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夹缝求存:暑期档的中国动画电影 |
吴萌
七月以来,和酷热的暑期同时而至的是同样火热的电影票房。先是《变形金刚2》引发的排队长龙,紧跟其后是高举立体观影效果旗帜的3D动画《冰川时代3》和影迷热盼的《哈里·波特6》。这些主打学生观众的好莱坞电影占据着各大影院黄金时段和绝大多数放映室,让人很难注意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年度动画电影《马兰花》也正在上映。尽管《马兰花》被压缩在少得可怜的上午场,但对于即将上线的国产动画电影《快乐奔跑》而言,能有像这样的上映机会已经十分难得。一边是充满热情的广大动漫迷,一边是举步维艰的原创动画,需求和供给的巨大落差折射的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尴尬处境。
民族之花何时盛放?
提到中国动画电影,很多人会无限留恋地想起《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天书奇谈》……这些影片不仅仅为中国捧回国际艺术大奖,也是几代人心中童年最美好的影像记忆。传统水墨元素带来的深远意蕴让中国动画从诞生起就站在一个高点,而民族特色的缺失也成为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这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自1950年代经典儿童舞台剧的《马兰花》无疑想从传统中汲取养料,在宣传上也主打民族牌。但一开场就攀着藤条呼啸而来的马郎——一身短打、肤色黝黑、长发飘飘,恍惚就是迪斯尼经典动画《风中奇缘》和《人猿泰山》中的主人公。看过《马兰花》,整体感受就像是又一部迪斯尼改编的《花木兰》:古人不时冒出俏皮的现代话,配上插科打诨的趣致动物,中西古今一锅烩。虽然显示出足够成熟的动画技术,但仅仅披上一件貌似民族特色的外衣,实在辜负了那首承载无数人儿时记忆的童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带来的清新、童真和美好的意境。从整体艺术水平、情节设置和画面效果上考量,不温不火的《马兰花》还比不过10年前的《宝莲灯》。同样是全面借鉴迪斯尼的成功经验,大本钱请来明星配音,下力气创作优美主题曲,却惟独缺少内在的民族神韵,也就注定只能跟在被借鉴者的身后。诚如著名电影理论家黄世宪所说:“我们的艺术想象要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原点,只有民族原点是别人不能取代的。”
原创动画的艰难奔跑
说来有些无奈,中国是世界上学习动漫专业人数最多的国家,动画片的年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能反映总体实力的原创影院动画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部。虽然制作高水准的动画长片是每位从业者的梦想,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动画长片投资高、周期长、收益却相对较低,敢吃螃蟹者往往充满了悲壮的理想主义色彩。很多民营动画企业大笔资金投进去,但往往是一部作品后公司就倒掉了。即便依托大学资源和政府补贴,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也很难立足。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带领600名年轻人耗时6年完成的《小兵张嘎》就因缺乏商业前景被院线拒之门外。虽然在业内颇有口碑,却至今没能上映。今年,动画学院又一部长片《快乐奔跑》终于能在影院争得一席之地。年轻化的创作团队新鲜出炉的作品中有新颖的冬瓜、萝卜等蔬菜作为主角,和充满童趣的情节对白。但跻身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仍有些稚嫩的原创动画在技术趋近完美、口碑人气俱佳的《冰川时代3》和《哈里·波特6》的夹缝中前景并不明朗,其更大的意义可能还在于中国原创力量的磨练和成长。
一只突围而出的羊
2008年寒假,在同名电视动画片累积了两年的影响和口碑后,投资仅600万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郎之牛气冲天》创造了票房8500万的奇迹。一度流失的儿童观众拉着父母重新回到了电影院。在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原创动画产业里苦苦挣扎了两年的这只羊终于喜洋洋地开始衍生品(图书、音像、玩具等)的营销,进而走上良性循环的康庄大路。充满童趣的造型,天真趣怪的角色设置,紧贴当下的幽默对白,令其在说教气浓厚的国产动画中独树一帜,深得儿童观众的喜爱;再凭借电视媒体的强大传播能力和影片上映前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中国本土动画首次在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和《闪电狗》的包围中胜利突围。但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模式却很难成为困境中国产动画电影的灵丹妙药。这种针对低幼儿童、剧情单薄、采用简单技术制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只能是中国动画产业求得生存的第一步。
其实,《变形金刚》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票房飙红,依托的主要是童年时守着电视看动画片《变形金刚》、长大后自然热情追捧的“80后”、“90后”们。这批在美日动漫中泡大的青少年,凭其刁钻的眼界和超级消费热情本该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主要创造力和支持力的来源。引用这样一位动漫迷的话:“动画并不只有少年儿童在看,还有我这样的大龄青年也在关注着!希望明年会有让人激动的新动画的诞生!支持国产动漫!”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