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名家 >> 万籁鸣:几次与历史失之交臂 |
接拍动画片《大闹天宫》那一年,万籁鸣已经60岁了。
此前,他开创了中国动画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然而真正让万籁鸣魂牵梦绕的动画形象,是《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20年前,如果不是电影商毁约,这一形象恐怕早已被搬上了银幕。正当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之时,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推出的《白雪公主》风靡了世界。
“哀莫大于心死。”万籁鸣在回忆录中写道。深深绝望之中,他移居香港,只落得当布景设计的境况。那些曾追随他的同行也因生计所迫,纷纷丢掉画笔,转而在电车上卖票、蹬三轮,或在街头摆弄剪影。
直至195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邀请万籁鸣担任艺术顾问,他才重拾生疏的画笔。这段时期,他作品极少,偶尔在宣纸上画几笔,也是和年轻人“闹着玩儿”。他被称为“大万老”,成了后辈眼中的“老顽童”。
5年后,上美厂厂长找到他,商议拍摄那部搁置在他心头已经太久的《大闹天宫》,并为他配备了一个在今人看来简直超豪华的班底: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创者张光宇,《简爱》中罗切斯特的配音邱岳峰,以及日后导出水墨动画经典《小蝌蚪找妈妈》的唐澄……
对此,担当总导演的万籁鸣又说出一句话:“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让国画像电影一样“动”起来,是万籁鸣毕生追求的目标。20岁那年,这位商务印书馆的插画师,在上海城隍庙头一次看到西洋镜。这个投枚铜板就能看到活动图片的黑匣子,一下激发了他创作动画片的灵感。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万籁鸣特意写信给美国知名的动画公司,但一直没有回音。于是,他和两个兄弟在弄堂租了间7平方米的房子做实验。每到夜晚,厨房的煤炉被搬走、窗帘拉上后,狭小的屋子就变成了暗房。
从编剧、导演、造型,再到拍摄、冲洗、放映,全是自己动手。1926年,这间小屋里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而从那一刻,到《大闹天宫》被搬上银幕,中间相隔了37年之久。
《大闹天宫》至今被奉为国产动画片经典,从筹拍到制作完成足足用了4年,仅剧本就耗费了万籁鸣半年多时间,手工绘制用了两年多时间。其中光是“美猴王”的形象,中途就变了无数次“脸”。为了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他特意派人上京“求神”。京城大大小小的庙宇,没有一处没留下过剧组人员考察的足迹。
有时为设计一个动作想得入神,年过六旬的万籁鸣,会顺手抄起一根梢棒,在厂院里和年轻人挥舞起来。一次不慎掉入水池,他乐呵呵地站起来然后郑重其事地叮嘱年轻人:“谁也不要告诉我老伴儿,我裤子湿了。”
试映那天,听着铿锵的锣鼓,看着腾云驾雾的孙大圣,这位64岁的老人激动地哭了:“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这部长达70分钟的动画片上映后,立刻引起国内外轰动。法国《世界报》称其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而这一点恰是“迪斯尼所做不到的”。即使在今天,该片每年的发行量仍居上美厂前三名的行列。
一部为国人捧回无数国外大奖的国产动画片,曾让万籁鸣体验过了却夙愿的欣慰,但同时也给他带来过可怕的灾难。“文革”期间,有人质疑,这部片子借古讽今:因为玉皇大帝嘴下有颗痣,而毛主席下颌也有颗痣,孙悟空到底是在反谁?万籁鸣因此遭到隔离审查。
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万籁鸣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后,已经是一位垂垂老者。此时,铁臂阿童木正在国内风靡。一日,日本动画始祖手冢治虫来华访问,唯一的要求是拜见万籁鸣。他坦承,铁臂阿童木是受了“孙悟空”的启发后创造的。见面那天,万籁鸣画下孙悟空,和手冢治虫笔下的阿童木紧紧贴在一起。
眼下,当日本动画形象飘满中国的大街小巷时,这幅照片静静地挂在上美厂的会客厅里。
“我们这一代人,您是再也揪不回去了。”前任上美厂副厂长张松林在家里看儿孙们迷恋外国动画,默默接受他们的话语。
当年参与制作《大闹天宫》的严定宪深深叹息:“那是一个没有经济观念的时代,那样的影片只能出现在那样的时代。”
一位研究者也唏嘘不已:是啊,让张光宇设计美猴王,让李可染画牧童,这样的事情,在如今大师画作寸纸寸金的年代再也不可能发生了。而一部动画片竟要打磨4年,今天哪个投资商有这样的魄力和耐心?“中国动画片早已迷失在飞速发展的动画技术中,万籁鸣那辈人那种民族化传统不会再有人延续了。”他说。
当然,万籁鸣本人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如今,他躺在上海西北部的福寿园里。墓碑是一卷展开的胶片,云雾缠绕的花果山中跃出孙悟空。只见这位大圣,手持金箍棒,眺望着远方。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