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变形金刚》带来的创意启示 |
很多人还记得在1987年,美国人是免费把《变形金刚》送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但当“威震天”、“大黄蜂”深入童心,做家长的要起早排队给孩子买“变形金刚”玩具时,国人才发觉美国人这一厚道的举动,却留有“后招”。和《变形金刚》的制作成本相比,当20年前大量的“汽车人”玩具走进中国家庭,乃至现在的又一次卷土重来裹挟的巨大利润,那点投入已经真是“毛毛雨”了。
具有极大反差的是当时我国的《三个和尚》、《鹿铃》等经典动画片也曾卖到了美国市场,并引起了同样的轰动,却并没有相应的商品推出去赚取外汇。20年后更是连这些作品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分析其中的成败得失,现在很多国人都已经能用“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名词来加以阐释。的确,当时的文化产品和市场是完全脱节的,使得我们的一些好作品失去了升值的机会。
我们并不否认,国外的文化创意高手学会用《变形金刚》、《哈利·波特》这些作品到处搂钱,也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但如果这些高手不是心存高远,而是唯利是图,拿恶俗当高雅,他们也就不能带着一颗珍贵的童心,制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毋庸置疑,好的创意,必须以打动人心为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当人家从口袋里把钱掏给你的时候,才能是心甘情愿的。这也正是在20年过去后,美国人依旧能用一个老金刚来吸引我们买单的原因。
活生生的例子摆到了面前,一些国人却充耳不闻。不仅不在制作好作品上下工夫,却依然在拿一些低级、拙劣的策划当高雅。在我们身边,今天这个选秀,明天那个海选,再没有新花样可玩。尽管也造就了一帮明星,烘托了一堆名嘴,吸引了一些观众和粉丝,但最终却遮掩不了恶俗的本质。因为在一些主办者的眼睛里,现在能叼在嘴里的才是肉。在他们的赢利空间里,也只有报名费、短信费那些即时利益。
希望《变形金刚》的卷土重来和赢利模式,能让国内的创意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