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家园  动画人最专业的动画理论网站。
高级搜索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名家 >> 动画人手札

动画人手札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出处:互联网 作者:A唐唐 日期:2006-2-25 12:47:17 3D MAX 动画制作教程 | 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 | 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 | Photoshop入门与进阶实例
引子

 

  “想做动画师吗?快到北京来!”““高级动画师年薪10多万,中级年薪5-6万,一般的员工年薪也在2-3万。动画师是个既能创造乐趣,又能谋生的职业,快来加入我们吧。”……

 

  翻开报纸,无意间看到招聘动画师的广告,醒目的标题只刺我们的眼睛,因为对于一个动画人(制作动画片的人,我们一般简称为动画人)来说,没有比看到一个如此亲切的广告更让人心动的事了,当我们脆弱的神经再次被拨动的时候,心里油然而生出许多感慨:有多少人知道动画是怎么一回事?动画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而如今做动画会是什么样子?……

 

  )

 

  想做动画人

 

  小时候我们会对许多事情感兴趣,比如一张卡片,一本漫画书,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到6:30守在电视机前,守候着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动画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五彩缤纷的童年,很多鲜活的卡通形象仍旧活跃在我们的眼前,每当我们看见他们的时候,就忍不住会笑。

 

  长大后看动画被人看做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总也想不明白,喜欢就是喜欢,为什么还要偷偷摸摸的才行。因此,当我听说要召动画师的时候,居然想都没想就去报了名,报名之后才知道要考试,这才傻了眼。

 

  想做动画人,入门还是很容易的事。如果你会速写,如果你不想有更高的理想做原画师的话,你甚至可以一切从头开始(也就是说从学习绘画开始),这不是什么秘密,动画加工最低级的画工有许多人都是从各行各业转过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水作业,与一般的产业工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你千万要记住了:想要做个真正的动画人,确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动画是一门新学科“入门容易。出道难。”

 

  考动画师究竟要求考些什么?这是许多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如果考入后直接参加培训,只要考速写和素描。如果你想一加入就上岗的话,那必须还要有空间概念(透视,结构),人体动态结构要很清晰,最关键的是熟悉动画制作。不如让我们来看看原画师的考题就可以对动画师的水平要求有个初步的了解:

 

  考题1:要画出一个拿着大锤砸木桩的人的动画镜头。(你必须知道起始动作,预备状态,身体的运动状态,力道,时间,速度……)。考题2:一个人围着圆圈跑步的镜头。(这主要是考你的空间结构和节奏掌控能力:如何在相应的时间内跑完全程而又自然流畅)。考题3:一个人从左门跑入、跌倒,爬起,然后从右门跑出(这是综合能力的测试)。

 

  如果你想直接进动画公司,那么你一定要具备绘画基础和动画知识(动画公司不负责培训,而培训的事情都交给了培训学校或基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培训教师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遇人不淑,则是劳命伤财),有很多大型的动画公司没有最基本的动画加工部门(加插中间画),这种活一般都外发给各个动画工作室来完成。动画公司的制作部门(也就是常说的一制部门),只有设计稿,原画和修型部门,因此你只能考相应的部门,这就得看你的实际工作能力了,文凭和经历在这里都不太重要,这也许和我们常说的起点低有关。

 

  对于喜欢动画却没有动画基础而又想入行的,只能从工作室做起,从最基本的学起,很多动画人的第一步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个阶段千万不要考虑赚钱的事,多想想如何能学到最多的东西。一般工作室的老板是不会培训新人的,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作修型(作监)甚至作二原(原画的初级),工作室最能培养人,对于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据专业人士称:“想当一名专业的动画人才,是相当不易的。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严格训练。第一阶段是二维动画创作,包括故事板绘制、原画创作、动画绘制、人物、脚本、分镜、构图、造型、场景设计、人物与动物动作及运动规律等;第二个阶段,是三维动画创作,包括建模、材质、灯光与宣染、基础动画、角色动画等;第三阶段是影视专业课程,包括动画剧本创作、导演理论、表演艺术、视听语言及影视后期等。”

 

  “好了,欢迎入行!”当你考试成功后的第一句话如是说。

 

  是的,“欢迎入行”,多么亲切的话,美梦离我们如此之近,让我们为此激动和忐忑不安,今后的日子会怎样呢?我们期待着……

 

  学习历史

 

  第一天的培训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东西:

 

  入行的第一步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当然是历史——卡通动画的历史。

 

  “如果你连历史都不了解,你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动画人。”培训老师的第一句话常常这样开头。什么是卡通Cartoon,卡通就是活动的画面,那么不动的呢?哈,那就是漫画了。这么简单的解释,够经典。

 

  从盘古开天以来,人类就在不停地尝试,希望自己的画有动作。在法国一个洞穴里有一副画,是条多只脚的牛,因为这些脚的位置在变,因此看上去有动作;而更早的传说是在一座有立柱的古希腊神庙里,在每条走廊的尾端有着希腊战神的雕像,这些雕像的手一个比一个高些,当人驾战车飞驰而过时,往走廊看下去。这雕像似乎在抬手敬礼;埃及人试着在在一栋建筑物里的画板上,形成一些动画,他们画了一系列不同姿势的摔跤手,就象动画一般,印度女神同样的也有多只手臂……这些历史在书籍上是查不到的,所以在我们听来是那么得有趣,我们的心也跟着卡通的历史一起前行。

 

  “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年轻的物理学家,坐在大海的彼端目不转睛的望着夕阳,久久的----忍着剧痛,直到双目失明。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巨大的光轮在一片黑暗中仍然耀眼的停留在目前。“视像能够在一段时间里残留于人的视网膜上!”就在这一刻,电影的原理产生了。”电影和动画息息相关,说得真没错,就象我们现在看的一些大片里经常会看到动画的影子:《黑客帝国》系列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的《攻壳机动队》,美国的沃卓斯基兄弟也承认,《黑客帝国》在若干想法上,套用的都是日本这个动画的情节,甚至连片头弹出字幕的方式都和《攻壳机动队》一模一样。《侏罗纪公园》、《第五元素》、《泰坦尼克号》这些影片中逼真的恐龙、亦真亦幻的未来城市和巨大的“泰坦尼克号”让人沉浸在现代电影所营造的“真实”世界里的时候,谁又知道有多少电脑动画大师的努力……

 

  学习历史,也为了我们更好的展望未来,至少可以让我们对卡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1800年代中期,有一个名叫EARDWARDMUYBRIDGE的人,他做了一连串的试验,用静止的摄影机试拍马的漫跑动作,当时对马脚抬高地面有不少的推测,现在他成功地拍下一整段的连续动作,以投影方式发表成果,用一种装置,能转动一连串的玻璃幻灯片,在幻灯前以每秒二十四张幻灯片的速度呈现,这是第一次看到的动作影片,但很不幸的,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放映相同的幻灯片,在电影发明之后,大约在1910年,有个角色叫Gortie的恐龙出现了,他被画好,拍成影片,并放映出来,观众看了之后都蛮喜欢的,卡通于是诞生了。

 

  “动画之父的科尔,离开法国高蒙公司来到美国发展他的电影事业,科尔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位特技摄影师,发明了逐格摄影技术,使用这样的技术可以令物体完全按照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摆布。科尔便将它运用到活动的系列绘画中来。于是,科尔发现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实现人的任何想象,有着无限的创造力。以后他不断的创造再创造,一生创造了上百部动画短片,探索各种的可能性。最后他说:“做动画的人是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世界,而实拍的电影则是捕捉现实。”科尔一语道破了动画的本质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和捕捉。”

 

  1920年之际,有位崛起自美国西部的年轻人,为卡通带来许多新概念,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当1930年声效出现后,迪斯尼是第一位将他用于卡通片里《威廉号船长》的人,在彩色电影之后,他几乎完成了《花和树》这部片子。1930年左右,“米老鼠”风靡世界,曾一度成了动画的代名词,几乎可以说全世界大多数观众都是从米老鼠起才关注动画的。

 

  “而迪斯尼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商业运作,实际上《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创作了很杰出的动画电影,如英国,法国,前苏联,中国等等,但是,大多由于不注重商业运作的原因,许多作品在世界上鲜为人知,或者没有迪斯尼的影响广大。尤其是狄斯尼乐园的建造,令全世界更加瞩目,并竞相造仿”

 

  动画是什么?“就是呼唤成人即将泯灭的梦想,回到童心的本初看世界.”(迪斯尼语),那么动画也就成了世界共有的梦想。

 

  历史是人创造的,世界动画的历史充满了神奇和想像:

 

  就象美国出品的许多经典动画:《木偶奇遇记》、《小飞象》、《小鹿斑比》、《米奇与魔豆》、《狐狸与猎狗》、《小飞侠》、《101忠狗》、《小姐与流浪》、《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睡美人》、《石中剑》《森林王子》……,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动感人的主题,推动了这一梦幻电影的发展和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的动画技术的诞生,伴随电脑全三维动画电影的发展,商业电影的主流中必不可少的出现了动画电影的身影,伴随着大荧幕上第一道曙光地升起《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鲨鱼黑帮》、《恐龙》、《泰山》、《超人特攻队》相继横空出世,好莱坞动画片开始引领一个新的世纪。

 

  1943年,一个日本孩子在电影院看了一部来自中国的动画,深受触动,决心创作出日本的动画世界来,于是,历史的第一页揭开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在中国也大名鼎鼎的手塚治虫,铁臂阿童木之父,而他看的动画,就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万籁鸣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说来讽刺,据说《铁扇公主》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宣传抗日,结果却影响了一个庞大的动画帝国的诞生;随着新生一代的长大,日本动画开始崛起,20世纪70年代,其动画片作品以巨大的数量、鲜明的民族韵味与独特夸张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动画片影坛独擅胜场。近年来,日本动画片不仅席卷亚洲,而且屡屡打人欧美市场,取得不凡的业绩。从较早的《阿基拉》《攻壳机动队》到近年来好评如潮的《幽灵公主》《宠物小精灵》(又译作《口袋妖怪》)、《千与千寻的神隐》等,在欧美都广受欢迎。其影响力直逼动画片王国美国。

 

  各国动画历史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类题材层出不穷,在动画历史中,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姿,曾引起过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雁阵》、《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也都给世人带来美好的回忆。据统计,从1922年万氏兄弟生产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起,至2002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片1168部。1990~2004年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没有再出现过扬名世界的作品,中国动画成了找不到北的主。

 

  我们学习历史,很是遗憾的发现中国动画的没落,甚至还谈不上发展的没落,没有了精神和内涵,有的只是盲目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动画将何去何从?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入门第一课

 

  学习卡通动画的历史,让我们对动画的了解更深了一步,甚至开始有了一种责任感和压力。其实还谈不上民族自尊心的问题,更多的人只是一种对动画片的喜好,和对改善生活地盼望,民族振兴离我们还很遥远,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我们的能力所能改变的。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只有天知道。

 

  “万丈高楼平地起”,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开始学习的时候,才真正明白我们该做些什么:

 

  首先明确的是我们不会去学创作,更多要学的是如何把别人的构思变成完整的影像,俗称加工片。(知道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动画技师,而没有创作师的缘故了吧。与各类院校一样,更多重视的是对技艺的培养,但这也很重要,你说是不是?)

 

  学习卡通要对卡通门类,现状,人员种类,部门分类,卡通流程有个了解,说是全新的学习,一点也不为过。

 

  动画公司一般分为两大部门一制部门和二制部门,一制部门负责动画的前期工作,分管资料、整理,构图、人物、背景、导演、原画、作监(修型)、动画,动检,检查等事情;二制部门负责动画的后期工作,分管着色、合成、摄影、特效、配音、剪接等工作。

 

  动画片风格多种多样,主要分为艺术片,动作片、和可爱片:艺术片一般所说的是电影片,象《狮子王》、《千与千寻的神隐》,有较高艺术要求和画面品质;动作片象《攻壳机动队》、《恐龙》,感觉画面在动,很有力量感。可爱片象《淘气小兵兵》,人物造型可爱。其实动画片的种类非常多,我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常见的例子,事实上还有许多不常见的动画,如:《小鸡快跑》的偶片,俄国的油画片,德国的象尖刺风格的卡通,剪纸动画,玻璃动画……因此我们为了搞清各种风格的影片,居然花了许多天来看动画片,现在的培训可能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更多的是急功近利地猛灌,也许连这也省略了)

 

  每位动画人制作一个镜头时都会拿到相应镜头的律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表,摄影表左边是镜头要求,导演把时间、动作,特效要求写在上面;紧靠要求的是口型、声带,对白,声效指示,人物说的话都有相对的字母对应相对的口型;记得曾出现的一个笑话,有个画动画的小伙子,为了想多赚点钱,就把律表给改了,最后出片的时候没有对话声,却见人物拼命地动着嘴巴,可笑又可气。律表右边则是动画,功能相当于Flash里的层,原画画出关键张,动画画出中间张。

 

  不了解动画的人对动画都有个误解:你不是说动画是每秒24张吗?是不是画动画就是每张都画,而每张都只动那么一点。这话不对,动画的基本要求就是用最少的张数画出最流畅的动作,除非是艺术片,有时24张画张张都是原画,而画的变换幅度相当大。就拿眨眼来说,通常是三张画搞定,一张睁眼的,一张闭眼的,一张半睁半闭的;走路一个循环最多十几张,而走路有时要走几分钟,若按每秒24张画那还不把人给累死?一部片子得画多久啊?!

 

  魔鬼训练

 

  不做永远不会明白做动画人的困难,不是讲的财力,而是讲的我们自身的悟性。

 

  真正开始学习动画的时候,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根据每个人资质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画一套把手从身后挥到镜头前的动作,每个人挥得都不一样,从下而上的,从上而下的,横挥过来的,简直是千奇百怪,而挥动手臂的时候身体的摆动幅度、力度也不尽相同,很多人不知道该先动身体的哪一部分,而头要么不动,要么动得眼花缭乱,眼睛、鼻子、嘴巴严重变形,恐怖的可以骇人一跳。而脑袋上的羽毛却象钢板一样直挺挺地横来横去,知道的当它是羽毛,不知道的以为是钢刀。

 

  而画走路、跑步就更奇怪了,虽然说最基本的动作就那么几个,但要你画出各种要求就很难了:比如,蹑手蹑脚、小跑、快跑、昂首阔步、边嗅边走、正面的、侧面的、斜插的……花样多多,只弄得人头昏眼花。最可怕的训练是你能完成各种规定动作,却不能保证人物的大小形状不变,往往是人物活动到一定程度后,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另一个人。

 

  如果一个动画师画出的动作不交待清楚,画面就会很难理解,他的手里怎么会突然多块饼?他要干什么?人物头部转动时是否让眼睛先确定到转动方向后再做头部运动?或是先闭上眼睛,到头部转到位后再睁开?训练时,老师教导我们要特别注意画面质量,整洁之外,还要求线条的灵活、匀称、和准确,甚至精确到衣服皱褶的条数,一根再长的线都不允许断笔或是有连接过的痕迹,而当我们画水、火、烟之类的流动物时,要画出活动的感觉,既不能象棉花般的柔弱无力,也不能象钢板一样的坚硬、呆板。根本不允许死加中间画,使画面看起来机械无活力,而我们总是把握不好尺度:烟和火的上升就象一团团的棉絮无力地在上飘,而水却杂乱无章的毫无头绪地乱奔,更可怕的是瀑布倒流,水波象弹簧一样来回伸缩。

 

  动画不同于常规画的地方在于它的夸张性,眼睛从眼球里弹出来,又收回去;向前行驶的车突然刹车时,车身扭曲向前然后回复原样停止……而我们训练时不但要了解动作的夸张原理,还要掌握力的原理:比如一滴水滴下时,各个阶段的形状和状态;一个跳水的人,在空中什么时候被拉长?什么时候又被压扁?什么时候停留在空中的什么地方?龙卷风是如何运动的;一个滚动的球是怎样运动而后停止的;大理石,其重量越大,行动越缓慢,因为它们动作起来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和力量(还有巨人之类的大物体);而反之亦然,比如小老鼠和气球之类的物体,则要显得灵活快速……

 

  说卡通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真的没说错。

 

  魔鬼般的训练练就了我们神经兮兮的毛病,我们坐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开始分解动作,举手投足时也会不自觉地研究起,该先动身体的哪一部分而后动哪一部分,我们会在照镜子的时候,挤眉弄眼地观察我们自己的表情……“好的动画要赋予角色生命力,传达主情节的引人入胜,正确地描绘,富有感染力、真实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们要试着不让公主有唐老鸭的动作,我们还要试着理解“小鸟不是总是扇动翅膀,它们也会滑翔”。动作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而我们这些大活人却总是会把人物画得不是没有了力度,就是没有了厚度(没有透视效果,而整个人物就会象照片一样平掉)。

 

  另眼看卡通

 

  不是说训练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这仅仅意味着开始。

 

  以前看卡通片我们只是看故事,从没有想过要去看别的什么,通过训练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看构图和动作,看到有些动画片就觉好笑,它们都在怎么运动啊?人可以从画面外突然闪进来,走路象抽筋,抱着一包重物居然象抱团棉花,哇,好爽的镜头,居然是“不动层”(定格的画面,对于用秒和尺来算的原画和作监意味着钞票)。

 

  我们不但在看别人的作品时会产生许多看法,我们更多是在看自己的作品时的感悟:

 

  有一个动画人把两个走路的人画成了两个跛子,因为他们左右脚抬起的高度不一样,所以整个人看上去就跛掉了,看着两个雄赳赳昂首迈进的跛子,不禁让人瞠目失笑;《BOBO》片里有一个镜头,讲述的是上帝引导人民从山谷里走出来,前面的人只能看到脸,而后面的人只有一颗米粒般大,为了省事,动画制作让所有的人一起迈步,如此统一的动作象军队一样,看上去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而我们的国王为了躲避危险,爬向王位后的动作,却又十分搞笑,国王只有手臂运动,而腿没有动作,看上去象个残废;

 

  我们自己的动画有时候看起来很恐怖:一个下楼梯的人象鬼飘一样;分层的不小心让人无端的生出了第三只手;站着说话的两个不动的人的头发却象海浪一样荡来荡去(卷卷发);一个看上去很忧郁的人眼睛却在不停地眨动;象钢板似的浪;不动的火苗,一群骆驼走着走着就少了好几条腿。

 

  动画圈里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人在制作《埃及王子》的时候,有一位动画师心血来潮把一群正在欢呼的人作了点手脚,他让其中的一个人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如果不注意,也许根本看不出来;据画《宝莲灯》的一个动画人说,在她画一群猴子时,她与人打赌说她如果画一只单腿猴的话,没人会看出来,最后,她赢了。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个外行,但只要仔细去看,多少都可以看出些门道来,最不济也可以知道画面养不养眼,也许这就是卡通片的魅力所在,不论你以怎样的方式去看。

 

  好磨人的活

 

  如果兴趣成为了工作,你会不会快乐?

 

  作动画很多人都是因为兴趣而入行的,但当这种兴趣成为了日常的工作,又有多少人能够熬得住?培训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退出,工作时又会有很多人开始抱怨,好像祥林嫂一样,受不了的也跑掉了,因此动画公司的人员流动相当大,动画人在养成了自由的思维过后,也养成了自由的性情。即使不改行,也要在这个圈子里跳来跳去,在苏州有两家大型的台资动画公司,是两家竞争对头,他们之间相距不远,但他们的员工却在经常流动,在两家公司里的员工有多家公司的经历也不足为奇,我有一个同事短短几年内换了七家动画公司,一会从设计稿改为原画,一会又从原画改为设计稿,这样折腾了一番后得出个结论:“哪都一样。”

 

  其实真的是哪都一样,不论你发港币或是人民币,都一样要画稿,都一样计件。

 

  不做动画不知道动画有多磨人。如果你抽到了一卡很难的镜头时,恨不能把自己的头发都揪光,很难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动作的复杂,层数多,而且还包括画面的复杂(线条多),我们曾经为华纳制作的电视片《泰山》里:不但有泰山在运动,还有森林在动,每棵树每片叶子都有动作,既要掌握泰山的形态和动作,还要注意背景的移动,在深圳原画的单价提到了一百多元一秒,还有很多人不愿接这种单子,在上海的动画更是叫苦不迭,而作监部门最后只能硬性分配,每人必须修两卡镜头,才解决问题。

 

  动画有多磨人?说出来会吓你一跳:大浪中欲翻而没翻的破船,船上还有六个东倒西歪的人,他们破烂的衣服被风吹得四处飘摇;五只土鼠追赶两个人《辛巴达航海》(美国);绝对够圆的脸和身体,复杂的盔甲《索尼卡》(日本);与中国的孙悟空、美国的米老鼠同样在德国家喻户晓的本杰明大象,你敢画得不象?《本杰明》(德国),还有沙漠里的骆驼队、毛线片,加粗线条的广告片……动画加工说起来是个精细活,每个结构、每根线条都要交待清楚。有时候一个镜头可以画到要你吐血,看着别人完成了一堆镜头,而你却还在磨着你的这块骨头,那心情一定够糟。曾经有个镜头:一个人站在一块不规则的大石头上,而镜头的感觉要画出人在360度的旋转,当动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人和石头的各个角度交代清楚的时候,这个镜头的石头却被导演给删掉了。

 

  正规的动画公司一般都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如果你不接外单或是加班赶卡的话),做工作室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动画的磨人还在于时间的不定性,什么时候有活就必须什么时候做,如果遇到了今到明走的航空片,那你晚上就甭睡了,有个动画人创造了四天三夜没合眼的记录,还有个动画人画死在拷贝桌上,做工作室的动画人半夜被电话从床上叫起来是经常的事,即使你做完了也不能回家,要等镜头过关才能走。有位做工作室的动画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叫人印象深刻:“半个月来我终于看到了白天,感觉象做梦一样。”

 

  做动画片感觉真象做梦一样,如果没有十足的耐性,千万别入这一行。这种工作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生活的不定性。

 

  国货沦陷

 

  “如果同时给你看欧美片、日片和国产片,你会选哪一部?”经常会有人问到我们这个问题,而我们所选的不说你也能明白,即使看到电视上播放的是我们的制作,我们也不能理直气壮的说那是我们的作品,因为它们的后面署的是别人的名字,别人的国家,任凭国人痛述国产片的没落和外国片的精致,在那些大名鼎鼎的国家和公司背后流着多少我们的血汗,有谁知道?说穿了我们不过只是加工机器,靠我们的劳动赚取中国人自己的血汗钱,而电视台却仍在乐此不疲的引进大量的加工片来刺激我们的眼睛,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像总会令我们感触多多。

 

  有个家喻户晓的预言《做井观天》里说:井底蛙目光短浅,在它的眼里只有井盖大的那么一片天,想到我们多象那井底蛙,在我们的眼里又包含了多大的天空?回过头看我们走过的路,除去一长串加工片的片名,我们实际又作过什么?这难道就是我们做动画人的初衷?

 

  在我们的记忆里曾经有过许多精制和美好的回忆,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生动。但是近10年来再也没有什么国产动画片能给我门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动画片,过于重视教育色彩,却往往不知道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使得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画面变得呆板而且面目可憎。想想新世纪的一代将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真让人感到无奈,而一些表现情感的动画片或动画片的情节,又往往太直白简单,甚至还莫名其妙。“究竟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动画的发展,是外在的条件,还是我们本身的疏于思考。我们总不能在人家把我们抛得很远时,才琢磨过味来,象《海底总动员》的主人公一样喃喃地说:“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的……)。”(摘自《触动》)

 

  “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的……。”可是到现在,有谁明白该怎么做!我直到现在才弄清楚为什么现在的国产片会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人物的每一部分都有太多日本动漫的影子,把世界的拿来是否才是中国片的出路呢?!居然还有人说要仿制蜡笔小新?而且有人为此辩解说:日本动漫太丰富了,象金字塔的塔尖,你很难和他们拉开差距,每个漫画家都有日本漫画的影子。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呢?无怪别人会说中国找不到好的原创作品,学得再象也不是自己的东西,看来国产动画似乎真的迷失了方向,似乎越来越看不清自己了。

 

  “一流画技、二流故事、三流经营”,有人为中国动漫业下了如此的评语。中国动漫产业沦为外国动画片初加工的〝血汗工厂〞,而我们只是无数流水线中的一分子,每天制造的大量作品被外国公司拿来掏中国人的腰包,而国内的电视台却心甘情愿地花高价买进,而电视台收购一本国产10分钟动画片最高价只有4万元人民币,而制作最低成本要8~16万元,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能给投资商带来丰厚的效益,迄今为止做动画都是亏的,造成恶性循环,没有人敢投资,为了不亏本只能〝偷工减料〞,减少画面张数,导致影片质量严重下降。

 

  而国内有好几万人在为外国加工动画片,日本叫得响的片子都在中国制作,迪士尼和华纳、米高梅等大厂的加工片也有很多是在中国加工的。而国内言论却大谈国内技术的缺乏,而中国动画真正缺的是好的机制和发现!一边是苦于没有好的剧本和思路的公司,出版商,一边是有着满腹创意和高超技法的动漫人;大家都在摸索着搭上动漫的产业大链,却又都不得法,出版部门不敢担当风险启用新人的作品,新人苦于找不到上道的途径,决策者的创意陈旧,技术落后,也是中国动画没有新意的重要环节。

 

  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中国动画的吧:

 

  “2004年,《梁祝》作为国产动画大片推出,采用国际较先进的“3D+2D”制作技术,人物造型均模仿迪斯尼风格,还添加了流行的说唱音乐,并邀请当红艺人配音,功夫可谓做足。”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梁祝》遭遇了意外的票房惨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老是抄袭,怎么能赶过原创,前有《花木兰》横扫票房,后有《梁祝》跟风,可惜风头已过,没人再想炒剩饭,何必跟自己钱包过不去。上海风华音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群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目标观众定位不明确是《梁祝》遭遇票房“滑铁卢”的关键。《梁祝》故事基于中国妇孺皆知的美丽传说,动画制作水准和音乐也无懈可击。但是,剧中浓墨重彩描写的却是爱情,当然无法吸引儿童观众;而“温吞水”般的情节又无法抓住青年观众的心——两面不讨好,自然备受冷落。”(关于动画的“滑铁卢”)

 

  “反观中国的某些尝试,过分强调本土文化资源,图解式、简单化的诠释传统文化姑且不论,单就制作水平来看,与国际水准不谛天上地下。《宝莲灯》算是倾力奉献的大制作了,其人物表情之单调呆板,场景描绘之简单粗陋,看惯美国大片的观众是无法容忍的。”

 

  “事实上,中国人并非没有能力创建在自己的卡通偶像,孙悟空暂且不论(目前有人更建议拿它做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单是黑猫警长亦曾经在孩子们中间得到了极多的拥趸,并且其卡通形象具有商业化的前景。但是,当孩子们眼界开阔之后,对比世界上那些制作更精良的卡通形象,黑猫警长无疑显得太土且线条过于简单。这很有点全球化冲垮民族产业的味道。”(关于制作品质的言论)

 

  “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曾经左右了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最恶俗的当属《海尔兄弟》,他们以为,把一个中国孩子和一个外国孩子放在一起,搞一点简单的文化冲突和道德教化,便具有了所谓的国际性。可是,至少你们可以先把画面弄得精美一些吧!低成本只能剑走偏锋,拼到最后还是看实力,人力和物力。今天迪斯尼生产一部大片,需要两千人工作一两年时间;宫崎峻的班子制作《千与千寻的神隐》前后花了518天,但是换来了一周票房28亿日元的成绩。世界上很少空手套白狼的好事。”

 

  “但是中国以前的辉煌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中国动画太注重艺术性,或者说是只注重画面的风格,并没有注意到剧本的刻画,很多动画都有着鲜明的教化性,甚至是一个三国演义、一个西游记就足够了,几乎没有别的故事了。这也为后来欧美日本等国动漫作品的进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于制作理念的讨论)

 

  中国现代动画片表面的繁荣是做给人看的,可惜狂吹海吹的结果,只能是抱着屁股上楼……自己抬自己,人们并不买账,更别谈周边产品,怪谁呢?。“虽说进入90年代的后半期的时候,国产动画看似逐渐有了些起色,但是这些起色,并不能真正的把国产动画在一定时间内推到高潮。我们更不应该屡屡夸下海口说什么国产动画已经崛起。要知道崛起是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动画领域内我国的工业机制其实是刚刚起步的,他需要时间。”(南方网)

 

  据网络的调查显示:“现在内地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来自海外,而国产动漫只有〝孙悟空〞孤独一人。内地青少年每月消费的动漫游戏及其衍生产品中,80%来自美、日、韩等国外动漫电游商。美国迪士尼的制版原则就是〝片子是要给全家人看的〞,题材、手法上很有针对性,制作上也极求精良;日本动画则注重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时尚品味。相比之下,内地动画片普遍节奏较慢,缺乏时代气息,故事不吸引人,缺少幽默感。造型上缺少明星,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因而不能形成连续性的效益。”

 

  总是听说要开创中国的动画产业,却总是看不到都开创了些什么?只看见越来越长的国产片,动辄几十集,上百集,能让人记住的故事和印象深刻的画面少之又少,更谈不上什么大制作,《宝莲灯》能算吗?!亏你说的出口。

 

  动画是一门多学科的艺术:要有纯绘画的造型训练,还要有美学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力学,光学,和时间的概念而现代动漫有了计算机技术、材料学、仿生学等多门新兴学科的加入,“这是内地十年一贯制大纲式的动漫教育一时追不上的。”(香港数码娱乐协会主席陶满慈),因此许多新型的技能只能靠自己摸索和跟进,而培训费用的据高不下,入门途径的单一化,也使多数动漫爱好者知难而退,只好自己琢磨,这样又对“人才严重不足”有什么帮助?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动画电影事业人员不足1万人,而真正能独立制作动画片的人才不足200人。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光见打雷,不见下雨。政策出台的不老少:“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电视频道扩大动画片的播出数量,其中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60%……”,可是真正实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据网络报道:“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本意是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国产动画片,然而民营企业对此却未见预想的热情。出现如此尴尬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首当其冲的则是目前国内的各级电视台门槛太高,电视台热衷播放海外动画片,国产动画片近七成在各级省市县级电视台播不出,成为民营企业投资国产原创动画片的最大障碍和瓶颈。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现状是,民营企业生产制作的动画片难以在电视台播出。主动权掌握在播映机构手里,这也是今天一分钟动画片只能卖几块钱的原因之一。有些电视台甚至免费也不愿意播出。在中国,动画播出费最多只有制作费的1/10,播出费最高的中央电视台1分钟仅付给700~1000元钱。与如此低廉的费用相比是高昂的动画制作费,中国平均每分钟动画需要成本大约是1万元,标准要求高的则达上万元。然而,就是这样的制作成本,却仅是日本的1/6、美国的1/9。”“我们不能总是盼望着投资商的钱还没有收回,又盼望着投资商去投第二部。作为中国动画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大力完善工业机制,要把动漫当成一种商品来操作,不需要将动漫永远放在一个固定的情节下进行操作,更不应该将动漫的定位完全放置在儿童的角度。因为这将丧失大量的观众。中国动漫应该学习日本和欧美的工业机制,受众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一部动画当然可以是儿童看的,另一些动画当然也可以是成人看的。总而言之动画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艺术,各个年龄段都应该能在动画里面找到自己。”

 

  低报酬、高期盼的状态和“即想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要求有什么区别?有钱买外货,没钱买国货,振兴动画业充其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国产片还没有喘上气就被踩上一脚,想要翻身,难!想要大制作,难上难!

 

  总是说动画题材要有中国特色,但中国题材做来做去只有那么几部叫得出名的片子,如果中国内地也能出几个象:哆啦A梦、HelloKitty、圣斗士、七龙珠、城市猎人、一休、蜡笔小新、丁丁、Garfield加菲猫、变型金刚、Snoopy史努比……一样生动的动画形象出来,那才真的说中国动画崛起了。中国动画沦陷在日韩,欧美的攻略中,被掠走的不光是国库,还有的是信心和勇气。

 

  看来这不仅仅是做动画人的悲哀……

 

  不做漫画人

 

  我有几个同事原来是画漫画的,而其中有一个还相当出名,电视台曾对他作过专题报道,他拥有许多的fans,但他却选择了作动画,究竟是为了什么他放弃了漫画?他一语道破了天机:

 

  “制作费太高,报酬太低,养不活自己,费时,费力,费神,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当热情化为对物质的追求时,他的思维也会变得机械,只求能满足出版商的要求,何谈创新?而出版商的思维档次又怎样呢?或是以市场的需求来跟风,以求减少风险。

 

  虽然近一时期的各种动漫展览和大赛都火爆一时,但关于我们国产动画片的漫画书出版还是不多。新漫画的创作,一是缺少原创,二是缺少长篇巨著,三是缺少大批成熟的专业队伍。因此,我国原创的漫画小说不多,有影响的作品就更少。目前在我国漫画图书市场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日本等一批外国的卡通漫画书。由于漫画产业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因为它不能为动画片的生产提供大量原创题材。

 

  动画和漫画其实该是一家人,动画的出路也在漫画,没有好的漫画人气,出的动画一般也很难有太大的人气。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即凡是经济发达的,漫画也都发达,在日本,图书市场的三分之一以被漫画书籍和杂志占领,而日本人最憧憬的5项工作中,就有漫画家一行,漫画已经改变了日本年轻一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并随着读者年龄层的提高成为全民文化。在美国,漫画刊物每种发行量都在3000乃至4000万之间,在西德,漫画出版物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在墨西哥,漫画刊物占整个定期出版物的80%。

 

  台湾的漫画大王蔡志忠以他的漫画古籍曾给大陆的漫画吹进一股热空气,但是无法改变的是漫画的重要载体报纸编辑们的不太认同,大陆漫画偶尔发些,也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只被作为补白和活跃版面的消极手段,而漫画更多的被人狭隘地认为是雕虫小技,是绘画之末流。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的漫画主要是配合政治运动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战斗性的,因此在普通大众的眼里只有这样的类型才叫漫画。

 

  虽然近年来有大量的漫画上市,但大多数还是盗版的日本漫画和欧美的漫画,你甚至可以只花3元钱,就可以在地摊上买到经典的日本漫画《阿贡》。而主流市场上也只能看见港台的漫画作品:朱德庸的《涩女郎》《双响炮》《醋溜族》,几米和蔡志忠的系列读本,敖幼祥的《乌龙院》《龟兔赛跑》,马龙成的《风云》,王泽的《老夫子》……想要看大陆作者的作品,只有很少很少的几类,这其中还包括解放前的三毛系列。

 

  中国有一支足以称雄世界的连环画队伍,但并没有谁去挖掘和扶植,眼看着这些人的思维固化在精雕细凿上,甚至不愿造型的夸张和背景的简化,也不想接收电脑漫画的技法;而新一代的漫画作者往往又“缺乏用自己的笔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虽然在绘画技术上有很高的技巧,但是思想和文学素养却没有多么大的改善。”(一家画刊主编如是说)

 

  如果重要的漫画载体的编辑们都这么看待现代的漫画人,那么漫画人的出路只有死路一条。漫画人的大量流失和另谟出路的结局是不是也成为了中国漫画的一大特色。“国家只养着5155工程那五本杂志,半死不活的,你让出版社把漫画改编成游戏,或者出CD,做系列玩具,根本没这个实力,再说你让哪个编辑去搞?漫画人应该像明星一样,有人来给你包装,宣传,你让国内的出版社来包装一个作者,不太可能。”

 

  “不做漫画人。”即有物质上又有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为了画面的品质,所用的工具可能会花掉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生活费,水融性彩铅品质稍好的就要几元钱一根,电脑绘画所用的数位板动不动就要成百上千元,而大多数漫画人却在为温饱而努力,更不用说去买那些喜欢的高昂的精致手办,经济有时候也是主宰命运的主要问题。有时候一副完整的仿3D的CG作品,可能就会花去作者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仅仅是物质上的压力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家长和社会的不认同,媒体的不接纳,很多花费了心血的作品只能被当成废纸被搁置一边,最多只能在网上秀一秀,也就没了下文。

 

  境遇稍好一点的漫画人,可以为特定的刊物和书报画插图,或是四格漫画,很少人会有机会被长篇连载,而出版业粥少僧多的结果只能使又一批漫画人被抛弃,而这又不单单是画功的问题,他还包括更多的人情世故在里面。因此,想加入这个竞争日趋激烈行业的漫画人,除了要有娴熟的设计能力,广泛的软件掌握度,还要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业务网,否则在这个行业里生存起来也会举步为艰。因此有人说,任何一份职业,带有如此严酷的殉道光环与危险,都是不正常的。如果这个产业本身就要做很多违法的事情,很多变通的事情,它是不可能形成一个产业的,民营资本进入漫画风险很大,你要去买书号,还不敢大投入,投入太大,万一被打掉,就前功尽弃了。”

 

  “不做漫画人,做动画人。”也就成了许多漫画人的目标,反正都是画画,这多少都和自己的梦想沾边,何乐而不为?何况做动画的收益颇丰,自己的压力也可减轻不少,如果有时间再画画漫画也不错啊……想法当然不错,因此动画界也多了许多壮志未酬的漫画人,可是,真正转为动画人之后又会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呢?也许只有天知道……

 

  只因为漫画人自己无望,就不去帮助,就这样自生自灭而放弃梦想?!他们也不想,可是他们所能看到的明天太少,而谁又能给他们明天,与其怪罪没有好的动画本子可供作动画,到不如好好反省一下造成这恶性链的根源是什么?给他们明天和希望吧!对于一个漫画人来说:漫画已经成为了血液里的一部分,“不做漫画人。”从骨子里来说,只不过是个气话。

 

  看漫画人如同看动画人的将来,想想一代漫画人从我们的眼前渐渐消隐,心里油然而生感慨。

 

  当新的一代漫画人成长起来的时候,真希望“不做漫画人”这句话不要从更多的漫画人嘴里听到。,

 

  长江后浪推前浪

 

  英雄不问出处,说的是动画人一点没错。

 

  什么人都可以入行,比如设计稿的总监原是卡车司机,修行部的总监原是宣传干士,导演原是股市高手……而有些专业人士却无法适应而被out出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动画行业体现的最为真切,据传宁静,童安格原先都做过动画,他们为什么转行了,不得而知。

 

  老板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才能做个合格的动画人,如果一个镜头不通过,你就会拿不到这镜头的钱,导演会把你不合格的卡斯掉,会让你自己做出你所设计出的怪异动作。曾经有一被从加拿大打回卡的记录,被人骂得狗血淋头,其中的一个特写改了5遍,人都要改疯了。动画行业里的RETAKE(再拍)也被我们翻译成为“屡退卡”,可见动画要求的严谨度有多高。如果你不行自然会有别人接手,所以动画行业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动画人遍布全国,此话当真不假,一个部门就会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动画人,而后继之人却在源源不断的涌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斯在沙滩上。”有人这样形容动画人的新陈代谢。饿的饿死,撑的撑死,同样的行业动画人的月收入的差别以万元计。真正月收入上万的只有一制部门的设计稿和原画,而一制部门的作监和动画一般也要比二制部门的加工人员收入高些,而许多人所说的高薪讲的一般也是一制部门,因此有许多人都往一制部门跑,使得人员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如果动画人上了30岁就会被称作老家伙,那么你离回家就不远了,除非你能当导演或是总监。

 

  动画行业里流传着这样的一个顺口溜:笑死设计,难死原画,修死作监,累死动画,有个比喻:导演是给手纸的,构图是建茅房的,原画是上厕所的,修行是擦屁股的,动画是提裤子的……这只是说笑,但是各个部门的档次也被相应的拉开,为了提升自己的级别和档次,动画公司内部的竞争也很激烈:做动画的想要修型,修型的想要作原画或是设计稿,而原画和设计稿又想当导演。

 

  媒体常说的没有动画人才是不确切的,至少中国动画的加工人员有很多,上海美影厂的一楼是培训基地,楼上作加工,而做加工的人员时间一长就会跑到单价高些的工作室去,而一楼培训好的人员又会补充上来,因此人们笑称美影厂没有好的加工群体,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许多加工片都是国内制作完成的,包括网络动画,华纳公司的,德国的,意大利的,日本的。因此需要大量的加工人员,而动画加工的基地只有苏州,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虽然也有很多内陆城市宣称为动画基地),有些航空片的时间要求,内陆城市往往在时间上无法跟进,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原创片出品,只因为价钱的原因,空喊民族振兴是没用的,动画人首先想的是填饱肚子,无论你是哪里人,没有好的待遇和赏识,想要网住人也不太可能,说动画人现实也好,没志气也罢,同样级别的镜头做加工片的原画可以拿到高出美影厂几倍的单价,想要留住加工人才,只有热情是不够的。更何况动画行业的朝不保夕,做一笔算一笔的思想也是很多动画人的真实写照,在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如何使自己激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动画人优先考虑的事情,好像民族振兴之类的事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动画人只能努力把握的是自己的命运。

 

  长江后浪推前浪,何止讲的是动画人呢?对于各个动画公司也一样:无论是做加工的,还是做原创的;无论是做网络的,还是做游戏的:无论是合资的,还是民营的;无论是上千人的大公司,还是几个人的工作室。都面临着一个活路的问题,就算动画行业再不景气,但是行业的竞争却日趋激烈,每月都会有新的工作室或是公司诞生,每月也会有旧的工作室或是公司倒闭。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在没有大的动画环境下生存,注定只能小打小敲,但愿不要象图书业一样给世人留下及功近利的笑话:《谁动了我的奶酪》,《我的奶酪谁动了》,《这是谁的奶酪》,《不要动我的奶酪》……做出象这之类的动画片来。

 

  CG入侵

 

  如果问做传统的手工二维动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那就是新近崛起的CG(ComputerGraphics计算机图像)技术,CG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大有取代传统手工动画的趋势。“不进则退”是一句颠覆不破的真理。

 

  1980年,梦工厂太平洋数码影像(PDI)开始开发电脑动画软件。1984年,从迪斯尼出来的动画师约韩拉斯特创建了皮克斯公司,自从皮克斯的电脑卡通开始,电脑特技可以将复杂的一切处理的象我们平常的呼吸和走路一样随心所欲,比如飘动的毛发,皱褶的皮肤和衣装。皮克斯公司开创了电脑动画的先河,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越来越趋向于真实,无论从科技含量,还是从情节主题上来讲,近几年的动画片都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带给我们视觉感受的同时,也将理想化的现实融入于虚幻之中,在不知不觉中,让观看这些动画片的成年人发掘出在内心某一个角落掩埋已久的纯真年代。

 

  传统的手绘动画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了吗?现在的动画制作,不单是背景和特效电脑化,人物和动物也逐渐被三维动画模式所取代,2001年以CG技术制作的电影《最终幻想》震撼了全世界,这是史上第一部纯CG的影片,共花费了500多人、4年时间去完成,其中所有的人物、场景、道具的逼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女主角(Aki)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其肌理、表情足以乱真,反映出当前CG创作的最高成就,甚至对真实的演员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恐慌。《最终幻想》中那80万根在风中摇曳生辉的发丝、脸上淡淡的雀斑、和那只堪称经典的魅之眼,都是那么自然的无懈可击。《海底总动员》中的海面浮光,升腾的气泡、涟漪、水波以及五彩斑斓的鱼,构成了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恐龙》片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根毛发的动感,恐龙的脚踩入草地时,草会真的倒下,脚抬起时,草会慢慢挺起来。

 

  伴随电脑全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商业电影的主流中必不可少的出现动画电影的身影(近年来它们总能高居年度票房榜前列)——大人同孩子一样,更加被这种色彩多样、自由的电影表现形式而吸引。三维动画特技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是无可比拟的。《侏罗纪公园》、《第五元素》、《泰坦尼克号》这些影片中逼真的恐龙、亦真亦幻的未来城市和巨大的“泰坦尼克号”让人沉浸在现代电影所营造的“真实”世界里,也带给了我们无比的视觉享受。

 

  据媒体报道:“我国的52集动画连续剧《西游记》绘制了100万张原画、近2万张背景,共耗纸30吨、耗时整整5年。”在迪斯尼的动画大片《花木兰》中,一场匈奴大军厮杀的戏仅用了5张手绘士兵的图,电脑就变化出三、四千个不同表情士兵作战的模样。《花木兰》人物设计总监表示,这部影片如果用传统的手绘方式来完成,以动画制片小组的人力,完成整部影片的时间可能由5年延长至20年,而且要拍摄出片中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场面,是基本不可能的。

 

  CG技术不但给动画电影提供了制作更加宏大立体视觉效果的广阔空间,同时也给实拍电影在神话科幻片领域提供了创造逼真的幻想世界的可能。电脑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想像力和艺术才能的新天地。韩国的《晴空战士》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影片最重要的突破,在于画功的精湛和视觉效果的创新。由于本片是运用2D+3D+微型图象合成技术拍摄制作,融合了三种技术的优点,使本片在视觉效果上,产生了以往动画片没有的全新感觉。运用2D技术制作出来的画面保持着手绘的灵动,3D技术的加入则使影片的画面更具立体感,全方位的镜头捕捉和精准到位的镜头转换使影片异常生动逼真。在细节处理上使用的微型图象合成技术,则使它的细节视效栩栩如生。

 

  而中国的CG动画制作又如何呢?“现在,对电脑动画相关技术的研究在国内科研机构已经广泛开展起来。各个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制作中心,电脑动画制作公司也从无到有,数量稳定增加。但是我们的制作水平还远远跟不上国内市场的需求,首先在数量上我们的动画还远远不够。其次,在质量上还缺少精品。迄今为止,国内的动画产品还没能在SIGGRAPH等国际性比赛中获奖。”

 

  2000年11月,中国推出了第一个虚拟偶像Alan,200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首个CG主持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CG作品出现,我们期待着……

 

  )

 

  风云争霸的世界动漫

 

  如今的动画片,不单只依靠CG技术,还加入了大量的人文主题:《玩具总动员》中的团结互助;《怪物史莱克》中的颠覆传统;《小鸡快跑》中的反抗;,《千与千寻》中的探寻;《岁月的童话》中的怀旧;《父与女》之中的亲情……而每种主题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只要有内涵的主题才能打动人心。如今的动画片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正义邪恶,英雄美女的主题,如今的动画题材已是闻所未闻,颠覆传统的题材也大量涌现出来: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嘴里吃的、水里游的,凡是人们能想到的无不用其及,而动画片也更充满了人性和情趣。各个国家的动画都公司挖空了心思进行创作,使得世界动画的争斗硝烟四起

 

  二次大战摧毁了动画卡通的商业发行和制作管道,但是世界市场的分裂却有另外一番意义,不同的国家地区开始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动画形式。

 

  

 

  首先是大量经典短篇的出现:韩国的《美丽的日子》;巴西的《乔治骑士》;葡萄牙、比利时的《亚瑟》;伊朗的《小心》、《树林》;捷克的《媒体》;丹麦、荷兰的《转轮》;澳大利亚的《嘘》;俄罗斯的《玻璃交响曲》;波兰的《楼梯》;南非的《节制肥胖和衰老》;前苏联的《伊卡洛斯和先哲》;乌拉圭的《我们的小天堂》;加拿大的《挤》;法国的《狂欢节》;意大利的《盒子里的生命》;前南斯拉夫的《好奇》;德国的《阿史曼德王子历险记》;特别要提到的是《麦兜-菠萝油王子》是香港本土精心打造的动画片。在香港并不发达的动画电影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世界的动画发展风起云涌,据最新发行的《日本出版指针年报》统计2003年度的数字,日本的本土电影总票房收入3600亿日币,电玩软件市场总收入3815亿。《攻壳机动队Ⅱ》和《豪尔的移动城堡》分别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参赛。《千与千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而《攻壳机动队Ⅱ》、《蒸汽男孩》和《豪尔的移动城堡》共有的与过去在美上映的日本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三片的背后都有大电影公司撑腰:《攻壳机动队Ⅱ》的背后是梦工场、《蒸汽男孩》背后是索尼、《豪尔的移动城堡》背后是迪斯尼。动画的产业链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在世界形成。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播映的动画片中,约有六成多是日本制作的,占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份额。在东南亚经济危机时期,日本和韩国是凭着动漫和游戏,走上复兴之路的。除了动漫本身外,在日本,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漫产业”。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目前日本国内与动漫角色有关的商品销售额每年高达两万亿日元左右。电影《黑客帝国》系列公映之后,迅速成为全球性话题,更早的同样主题的日本动画片《攻壳机动队》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连美国的沃卓斯基兄弟也承认,“黑客”系列的灵感来自像日本的这个系列动画。《黑客帝国》在若干想法上,套用的都是日本这个动画的情节,甚至连片头弹出字幕的方式都和《攻壳机动队》一模一样。随着计算机硬件及动画软件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及商业机构加入到电脑动画领域,电脑动画的制作水平也随之日新月异。动画日益形成一个重要的产业,在美国、日本、英国和荷兰这些动画片的制作强国,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更是国民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而在美国,影片《恐龙》在美国上映仅三天时间,票房收入就达到3千8百多万美元。

 

  “迪斯尼”每年以1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迄今已是拥有700多亿美元资产的全世界巨无霸企业;日本动画已经打入美国市场,其出口额是钢铁产业的四倍。动画片《变形金刚》在中国众多电视台免费播放时并未收入一分钱,然而依靠玩具的销售却赚回50亿元。

 

  香港以麦兜为主角的麦唛漫画读物一直是香港的品牌读物,内地时尚青年对它的热爱,来自它的手机铃声。在国内网站的卡通手机铃声排行榜上,有关麦兜主题曲的手机铃声点击率、下载率高居榜首,譬如《我个名叫麦兜兜》、《春田花花幼儿园主题歌》、《麦唛唱ABC》、《大包整多两笼》、《麦兜与猪腩肉》。而在香港,小猪麦兜的肉肉魅力更是横跨音乐、图书以及电影各大领域。

 

  从去年讲述童年回忆的2D动画《美丽密语》开始,韩国动画影片的制作水准就一部比一部精湛,今年五月份上映的《五岁庵》也获得了好评,尤其是那斑斓繁复、绚丽多彩的世界让人迷恋不已。这次选在暑期上档的《晴空战士》,以超大投资倾力打造出撼人心魄的超级视觉效果,更是对韩国动画一次翻天覆地的革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外国动画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壮大,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开始在2004年有所动作:举办了首届网络原创动漫大赛。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但这至少也是一个开始。

 

  外国人念中国经

 

  日本人画梅兰芳,美国人画花木兰,德国人画十二生肖……在开发本土文化中,我们的深度和力度,也开始落后于国外同行,是我们的步伐太慢,还是我们的思维太拘谨?“凡是能够想到的都可以成为画面”,这是外国同行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美国动画,中国英雄!”《花木兰》中“辨雄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经典却被美国人演绎了出来

 

  而据网络报道:“日前,日本漫画作家上田宏发布了他的漫画作品《武神戏曲》,梅兰芳成为书中的灵魂人物,他和他的京剧科班成为故事围绕的中心。从精致华美的人物舞台造型,到虎虎生风的武打动作,上田宏都做了认真的研究。《武神戏曲》仿佛让人回到京剧在中国的辉煌时代。而章节之间穿插的京剧趣味知识,让读者了解到什么是“生、旦、净、末、丑”、京剧如何发源等等。”,“日本人画《三国演义》是用日本人的眼光将中国文学名著改编成日本漫画……这些作品即使他们经过加工,但是采用的却还是中国的素材。日本动画片就做得非常认真,音乐也很棒,有一部《三国演义》,比中国人还忠于原著,其中一段主题音乐气势磅礴,被中国武侠剧借用了20年,到现在还在用。”

 

  中国的十二生肖故事同样在国内家喻户晓,但是在外国人的眼中却很有新意,德国人在他们的系列片《傻瓜猫》中,用猫的语言来讲述了这个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令德国孩子了解的甚至超过了中国孩子对这一典故的了解:猫为什么没有排上位,而老鼠却排在了第一?

 

  有一句熟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让我说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们至少知道该念些什么来吸引人的注意力。外国人念中国经,中国人念什么经?

 

  抢断加工片

 

  流动的制作者和外单,就象流动的家一样总是处在动荡之中。对于手绘制作的动画人来说,只要肯作,一般会有活做,但单价会很低,有时还可能结不了钱,拖欠是常有的事,对于流动的人,这是致命伤。所以说做加工片对许多动画人来说都不是长久的事,更何况亚洲各国的积极参与,活也是越来越不好接到。我们都会有被韩国人硬生生抢走片子的事,画面品质没有别人的好,你也无话可说,大公司如此,工作室也就更逃不脱。

 

  “狼来了!”,这话被人喊了多年,可我们却总是在自我安慰:“那不是真的。”,其实狼早就来了。外国加工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泰国,韩国,日本,印度……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引发大规模的抢单风潮,他们会开更低的价钱、做出更好品质的画面来,如果再不行动,不知道还要多久,加工片也会被抢断了。

 

  “在韩国有4万人从事动漫创作,从目前的国际市场上来看,韩国以其精湛的技术成为了世界动画市场的一大供应商和加工商。而且,动画在韩国百姓中非常的流行,这无疑为韩国动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开发,3D动画的发展在韩国有了相对稳定的基础。无论是在剧本的整体构思上,还是人物造型的设计上,都在慢慢突破加工片的影子,逐步完善本土动画的创作风格。3D动画的制作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被人抢断的也许还不仅仅是加工片!

 

  明天的早餐

 

  感情说穿了不过是悲或喜,把真情放进去,总会打动人心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要达到煽情的目的而胡编乱造,想感动谁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管风雨变化和事态炎凉,不变的是那份真挚的情怀。其实,关于动画片,本不应该写下这么多分析性的文字。“动画片很像一个初恋情人,你能说清你到底喜欢它什么?”

 

  动画业是块诱人的大蛋糕,谁都想分一块,自己不闯出去,想要别人送上门,也算是个笑话,明天的早餐要靠自己去争取,总有人会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希望到底是什么?

 

  〝蛋糕虽大,但是味道是别人调配的,连一颗红莓都是人家摆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这样形容内地的动漫创作。现在太多喜欢动漫的人,都很无奈地成为商业动漫公司的一个零件,在机械地工作,而丧失了创造中国动画的梦想。就是这块偌大的〝蛋糕〞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被日、美、韩等国〝切割殆尽〞,如何在这块令人眼馋的〝蛋糕〞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对内地越来越多的动漫人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由于十多年为国外动画作加工留下的〝后遗症〞,由于动画机制的不完善,动漫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蛋糕”被瓜分而无能为力。

 

  理想就象天上的明月,高高地闪光而又遥不可及。我们害怕失去的是否终究会远离我们?我们在期待蛋糕的日子里还能走多远?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能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动画抚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和憧憬也成就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抚慰那些纯真的心……

 

  动画家SuzieTempleton曾说过:“做动画,就象拿着一部望远镜,在荒芜的沙漠里寻找生命的奇迹。动画是我为之探寻的梦,我深情呼唤他,他会带给我希望和力量。”

 

  动画世界充满了想像和梦幻,如果你还对那个世界充满热情;如果你还想尝试着去创造那些美妙的东西;那么——去做吧,去做吧!去做你们心中想做的……
责任编辑: brahma 参与评论 H网电影院 超爽动漫 电影 | 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 | 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 | 超低价图书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日本的动漫和铁臂阿童木[02-25]
日本动漫:风光产业背后的艰辛[02-25]
日本动漫产业前景黯淡[02-25]
日本漫画:支撑日本文化市场 寄托国民内心渴望[02-25]
经久不衰的日本漫画[02-25]
漫画《风云》改编网游将在北美运营[02-25]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创作说说(旧版)|标志大全|友情链接
动画创作家园QQ群①:2444514(满) QQ群②:15363563(满) QQ群③:48533909(满) QQ群④:44832229 (满) QQ群⑤:43100861 (满) QQ群⑥: 48773990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冀ICP备19004920号-4
如果您感觉动画创作家园不错,别忘了告诉您的朋友哦,朋友会感谢您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