师的作品,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其他的像样的水墨动画了。如果我们可以抓住优势,在传统文化上深挖、在技术和市场上同步迈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动画也会涌现一大批的铁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