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3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263公司在其举办的“YOYO”杯中国原创沟通生活创意大赛中确认B&T作品《大.海》不符合获得商业传播白金奖的条件,缺乏公信力和说服力,亦不符合其赛前所公布的参赛规则及奖项设置,故法院依法确认263公司未授予作品《大.海》商业传播白金奖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判决263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向B&T确认其作品《大.海》获得商业传播白金奖,支付八万元奖金并承担B&T相关损失。
法院认为: B&T作品《大.海》经评选以91.84分获得商业传播组第1名,按照通常理解第1名应获得赛事的最高奖项。263公司在赛前并未向参赛者表明商业传播白金奖有可能空缺,也没有公示商业传播白金奖的具体评审标准及评审规则,在此情况下263公司确认B&T作品《大.海》不符合获得商业传播白金奖的条件,完全是其单方的主观判断。
缘起:大奖空缺
这次比赛曾创造了很多记录:8万元的头奖金额、260多件参赛作品、大批知名闪客参加比赛、作品点击率极高……评委一致评选获得第一名的b&t(www.xxbt.com)作品《大.海》更是在网络上点击量超过千万,并获得众多网民的喜爱。
但最引人注目的,却还是比赛的结果:在前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的主办方——263网络集团上海分公司,在比赛结果公布后陷入了四面楚歌,面临着来自参赛者、获奖者、协办方和部分评委的愤怒和指责。
263“YOYO”杯中国原创沟通生活创意大赛——一场原本堪称Flash界盛事的轰轰烈烈的比赛,最终演变成了口水战,并有草草收场的嫌疑。这戏剧性的转折究竟因何而起?记者开始调查。
263“YOYO”杯中国原创沟通生活创意大赛是263网络集团上海分公司举办的一次比赛,主办方263网络集团上海分公司以“我们爱沟通、我们爱生活”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邮件妙语、Flash、漫画、DV等多种原创作品,借此为263电子邮件宣传。按照263的宣传海报,比赛将在5月下旬结束,并在5月28日举行盛大的现场颁奖典礼。
对于参赛者来说,比赛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奖金的丰厚:比赛分为商业传播组、沟通文化组进行,而商业传播组的头奖“‘梦想天才’商业
传播白金奖”的金额达8万元,这在历年的同类比赛中,委实是不多见的。也正因为如此,其卡通、b&t、林℃、拾荒工作室等众多有名的闪客(其卡通一词原有“闪光、闪现”的含义,因此做Flash的人被称为闪客)提交了作品,使得这次比赛真正称得上高手云集。
不过,最后引发闪客们愤怒的,也正是这8万元的巨奖。7月13日,263上海分公司公布了比赛的最终结果,在最受人瞩目的“‘梦想天才’商业传播白金奖”空缺,得主是“藏龙卧虎”,与此同时空缺的还有商业传播组银奖。
参赛的闪客们并不能理解263方面的幽默和苦心。期盼落空的心理失重,无法接受的解释,让他们对这次比赛其他方面的不满也迅速高涨起来。
7月16日古墓、拾荒、哎呀呀作为闪客代表与263方面进行了交涉。但结果显然不令人满意,因为在之后的几天,闪客们的情绪似乎并没有平静下来。在比赛的主说说中,质疑、抱怨的帖子依然不断出现,乃至出现了大奖空缺是263有预谋的决定的说法。
焦点:“商业传播” 前去与263进行交涉的古墓和哎呀呀是本次比赛的评委,其中古墓还是比赛协办方“闪吧”(www.flash8.net)网站的站长;拾荒则是本次比赛的参加者,并且获得了“沟通文化组”的“最佳幽默奖”。因此,这个闪客代表的组合颇有些耐人寻味。
而双方交涉的焦点,自然是8万元大奖空置的问题。263再次给出了解释:在参赛的作品中,实际上并没有适合263商业传播的作品。而这个解释,显然引发了闪客们的另一轮质疑:什么是商业传播?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参赛作品中愣是选不出符合要求的?是谁来决定参赛作品是否符合大赛要求?
按照263赛前的公告:“大赛最终获奖精英将在 5 月底产生,大赛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美术院校教授、著名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漫画家雪翎及著名闪客小小、古墓、边城浪子等组成实力强大的评委团,对整个赛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活动,并将在大赛最终的饕餮晚会上公布所有获奖名单”
对于263单方面决定奖项空缺,市场部经理史敏赛后告诉记者,奖项的空缺是由于没有作品符合要求。而对于评委参与质疑,她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评委“对商业传播的含义和要点把握肯定不如我们,所以他们在美术等方面打过分之后,就交给了我们。我们严格按照评奖细则评选,最后得出了头奖空缺的结论。”263赛前赛后态度的转变,让闪客们对赛前的公告的真实性产生质疑:“按照263赛前公布的比赛信息:评委团将对整个赛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岂不是有欺诈的嫌疑。”
思考:网络诚信得以彰显 “我要是参赛者的话,也会讨个说法。”同样身为评委的小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表示,闪客们参加各种比赛,并不仅仅是为了和其他闪客沟通、体现自己的实力,拿奖也是很重要的动力。263在赛前没有对要求表述清楚,大奖空缺又没有强说服力的解释,自然会引发对主办方的质疑。在整个事件中,小小一直保持中立,他的话似乎更能帮助我们理解闪客的愤怒。
曾经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大赛诚信案”,最后在法院得以终结。本案也向我们警示,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沟通的基础——“诚信”,在网络上同样需要遵守,在互联网举办大赛,需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判规则,黑幕与不遵循诚信规则的暗箱操作,最后只会落得满身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