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2008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本土动漫及衍生品产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通知,从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播出境外动画片及资讯节目的时段,由原来的17时—20时延长至17时—21时。这无疑对本土动漫及衍生品产业来说,是一则利好消息。
据了解目前,国内动漫市场仍然呈现以迪斯尼为代表的欧美系、日本系和中国本土系三大势力,而动漫衍生品市场的利益之争,亦在此三者间此消彼长。
市场空间大开发力度小
据相关统计数据,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是数字内容产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刚刚兴起,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是动漫产业潜在的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同样,有关部门对京、沪、穗三大城市有关动漫产品消费的调查也表明,每年由14-30岁城市青年创下的消费额,即可超过100亿元(这还不包括3-13岁消费群体)。整个动漫产品消费市场极为可观。
然而,在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大部分市场份额却被欧美和日系动漫形象占据。
的确,在国内的玩具、儿童用品、文具展柜,充斥的往往是机器猫、hellokitty、米奇等卡通形象,甚至不少品牌已经形成专卖,产品从普通日用品、服装、食品乃至小家电,一应俱全。相对于这些成熟的动漫衍生品产业,本土动漫产品则显得有些可怜。
“欧美、日本系动漫衍生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尤其是日系动漫形象,几乎网罗各个年龄段,甚至拥有一大部分忠实的成年消费群体。与海外动漫形象相比,国内动漫形象虽然十分丰富,但多数知名形象都局限于老动漫范围,新动漫则知名度不高,也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这是导致本土动漫衍生品市场份额丢失的重要原因。”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道。
2008年深港动漫嘉年华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嘉年华期间,由动漫形象衍生的玩具、公仔、糖果、服装展览等,大多来自海外,而来自本土的动漫形象只有麦兜、憨八龟、神探威威猫等少数几个。
除了专业人士指出,本土动漫形象开发乏力,消费者也在抱怨,本土动漫衍生品过于单薄。
有专家认为,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巨大产值及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周边产品,包括以游戏文化、动漫为特色的服装、游戏仿真玩具、食品、饰品、装饰品等实物产品,同时,也包括音乐、图片、书籍等文化产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整个动漫游戏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中,有70%至80%的利润是靠衍生产品来实现的。
看到如此之大的动漫衍生品市场,国产动漫企业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开始市场突围。 曾有动漫业内的分析人士说:“在中国的动漫以及衍生品市场上,迪斯尼有些尴尬,它努力实现本土化并不顺利。”而这一尴尬来自于中国广电总局的一则规定。规定中明确,各地电视台及其频道,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从而限制迪斯尼动画等在中国市场的普及。
这对本土动漫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利好,可以使国产动漫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将利好化为胜势,则是本土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为了与“米老鼠”、“机器猫”、“变形金刚”等争夺市场,本土企业不再坐井观天。之前,在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热播的《蓝猫淘气3000问》,不仅收视率令人满意,其衍生品在市场上的人气也非常旺。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注意对加盟店的管理和“蓝猫”形象的维护,那么,“蓝猫”这个形象的生命力可能会衰竭,店面营业额也会大幅度下降并导致倒闭。
目前我们在关注国内动漫市场时,会发现一个比较活跃而且发展迅速的衍生品销售品牌“馨漫园“,它整合多方产品资源,立足动漫属性定位,为动漫爱好者及年轻人提供全方位的动漫周边产品服务,受到市场的很大欢迎,很短时间内就在全国发展了一百多家连锁店,每个店都门庭若市,这也很有力的证明了中国动漫市场的巨大的潜力。
不过,针对此种局面,仍然有不少国内动漫产业人士表示担忧,被美好的前景诱惑,贸然试水,并非是把握机遇的最好办法,即使迪斯尼等衍生品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并不理想,但仍然是目前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的一支主力。在其压力之下,本土动漫企业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之后,进行阶段性试水,并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