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业界 >> 重庆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
近日记者获悉,总投资达3000万元的正大创新学院正在与意动影像公司洽谈合作开办动画片制作培训学校的事宜。从职业培训领域而言,拥有强大资金硬件基础的正大与产品制作水平在业界素有口碑的意动合作,将是一次强强联手的重拳出击。但从动漫产业的角度观察,这起合作意向的背后,实际折射出的却是重庆动漫作为“西南动漫人才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窘迫和困境,以及企业与院校为了改变困境作出的努力……
人才荒与就业难
动漫公司“漫想族”的经理刘晓屿最近很忙。他们的原创动画片已经制作完样片,正在积极地融资招商,准备开始全面制作。在与投资商紧张洽谈的同时,刘晓屿还忙着招聘专业人才,甚至连QQ签名档都改成了与招聘有关的内容。
但相比已经初见成效的融资谈判,人才危机却让刘晓屿头痛不已,“通过很多途径宣传出去了,来的人也不少,但真正能用的人却几乎没有!”
同样的状况不仅出现在这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包括视美、意动在内的大型动漫公司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荒。而成功将动画片《绿娃娃》卖到央视少儿频道的奇异门动漫负责人称,他更是每天都通过QQ、BBS等途径与全国各地的动漫从业者打交道,海底捞针般地寻觅着能为己用的人才。
然而在这些苦寻人才的经理圈外,又有很多学习动画片制作的毕业学生为求得工作而忧心忡忡。在四川美院的BBS上,在视美说说上,在一切与动漫企业有关的网络上,寻求工作的学子们如同勤劳但却没有方向感的工蜂,频繁刷新着求职的帖子和询问工作机会的消息,结果总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声。
侯明或许说出了很多动漫公司的心里话:“应届毕业生?学生?除了极个别能力很强的优秀个体外,绝大部分公司不敢用。我们不是没有尝试过,但结果很糟糕,我们等于必须重新培训他们。”
这种时间和资源上的代价,从才起步的动漫企业角度出发,确实不愿意付出。一道奇怪的墙由此诞生:墙内的人想要冲出墙去找到合适的人才,而墙外的人却在墙外碰得头破血流找不到进去的方向。
拥有包括四川美院的重庆,还有大量开设了动漫专业的高等院校,除此之外,社会上尚有许多动漫职业培训班,一度被誉为西南动漫的“人才基地”,每年各个院校毕业的动漫专业学生多达近千人。
但人才荒与就业难还是同时出现。这到底是为什么?
落后观念导致教育错位
侯明对这个问题有尖锐而犀利的分析:“错位!教育的错位。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不是我们需要的,而社会培训班培育出来的学生是我们不能要的。前一种综合素质较高,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行,需要很长时间的再培训;后一种则是专业水准不达标,社会培训班只管学时,不管效果,对学生不负责,老师自己都不会做动画,教出来的学生我们怎么用?”
而视美总经理刘兴也有同样的感叹:“对于学校出来的学生,有一些还是能力很强的,但是确实有些不能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不是不能用,一些简单的动画、flash还是会,但这和产业化的要求还差很远。这主要是在原先的课程设置中,他们参与实践的机会太少。一个动漫专业的学生,总要面对很多考试、考核,要拿学分,这就限制了他们在实作中的投入和获得的机会。这还是教育体制方面有点问题。”
对于上述质疑,四川美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周宗凯表示了理解和认同:“我们原来的教育模式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现在讲开门办学,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上。当然,精英教育是必须的,但这种精英的目标必须是行业的精英。除非你是铁心要搞研究,否则必须重视实作能力。这一点对于动画制作这样的应用学科而言更为重要。”
在传统的动画培训教育模式中,校方将很多精力放在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动漫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包括素描、力学等在内的大量艺术修养课程,还要应付英语四、六级等繁琐的科目考试,能投入到实践的时间很少;而且,缺乏大量实践的机会,也导致了学生操作能力的低下。
职业培训有的放矢
问题已经日益明朗,解决问题的需求也就日益紧迫。企业和学校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求贤若渴又等不及从头培养人才的企业而言,有的放矢的职业培训乃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在侯明的描述中,意动可能与正大合作开设的动画制作培训班将采取60—80人的小班模式,专门招收有一定动画制作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采取学习与生产结合,企业员工兼职授课,以实际生产任务为学习课题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密集型高强度培训。“我们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一批能派得上用场的人才,他们在学习的后阶段就会逐渐介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毕业后一部分将成为我们的员工,另一部分到社会上也会满足其他企业的人才需求。”
其实这样的模式,意动早已有了尝试。早些时候,意动便与重庆市33中达成合作协议,在高中生中专门挑选出15人进行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培训。但一来依然受困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二来也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投入太多人力与物力,故而收效甚微。对于这一次的大规模培训,侯明则充满信心:“这个班计划开3到5年,培养几百人,公司会消化一部分,剩下的也都是足以支撑行业的精英。”
这样的尝试也不仅在于意动,视美动画步伐更快。依托四川美院但却依旧有人才之惑的视美在年初便开设了产业培训班。视美动画总经理刘兴表示,这个规模更小的培训班还吸引了很多在校的专业学生,因为他们也认为这种有着极强指向性的职业培训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前途大有裨益。
“实作班”点燃科班革命
在社会企业已经自己动手培养人才的同时,象牙塔里的动漫专业也在谋求着变革。据悉,从今年初开始,川美与视美动画合作,开设了“实作班”,从影视动画学院在读的1000多名学生中,通过学院和企业的双重考核挑选出114名综合素质较强并具有一定实作经验的学生,参与到视美公司的日常工作中,以工作实践代替一部分科目学习,在能与工作对应的科目上,甚至采取工作成绩换取学分的特殊政策。
“这是我们逐步实现教育模式转型的尝试。学校里的老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然后到企业这个平台来锤炼他们的实作能力,这样出来的学生就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备操作经验。”
当然,能从1000多名科班学生中脱颖而出,个人能力和以往表现成为了选择的标准。在读学生中,也有不乏学习成绩优秀,年年拿取奖学金却未能进入“实作班”的例子。周宗凯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些人是在实作考核时没有通过,这就更说明了我们产学研结合模式的重要———杜绝高分低能。”
程珑,114名幸运学生中的一位女生。大四的她在视美的制作室里紧张却又充实地工作着。而其他并不如她幸运的同学则陷入了大四学生特有的焦虑和迷惘之中。
“他们经常向我打听工作和公司的事情,肯定是很羡慕的。因为和他们比起来,至少我不会懵懵懂懂,我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知道前途是光明的。”
这种光明的前途不仅对专业学生个人而言是一种希望,同样也是我们的产业发展所憧憬的未来。当重庆的动漫人才培育模式真正能与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时,“人才基地”就会真正地成为西南动漫乃至全国动漫的黄埔军校,而不会在外表的繁荣和实质的苍白中尴尬地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