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名家 >> 梦想之人严定宪 动画美猴王之父 |
严老与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于1981年在东京会面的照片,他们用孙悟空与阿童木握手的画面作为这次会面的纪念,后来这幅
《大闹天宫》或是《哪吒闹海》时期,设备条件都不如现在,你在创作中遇到过什么特别大的困难吗?又是怎么克服下来的?
1960年到1964年间没有电脑,也完全想不到有什么可以替代手工的,就是靠手绘,在绘画上不会产生什么困难,因为已经过美术院校的锻炼和之前多部短片的实践,而如何体现中国式民族风成为较大的困难。我们看的都是舞台上表演的东西,除此以外,在我和其他一些创作者心目中,一个是向美国卡通学习,有很多经典技巧和模式值得学习。还有就是向苏联学习,向“老大哥”学习,他们的动画片很有特点,包括构思、表达人物的感情、镜头处理、文学性等方面都很强。但要表现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怎么在这样一部动画大片中探索中国民族之路,表现民族风格,而不是追求国外已有的内容,这是主要的难点。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去京剧院的学馆学习他们的舞台动作,舞台表演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经过很多京剧演员的创作保留下的精彩内容,我们将这些学习过来运用至动画片中。所以我们的动作设计人员全去当时的文化广场、戏剧学校,观察那些戏曲学生,观察他们怎么舞功夫,怎么表现猴子的动作。还请了当时的“南猴王”,一位老先生,请他为我们说戏,在舞台上如何表演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虽然是个武生,但与那些英雄侠客绝对不一样,它有猴子的特点,比如经常要表现它如何挠痒,人不会这样做,比如耸肩、端手,带有猴子的味道。吸收了这些后运用到动画表演中,不是照搬,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到创作中去,现在看到的动画孙悟空就有戏曲表演上的特点。还有片子里的那些神庙,都是我们在大冬天到北京实地考察寺庙得来的,我们当时去了一个月,去的那些庙就是当地人都不一定知道。你们在片子里看到那些神仙脚下的云彩,都是我们用庙里供奉的菩萨雕像作为素材临摹下来的。
当时《大闹天宫》的原稿现在在哪里?
我不清楚在资料室还能不能找到。当时我们手工绘制的原稿, 10分钟要七八千张,虽然很多,但难以保存下来是因为我们 60年代国产的“赛璐璐片”,当时又叫做“化学板”,质量还不过关,比较厚,比较黄,几张叠上去后,背景颜色都变了,所以都用外国进口的,但那些是宝贝,搞完后不能丢,要洗掉擦干后下一部片子再用,因此很难保存,可能有一些留在资料室,不过经过“文革”后就很难找到了。我们当时保存作品原稿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现在买一张迪士尼上世纪 30年代的白雪公主原稿,恐怕比一张名画还贵,因为它是作为艺术品被保存下来的。
我们都知道《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但不查的话不一定知道是你画的,但日本的画家就不会这样,而是像明星一样。我们都是幕后的,手冢治虫很有影响力,被称作“日本的迪士尼”。到哪里人们都认识他,他确实很特别,不像我们穿差不多的衣服,他就戴个法国帽,别人一看都能认出。而且他的漫画作品在报纸上也经常出现,他也成本成本地出了很多漫画书,人们都对他印象深刻。而我们很少宣传,问起《大闹天宫》谁画的,谁是导演,大家都不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不宣传个人,比较低调,不提倡个人突出,大家一起干的,是集体的智慧。当时加班、或者画得多也没有经济上的补贴,唯一欣慰的就是觉得达成了理想,有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