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家园

波普艺术与波普代表性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村上隆说“艺术是发挥想象力的生意。” 这两句话很好的预言和说明了这个喧嚣、高速运转、急躁、多样化的世界。波普艺术虽然是诞生于上个世纪中期的艺术风格,但它的高龄却并未削减其对于现下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Pop Art」即波普艺术。POP一词是popular(流行)的缩写,从“POP”这个词本身我们不难理解,波普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流行而取自日常的大众艺术。

在充斥着娱乐精神、消费主义与工业化的20世纪中叶,艺术与文化已经脱离了“精英化”倾向。那些高深莫测且仅仅属于贵族阶层的艺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模糊边界,走进大众的视野。与其说波普艺术是一种艺术门类或者派别,不如说它是大众文化思潮中一场带有政治意味的哲学运动。而艺术家们则是这场运动的旗手。

作为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

▴ 《金汤宝罐头》,安迪·沃霍尔,1962

他的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金汤宝罐头》都采用了丝网印刷的手法和不断重复的方式,这样的创作方式也使得他的作品是可复制和大量生产的。他将自己位于纽约东区47大道的银色工作室称为“工厂”,原创性的灵韵在此不复存在。

▴ 《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1962

安迪·沃霍尔的第一件创作是可口可乐。“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可以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利兹·泰勒喝可口可乐,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没有钱能使你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

他把这样的一个想法带入了艺术创作中:他使大众意识到,原来艺术和可乐、罐头一样,上到总统,下到乞丐,都能一样能享有。

▴ 《美元符号》,安迪·沃霍尔,1981

也许是幼年生长于贫民区的经历,年少成名的安迪·沃霍尔曾多次公开表示对于名利和金钱的热衷。

▴ 安迪·沃霍尔与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他染了一头白发、热爱自拍、喜欢社交,这些都是他将自己塑造成明星的一部分。怪异、敏感、难以捉摸是他在众人眼中病态的部分,但他又是自由、冷静和聪明的,这也是他成为波普艺术重要icon的原因。

活跃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杰夫·昆斯深知“营销”和“流量”的重要性。曾经,在新表现主义艺术盛行的1970年代,他是个完全不被接受的异类,作品的市场反应非常冷淡。

▴《洋红色的气球维纳斯》,杰夫·昆斯,2003

为了继续艺术创作生涯,昆斯去华尔街当起了证券经纪人,正是这一段商海生涯使他保持了一个商业人士精明的头脑和从血液里散发出对金钱的敏感。

▴ 《气球狗》,杰夫·昆斯,1994-2000

他将自己的名字塑造成品牌并且雇用了专门的艺术形象顾问,来帮忙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杰夫·昆斯认为,艺术品在资本主义泛滥的社会环境下无法避免会走向商品化的趋势。

▴ 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

在评论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用尽批判和斥责之词的时候,杰夫·昆斯始终认为自己的作品还是有光与影的存在。

▴ 《凝视球》,杰夫·昆斯,2016

他在描述“气球狗”的时候说到:“它像神话一样。它就像生日宴会上的气球,因为是膨胀着的,你可以想象着宴会就是此刻,而不是20年前。正常的20年前的气球早就泄气了。”

战后的日本社会、风俗、艺术、文化是极度扁平的,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动画始于对于美国动画的低成本模仿,却兴于精致与庞大。二维扁平正是这些卡通形象不变的共同特征,二次元构成了一种介于虚拟世界和三维世界中的微妙区域。


▴ 村上隆的《骷髅头系列》

村上隆曾在他的多次采访中,提到自己对于日本御宅族的观察:这是一群沉溺于漫画、卡通形象、电子游戏的年轻人。他们通过二次元的世界进行自我治愈和现实逃避,沉溺于这种生活状态之中。这不仅是当下日本年轻群体的缩影之一,也代表了日本文化的某种状态。


▴ 村上隆的《太阳花系列》

村上隆通过提取漫画中的形象,将它们所蕴含的亚文化以艺术手法夸张化呈现在西方艺术界面前。从体现性幻想的卡通少女Hiropon到外表可爱却面目狰的Mr.DOB、明艳的太阳花,这些视觉符号已经成为了村上隆的波普名片。

▴ 路易威登 x 村上隆,2003

在时尚界,村上隆同样用幼稚力的内容与“超扁平”的手法一路通关。与路易威登的合作后,村上隆在时尚领域一举成名。高级时装品牌、街头潮流单位、主流说唱歌手等跨界合作的邀约接踵而至,这也使他在潮流界名声大噪。

初看草间弥生的作品时,也许你也说不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圆点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它们就是有一种奇异的美感和安定感。

▴草间弥生的《南瓜系列》

这些圆点出现在几乎所有草间弥生的作品中,它似乎是一种语言,帮助草间弥生向众人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它也是一架桥梁,连接人与宇宙。因为在她的脑海里,地球只是千百万圆点中圆点的一个,人类则是宇宙中的微型圆点。

▴《蘑菇》,草间弥生

那些奥秘的、迷幻的、痛苦的、自由的、抑郁的物质和情感都可以通过圆点传递和表达。

▴年轻时的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对于世人所给予的波普艺术家的称谓并不满意,她认为自己是前卫艺术家:那种从始自终,无论时间推移,永远最有才华的前卫。

凯斯·哈林的表达方式是非常直白的,他画的抽象小人没有表情神态,没有装饰和头发,也没有纹理和花纹。简单的线条和色块使他的作品可爱、简单、抽象却毫不晦涩。

▴《跳舞三人》,凯斯·哈林

▴《无题》,凯斯·哈林

他喜欢在地铁站进行创作,因为这里是最具有大众气息的场域。他希望普通人也能直接的接触到他的作品,而地铁站就是他的实验室。

▴在地铁站进行创作的凯斯·哈林

▴《自由女神像》,凯斯·哈林,1986

如今许多波普艺术作品在拍卖中以天价被买走,其实这违背了波普艺术的初衷。凯斯·哈林始终希望他的作品不要被束之高阁,创作是无法隔绝大部分人的。

波普艺术也深深影响了日本的艺术家。60年代中期,日本设计师横尾忠则以大胆奇异的风格和明艳的色彩设计出的海报《TADANURI TOKOO》,突破了固定的当代图形风格

▴左-《剧团状况剧场“腰巻お仙”》,横尾忠则,1966 ;右-《宝冢大杂志》,横尾忠则,1966

他将日本人内心深处不愿面对的事实,以无法忽视的冲击感暴露到大众面前。

▴忠则为高仓健所主演的电影设计的海报

如果说波普艺术的本源是对于消费主义的讽刺,那么横尾忠则的艺术风格则在当时构成了对设计的批评。

▴横尾忠则HANGA JUNGLE展海报,2017

1945年,9岁的田名网敬一经历了二战的东京大空袭。那时候祖父饲养的金的磷光在爆炸中胡乱地反射,恐怖的体验在田名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金鱼和闪光也成为后来他作品的主要元素之一。

▴ 《镜面》,田名网敬一,2015

他喜欢记录自己的梦境——这种存在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叙事空间,这也使他的作品中充满着荒谬扭曲的幻觉般的图像。

▴ 《此岸空间与彼岸空间》,田名网敬一,2017

▴ 《身体装饰》,田名网敬一,2014

亚洲的波普艺术发展往往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而共生的产物。这些作品直观的体现了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最好的商业是最好的艺术就像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村上隆等人从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渴望,波普艺术家很少能逃脱“媚俗”、“拜金”、“商人”或是“艺术推销员”的负面标签。

▴在村上隆的工作室里,他的助手们正在合力作画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波普艺术家,大多有着相似的经历:一个有着压抑或是极端创伤的童年——贫困潦倒的无名时期——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模式——一举成名。

▴罗伊·里奇特斯坦的波普漫画作品

波普是直接的,它的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从原始感官刺激着年轻消费者的快消费口味。但波普也是欲盖弥彰,它以媚俗去反讽媚俗,得到的往往是一种肤浅的表面形式。

但也是这种奇异而矛盾的特征,使波普艺术带给西方乃至世界的艺术审美观念带来巨大的转变。

它促使艺术家能挖掘探索更广阔的题材,同时使设计师能直面商业与艺术的关系,发现流行文化和商业符号中存在的价值。

如今,消费主义依旧盛行,因此商业与文化、艺术的关系是人们一直思索和探寻的主题。

波普艺术给了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艺术的机会和方法,也给了艺术与商业间的平衡与悖论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文来源: 陈允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

生成海报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