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名家 >> 孙立军:使命从感动开始 与梦想一道 |
“我一直是一个奔跑者。” 孙立军回首自己的职场人生时这样说到。由他担纲导演的动画电影《小兵张嘎》去年8月荣获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荣誉奖——电影华表奖。
自1999年开拍到2005年完成,六年来,《小兵张嘎》动用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众多创作人才,创作队伍最多达到600余人,剧本修改了18次,投资总额共计1200万元。对《小兵张嘎》的重新演绎,孙立军极为慎重。“嘎子是三代人心中的英雄,剧本改变大了观众不认同,我们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避免了鲜血场面和暴力镜头,同时加入了很多时尚创作理念。”
“非典”时期,《小兵张嘎》的十几个主创人员在一个旧场棚里与几箱方便面为伴,一天都没有停工,从剧本改编、美术设计到语言动画、后期合成,每一个环节换一个城市,“那时我一个人身兼导演、剧务、司机等多重职务。”孙立军形容《小兵张嘎》的制作期有些“悲壮”,同时,他也将2004年看作是《小兵张嘎》的春天,在剧组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北京市委宣传部、电影局等单位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小兵张嘎》的声音合成期间,于蓝、郑洞天、姜昆、李琦等演艺界知名人士纷纷义务配音,不拿分文报酬。
《小兵张嘎》改编成动画电影的消息一经传出,受到了全球华人的广泛关注。一位素未谋面的美籍华人在跟孙立军谈了30分钟后就拍板投资剧组300万元。“我也是受着《小兵张嘎》影响的那一代人,我相信,动画电影《小兵张嘎》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孙立军至今记得这位投资人的话。
“《小兵张嘎》结束了北京没有自产动画电影的历史。”孙立军介绍,《小兵张嘎》创造了动画电影的六个第一:制作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在疫情期间不间断制作,同时,也是第一个运用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第一个综合技术最高的数字化动画电影,第一部现代主义题材的动画片。
1964年出生的孙立军从小画画。从临摹奶奶的剪纸,到自己外出写生都是他童年中最大的兴趣。 到12岁的时候,小孙立军已经有了相当的美术功底,“过年的时候,邻居们都会来我家索要我临摹的杨子荣画像作年画用。”
1983年自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染织专业中专毕业后,孙立军被分配到当地二轻局工艺美术科负责生产方面的指导工作。
参加工作后,孙立军发现他每天的工作不过就是搜集、整理、登记相关信息,“30天的工作日,除去周日休息,剩下的20多天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不到7天”,工作单调枯燥不说,最使他痛苦的是不能画画,由此,他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一天,在翻阅报纸时他无意中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招生广告。“当时对动画也没什么认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孙立军报名参加了考试。“我只想做个画家。”与此同时,他也去应聘了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当教师一方面可以教孩子们画画,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继续搞创作。”当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和学校教师的录取通知书同样摆在眼前时,孙立军选择了继续深造。
孙立军坦言,作为艺术类的学生,在入学之初,他也像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样, “多少有点儿‘愤青’”,但是电影学院的两位老师使他彻底走上了动画之路。
日本动画专家持永只仁是孙立军的启蒙老师。谈起这位外籍恩师,孙立军感慨颇多,“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他就教大家削铅笔,而且还教我们叠一纸盒,把擦过的橡皮屑装进去。”“这不只是在削铅笔,也是在创造笔的生命力,是思考的过程。持永老师的这句话20年后还让我受益匪浅。”正是因为受老师的影响,才让孙立军形成了现在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另一位老师就是《三个和尚》的导演,当时动画专业的外聘授课教师——阿达。阿达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是在带我们班的时候去世的,他的离去让我明白了一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敬业,也是一种崇高。” 孙立军表示:“阿达老师去世后,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对动画的认识也有了彻底的转变。”在接下来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他把被子搬到教室,就放到动画桌的下面,每天泡在教室里学习,实在困了就在桌子底下睡会儿,醒了再接着学。“那会儿动画专业本科班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最后大家都把宿舍搬到了教室。”
1988年孙立军毕业后留校任教。此时的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包括他在内只有两名专业教员。“对动画专业的热爱让我选择留校教书。”可留校之初,他却面临着“无人可教”的尴尬局面。
当时的动画教学刚刚起步,全国也只有上海电影制片厂一家单位需要动画人才,由于行业所限,1990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只招收了8名学生。种种现实令孙立军非常迷茫,“我还要继续做老师吗?去做导演是否更能体现我的价值?”同样,出于对动画和教学工作的热爱,他选择了坚持。
2000年对北京电影学院和孙立军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其间,动画专业从美术系分离出来,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动画学院,孙立军也成为国内首家动画学院的院长。
自1996年后,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在不断扩大,招生时间也由原来六年一届变为每年一届。这一举措引起了一些老专家们的担心,招的人太多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电影学院的声誉?面对专家的质疑,孙立军认为,动画专业哪怕半年招一届,只要不违反教育规律都是可行的。“国家对动画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可从50年代到2000年,上海动画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5个人,广东1个人,天津连1个都没有, 1/3的毕业生都流失国外去了。电影学院动画专业要还像以前那样全国就招8个,怎么满足需要。”
事实证明了一切。自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全国先后有200多家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教育内容也逐渐跨度到动画、漫画、游戏、表演、配音、市场营销和产业管理等各个方面。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内动画人才正呈爆炸式增长。
现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在原有动画艺术、漫画设计和制作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又增开游戏设计、电脑动画特技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此外,还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互动实验室。成立五年来,动画学院培养了国内兄弟院校近80所大学的老师,已成为动画行业的“排头兵”。
孙立军告诉记者,“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动画大国都等着占领我们的动画市场,所以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他表示:“我们需要有蕴涵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作品。弘扬民族精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动画创作人员的使命。”
“在动画行业竞争的大背景下,别人在走的时候,我们要拿出跑的姿态; 当别人在跑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奔跑。” 在孙立军眼中,与其他文化产品不同的是,动画产品的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少年儿童,在文化、精神理念的传递方面,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