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七个葫芦一朵花”,看上去很美? |
“六一”票房冠军
“六一”之后,火、火爆、爆满、一票难求……这些词语频频出现在有关影院版《葫芦兄弟》的报道中。
在广州,虽然暴雨,但没有影响《葫芦兄弟》成为某电影院线的“六一”票房冠军;在杭州,冠军也是《葫芦兄弟》;在北京,某影院的《葫芦兄弟》上座率80%以上;在上海,某影城连续加映场次,《葫芦兄弟》票房收入约占当天动画片票房的3/4……
据悉,目前这部新版的动画电影《葫芦兄弟》全国累计票房已超过500万元。考虑到1.30米以下的儿童免票、学生半价等优惠措施,《葫芦兄弟》的实际观影人数应远远超过同等票房收入的其他电影。
与2006年的《魔比斯环》——投资1.3亿元、400多人费时5年制作而成但票房收入仅300万元的国内首部三维动画电影——相比,《葫芦兄弟》应该算是“叫好又叫座”了,而《魔比斯环》,则成为业内人士常提及的一个“反面”案例。
也许有人会嗤笑,三五百万元票房收入的动画电影,在好莱坞卡通电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比如《花木兰》1000多万美元,《狮子王》票房及衍生品7.5亿美元等等。湖南宏梦卡通集团音像事业部总经理郑方平认为二者没有可比性,他说,“国内动画电影在制作、内容、发行上和国外都有差距,不在一个档次上,怎么比较!中国动画电影还没找到盈利途径,只能寄望于票房。衍生产品和植入广告也能盈利,但在目前很难做到。”
的确,就目前来看,票房仍是动画电影发行方的终极目标,而宣传是影响票房收入的一个有力因素。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中,制片方与发行方各有不同的宣传诉求,缺乏联动合作。“发行如果做得很成功,一部并不怎么样的电影也有可能把观众‘骗’进电影院。”
“动画电影的发行和电视片有区别,制作和发行的合作不容易”,江苏如艺宝动画有限公司刘红卫说,“这涉及到制作方和发行方的利益分成。一般来说,发行公司按票房收入的5%去投放宣传费。如果难以预估收入,发行方就不愿投入太多的宣传费用。没有好的宣传,票房自然很难有好的表现。”
本来对动画电影兴趣不大的郭小姐,冲着对当年TV版《葫芦兄弟》的感情,也为影院版《葫芦兄弟》的票房收入贡献了一份力。她觉得纯粹用票房评价一部动画电影,没什么意义。“《葫芦兄弟》当票房冠军不稀奇,你想想,一年365天,就这么一两天能看到动画片子,票房当然高。”
郭小姐的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萧条,说到原因,郑方平说:“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一方面,发行不力是又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动画电影没好的导演和编剧,拿不出像样的东西,这才是根本原因。”
大观众,“温故”而叫座
小朋友,“知新”而叫好
有意思的是,影院版《葫芦兄弟》的制作队伍就是22年前TV版《葫芦兄弟》的原班人马。并且,电影版的故事情节也与电视版相同,只是在原来130分钟时长的基础上做减法精简到80多分钟,使观众看起来感觉更紧凑,一气呵成。动画形象则由二维变成三维,模样长相不变。
这些做法奠定了影院版《葫芦兄弟》怀旧、回忆的基调,在影片的宣传推广中,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很明显,过去的孩子现在的成人——借用一个新词“kidult”——是片子的预期观众群。
算起来,那些花六七十元买一张票的成年人,才是500多万元票房的主要贡献者,“叫座”应与此有关。对他们而言,“温故”是看电影的目标。据说,影院里发生过这样一幕——当电影中六娃问“二哥,快告诉我咒语”时,下面一个观众立刻接口说: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
不过,叫座的人,多数不愿叫好。在百度的“葫芦兄弟吧”中,网友“酷狗魔星”对片中的配乐和配音都表示了不满——“看着斩妖除魔的打斗画面,耳朵听到的却是抒情的弦乐,根本比不上TV版的音乐那么契合画面,或活泼轻快,或诡怪妖异,或慷慨激昂,总之能让观众的情绪一直跟着葫芦娃的历险而变化。”这位网友还认为小朋友未必会因为“明星”配音而走进影院,也谈不上能辨识出“明星”声音,更让他恼火的是“三娃原本应该掷地有声的嗓音被一丝女性柔媚的嗓音替代”,蛇精的声音听起来却像是“上海弄堂里为了几个小菜钱和水电费而耍心眼的傻女人”。
当怀旧的感觉被破坏时,多数大观众大呼上当。他们拿美国的辛普森家族、花苍鼠、海绵宝宝举例,认为制作方的“原班”不彻底,浅层次地学习国外,并没有真正揣测观众的心态。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想,制作方的苦心也就明白了。加在电影版《葫芦兄弟》中的那些3D技术、新作曲、新配乐、全新音效处理、少儿节目主持人配音等新元素,都是专为小朋友们准备的,他们不必“温故”,只要“知新”,而“叫好”的声音多来自他们。记者在某网上社区进行随机调查发现,陪孩子看过该片的家长都说“孩子看葫芦娃,非常开心兴奋”。
对制作方这种“保持经典”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是国产动画电影走中低成本制作的趋势所致,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也有人认为,照动画片原样做动画电影,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貌似省钱,其实费钱,得不偿失。而制作方对此曾作出解释说,对“经典”,改或不改都会遇到挑战,电视版故事已经非常完整,因此电影依然按照老版的故事架构。
广州三圆动画有限公司营运总监赵成荣从一个从业人员的角度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说,“只要能出片子都是好事,赚点钱不容易”,但他转而又从观众的角度表示了失望,“葫芦娃里可挖掘的内容和价值实在太多了。这么老调重弹,还不如看老版本了。20多年应该创新一下,至少故事和表达方式上可以做得新鲜点。好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少是个遗憾。”
动画电影相关链接
《葫芦兄弟》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8年6月
《潜艇总动员》 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2008年6月
《赤松威龙》 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公司,2008年6月
《勇士》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7年6月
《闪闪的红星》 八一电影制片厂/深圳市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10月
《动物狂欢节》 杭州龙纪影视传媒公司/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2007年8月
《魔比斯环》 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2006年8月
《西岳奇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6年7月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06年11月
《勇闯天下》 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广州统一影视数码特技制作中心,2005年12月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台湾中影公司,2004年1月
《宝莲灯》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