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家园  动画人最专业的动画理论网站。
高级搜索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创作说说 >> 动画赏析 >> 《周传基看电影》有害论
(版主: brahma)

标题:《周传基看电影》有害论

01-25 14:26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周传基看电影》有害论
朋友一直推荐看周传基的东西,也介绍过周传基的讲座碟片,所以一直留意着,终于在网上下载到了《周传基看电影》,共计十一集。
  
  看了之后,觉得有一些想法。
  
  首先,必然肯定周传基的讲课艺术,他的话语很幽默,上课的时候,喜欢瞎掰,讲课内容,可能有一半被这位老人家给瞎掰了,所以,真正的涉及电影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周老光顾着讲电影了,可能不一定能看得下去,他的可爱与妙处,就是他的瞎掰。
  
  从讲课中的内容里,也可以看出周传基心仍未老。很多涉笔成趣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关于女人的。其实,通俗地话讲,一个男人想女人,两个男人谈女人,三个男人骂女人,大庭广众之下,男人不喜欢谈女人的,绝对是少数派。而教授一般掌握着得天独厚的讲台上的权利,谈谈女人,自然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比如,周传基讲旗袍的时候,的确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他说过去女人的旗袍不会开叉到大腿以上,还真的把张曼玉演的《阮玲玉》中的《小东西》与真正阮玲玉出演的《小东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相形之下,阮玲玉的大腿基本没有露出来,而张曼玉则是白花花的大腿,刷拉拉地流出来了,能注意到这种微妙差异的,可能得益于周教授一方面是过去年代过来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周教授处处留神皆学问吧。
  
  周教授还讲到男女的安全距离,不惜做了试验,讲到城市里女人的时尚与开放,等等,这些都使周教授的讲座中,充满着趣味的成份,令人觉得,即使没有觉得拍电影的经验,也至少增加了关于女人的体验。
  
  但是,周传基的讲座中,有很多观点是有害的。我感到有害处如下:
  
  1、周传基的侃侃而谈的风趣性,容易把他的个人魅力加诸到他的电影理解上,从而对他的电影理论产生信赖感。但是周传基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一员,他培养的学生中,大多墨守成规,无法与时俱进,使中国电影如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周传基作为体制中人,是否有责任?尽管他在讲座中评三点四,但是,他自己在这一体制中做了什么?
  
  2、 周传基极其鄙视好莱坞,他号称了解好莱坞,研究好莱坞,所以胆敢大骂好莱坞,而这种腔调,恰恰是电影学院教授的标准腔口。周传基提及好莱坞,就声称好莱坞没有艺术,那么,什么叫艺术?
  
  3、周传基表扬的第五代导演电影,都是不忍卒睹的电影。如他对《黄土地》的表扬,认为这个电影的镜头是开放的,认为张艺谋最好的电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说这个电影的镜头有特点,认为田壮壮的《猎场扎撒》值得看里面的马啊什么的。在周传基的心中,似乎是没有按照观众心理的喜欢与趣味的。
  
  仅就这个讲座而言,周传基称他讲的都是常识,既然是常识,那么,我们就在常识方面反驳一下周传基。
  
  一、 好莱坞电影的本质是“三分法”吗?
  
  周传基在讲座中,把好莱坞电影的技法归纳为“三分法”,就是正打,反打,一个场面的交代镜头。
  
  他用“小和尚”的故事,来讲解三分法的可笑。
  
  周传基讲三分法的镜头时,是建立在他的“开放式镜头”与“封闭式镜头”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的。
  
  周传基把好莱坞电影总结为“封闭式镜头”,所有的人物,都是向着中心,围绕着核心事件。而“开放式”镜头,周传基认为主要出现在欧洲电影中,认为镜头打破画框的束缚,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之感。
  
  这样的分类对不对?
  
  我感到,周传基在这样进行分类的时候,恰恰是把电影看成一种与绘画一样平面的东西。
  
  在周传基的这种理论中,他似乎永远把摄影机作为一个旁观者,因为好莱坞电影有画框,他就认为好莱坞电影是“封闭镜头”,而欧洲电影,随机地表现画面里的人物,就认为这个空间是无限的。
  
  周传基的错误,正是在这里。他把镜头永远看成一个旁观者,远远地站在事件的边上。他这种理论,导致了第六代导演风格的出现,我们在《小武》中,可以看到周传基理论的实际运用,镜头在人物的远处,静止着,观望着,摇来摇去,像一个窥视者,按照周传基的理论,这种镜头是“开放的”,是凡用这样的镜头,就是时空无限的。周传基很欣赏《黄土地》中最后打鼓的镜头,因为在周传基看来,这个镜头是开放的,是纪录片式的,是无边无际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电影还有一种立体空间,恰恰是被周传基鄙视的好莱坞电影镜头,却打破了外在的观望,而是深入到画面里去,把观众带进了画面里面。
  
  周传基理解的电影画面,就像一个舞台,一个绘画,而好莱坞电影,却把镜头放到了舞台里面,放到了绘画里面,因为这时候周传基恪守的是外在的观望,他感到好莱坞电影里的画面,全是封闭的。于是,周传基武断地声称好莱坞电影里的镜头,都是封闭的。
  
  周传基用静止的绘画的经验来移用到好莱坞电影中,故对好莱坞电影的镜头十分感冒。
  
  周传基在讲述开放式的镜头里,用《8 又1/2》来讲解费里尼的镜头风格。比如一个镜头,慢慢地摇过,一路所见,有近景,有远景,周传基就认为这个镜头好,认为十分丰富,是开放式的,但是这种摇动的镜头,缓缓地摇过,不过是一幅长长的卷轴画而已,而电影的真正魅力仅仅是一幅平面的图吗?
  
  如果好莱坞电影处理这样的镜头,它会对这个场景以一个全景,然后把镜头放到这个画面里去,也就是把观众的眼睛带到电影里去,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这才是好莱坞真正的镜头引人的魅力所在。
  
  像最新的好莱坞电影《卡萨诺瓦》中,十分遵循着好莱坞电影的立体空间的概念。比如它表现一个客厅里几个人的矛盾冲突戏时,根本不是中国电影喜欢的外在观望式的冷漠镜头,根本感受不到画框的存在(而这种画框,是周传基喜欢的《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最讨人厌的东西),而是把镜头放置到客厅这一空间里,在人物的运动与形体变化中,展现人物的位置,以及冲突。这时候,观众感到自己没有被摒弃在画面之外,像看一个舞台剧,看一幅绘画一样地冷漠地观看,而是参与到剧中人物的心理体验中去,与他们一起去共同感受现场气氛,这才是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它让观众参与电影,进入电影的氛围中去,而不是中国自命不凡的所谓“开放式镜头”的电影,把观众置于冷漠观望的位置。
  
  当周传基用他的两种镜头判定好莱坞的可恶时,实际上,本质是源自于周传基陈旧的电影理论,或者对好莱坞缺乏真正的了悟与透解。

 
  二、 好莱坞的“正、反打”是依托什么而存在的?
  
  周传基对好莱坞的“正反打”有着非常简单的描述,作为一种电影常识,的确有其启迪处。
  
  周教授讲了一个例子,就是把山上一座庙这样的素材,按照好莱坞的要求拍成电影的话,那么,先是一个大远景,然后就在小和尚与老和尚之间来回正反打。
  
  但是,我们要明白,好莱坞的正反打技术的存在,是纯粹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吗?
  
  “正反打”是一种面容的对应,一个脸对住一个脸,这是周教授看到的表面化的东西,但,这背后的脸部表现是由什么决定的?却是人物心灵的交锋。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正反打的技术,真正的本质是人物对话中的交流与冲突成份。
  
  很难想象,《黄土地》中最后的那一场跳舞的场面需要正反打。它不需要,因为这一段,仅仅是一种情绪的渲染,它没有一对一的反应,这个场面,至多在八路军战士的眼里产生一种气势的感受,而不会边连续不断地给予人物以刺激。
  
  而好莱坞不同,它注重戏剧性,始终让人物处于一种动荡的对抗状态,激烈的戏剧冲突,是好莱坞始终关注的,因为只有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
  
  正是因为人物内在的对抗状态,好莱坞的正反打技术运用得如鱼得水,它在表面上看,是正反打的一种单调的技术,这是周教授看到的,但最终的原因,还是好莱坞的戏剧性需要这种正反打技术相配合。
  
  看看我们第六代的电影需要正反打技术吗?不需要。像贾樟柯的《世界》中,在公园里男主角见到同乡的时候,镜头一直架在边上,镜头里的人物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家常,人物是站没有站相,看没有看相,脚还无事地乱踢什么,对话也是东一句西一句,看似很真实,但是,这里面却没有任何心理冲突,你这时如何用一个正反打的技术,来正二八经地表现出废话?这时候,这种旁观式的镜头,就可以表达画面的无聊与空洞了,如果你用正反打表现这种没有戏剧的一地鸡毛的场景的话,那么,才真正使正反打技术水土不服呢。
  
  因此,我们要看到,好莱坞的正反打技术并不纯粹是一种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与好莱坞的叙事、矛盾冲突等等追求有关的。

219.142.150.* 楼主
01-25 14:27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周传基看电影》有害论

  周教授把好莱坞的正反打技术抽出来,竭尽挖苦之能事,其实按照中国电影中缺乏深刻的戏剧冲突,倒也不怎么用得着正反打,但是好莱坞适应观众的口味,始终把人物矛盾放置在风尖浪口上进行刻划,这才使得“相互对立关系镜头”才能够大显身手。
  
  周传基教授说第五代早期的电影“没有好莱坞,很了不起。”又说陈凯歌也力求没有好莱坞。
  
  不知道,第五代导演对好莱坞的鄙视是幸事,还是悲哀。
  
  张艺谋与陈凯歌的早期影片,只能在圈子里喊好,周教授至今仍然留恋第五代早期的小众的影片。今天的第五代领军人物,加入到商业片的大潮中去,周教授是嗤之以鼻的。但是,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都显出商业电影的功力不足,鄙视好莱坞,导致的恶果,就是张艺谋与陈凯歌拍出的商业片恶评如潮。像《无极》的失败,关键是它的主题是混乱的,根据没有好莱坞的强烈的明晰的戏剧冲突,在这部影片中,陈凯歌的镜头是快捷的,对好莱坞的“正反打”也自食前言地广泛运用,但并没有给这部影片带来好莱坞的技术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充分说明,你采用了好莱坞的技巧,但如果没有一个好莱坞对矛盾冲突的正视程度,并在戏剧冲突上作出符合观众心理的设置的话,那么,你再移用好莱坞技巧,也无法打动观众。
  
  因此正反打是一种技术现象,后面的层面却是好莱坞重视剧本,重视情节,并全力打造一个环环相扣的戏剧矛盾冲突的传统在支撑着。
  
  也许在中国目前的电影中,正反打还是一种奢侈,因为很多中国电影的失败,都是戏剧冲突的失衡。

 
  三、 好莱坞这个婊子为什么能风情万钟?
  
  在周教授的讲座中,好莱坞是与“婊子”画上等号的。
  
  但是奇怪的是,这个婊子却人人喜爱。
  
  不信?
  
  我拿一部婊子拍的《傲慢与偏见》与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看究竟谁吸引人。
  
  我们再拿一部婊子拍的《赛末点》与同样反映男女关系的中国导演拍的《租期》比较一下,看看谁会被电影中的人文精神所吸引?
  
  如果说好莱坞电影是婊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延效应,把中国电影看成是“街妓”、“官娼”?
  
  就像你把对方骂成猪,无形中也是降低了自己的级别,在贬低别人的时候,不是把自己顺带着也骂了吗?
  
  骂好莱坞,的确是痛快,这已经成了电影学院教授的一种共同的特点。
  
  当年电影学院里放映《泰坦尼克号》,学院教授是嗤之以鼻的。
  
  好莱坞是商业,是工业制品,是流水线上的产业,但,工业制品,就没有优秀的产品吗?就影响它的价值了吗?
  
  何况它的流水线,并不是电脑操作的,里面的每一步,都有人脑的参与,那么,好莱坞能把艺术创作用一种流水线生产出来,倒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它的综合技术。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从来是轻商的,似乎一是商品,就是没有艺术的,就是低贱的,就是不动脑筋的,就是**。
  
  然而要打造出一件成功的商品,却要付出许多的劳动,特别是艺术作品。
  
  如果好莱坞电影这么好学,这种流水线这么有效地生产出来,为什么我们中国电影不能引进一套,像宝钢那样引进一套?
  
  我想,即使我们引进好莱坞的流水线,我们也无法引进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引进好莱坞的与内容相合拍的技术。
  
  我们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好莱坞的魅力,可以自说自话地说好莱坞是婊子,但现在这个婊子是越来越风骚,把中国乃至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吸引了去。那么,我们难道还要像鸵鸟一样,看不到这个婊子的敬业精神与风姿吗?
  
  骂一声婊子,我们的确可以闭进小楼成一统,但是,我们却因此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机会。
  
  鲁迅当年说过,良家妇女的竞争对象,是婊子,因为婊子往往领时尚之先,吸引人的注目,良家妇女要留住男人,就必须学婊子的时尚。
  
  但因为我们把好莱坞批评为婊子,于是顿时觉得自己是良家妇女,至少清白上要比好莱坞纯净,至少我们不当婊子,于是阿Q的胜利法成功了,自我心理满足了,于是中国电影虽然鲜见好电影,但至少心理上是快乐的。谁愿与婊子计较啊。阿Q不是很看不起王胡的秃头吗?
  
  周教授一直对电影的本体进行论证,强调电影的幻觉特征。但是,电影从来是一个商品,是一种以情感为杀伤力、视觉为攻击力的商品,这不是一种基本的电影原理吗?
  
  周教授愿意花很大精力,讲述电影的技术特征,但却不承认电影的商业特征。似乎好莱坞是一种艺术商品,是供出卖的,于是便是**。
  
  其实退一万步讲,婊子在历史上做出了许多良家妇女做不出的丰功伟绩。是谁像秋菊一样开打官司的先河?是婊子苏三。是谁视金钱如粪土?是婊子杜十娘。是谁比正人君子更体现出尊严?是婊子羊脂球。是谁抵卸了洋人的刀枪,是婊子赛金花。无数的婊子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贡献,我们有理由贬低她们吗?
  
  这世上可耻的不是婊子,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好莱坞自称是婊子,这是它的高尚之处,也是它的得意之处。它的这种口吻与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精神是一样的。越自称是婊子,越显示那样所谓艺术电影的尴尬。看看全球的风云电影,大多被婊子抢去眼球,而那些不当婊子自命清高的电影,却在残喘着。

219.142.150.* #2
01-25 14:29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周传基看电影》有害论

  
  不如婊子的电影,该思考一下,自己如何定位了。
  
  其实中国电影应该考虑的是什么样的电影发展方向。好莱坞是商品,那么,难道中国电影就不是商品了吗?
  
  随着社会的转型,电影走向市场化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但我们的理论却没有跟上,严重与现实脱节。我们的电影还以为身肩大任,不屑于市场,整天思考的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不要这么累吧。看看中国的一些所谓艺术片,思考的东西,没有婊子好莱坞探讨的深刻,技法上,没有好莱坞那样吸引人,那么,你这样的电影如果连**都不如,真是要羞死。
  
  好莱坞电影《撞车》中探讨了人性的问题,结构多线交叉,十分繁复,把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故事片。我们有没有去研究过?去改进中国电影的思想内涵与表现手段?《百万宝贝》
  讨论的是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价值碰撞问题,把人心深处的那一种温柔全程地揭示出来,我们有没有去学习这种影片中的刻划人物的方法?看看中国拍的《我们俩》,也是一部老少戏,但里面的几乎没有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电影如何能打动人?
  
  不错,你是玩艺术,但这些所谓艺术片,连基本的电影规律都不懂,或者不如好莱坞玩的好,那么,这些影片就是比好莱坞的**更不如的东西。
  
  也许有一天,中国电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边是电影人大骂好莱坞是婊子,是**,但中国观众关心的都是这些婊子与**,那时候,才是中国电影的可悲呢?这并非危言耸听,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对好莱坞的成见发展下去,迟早会有中国电影消失的一天。
  
  不是有专家预言吗?中国电影有一个辉煌的百年,但是否会有未来的辉煌的百年,令人不得而知。
  
  这关键是我们的有害的理论误导着中国电影不知向何处去。

  四、好莱坞之所以诱人,可能恰恰是对“三镜头法”的超越。
  
  周教授把好莱坞的优点归结为“三镜头法”之后,用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传统战术,恶搞了一下“三镜头法。”
  
  且不说同样的镜头在不同的导演的处理下给人的视觉效果是一样的,但如果仅仅把好莱坞电影剥离出“三镜头法”,可能并不能深入了解好莱坞电影诱人的原因。
  
  上面已经提到过,周教授在讲座中是用“山中两个和尚”为例的。
  
  周教授在讲述这一段的时候,按照好莱坞的拍摄方法,作了如下的恶趣的总结:“先是一个大全景,交待环境,然后是两个和尚,下面就是两个人的正反打。”然后是不断的重复。
  
  这个例子,笑尽了好莱坞的所有技术吗?
  
  我一再提这个例子,是因为周教授对好莱坞的理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魂断蓝桥》时期,可能在那时候的电影拍摄技法中,的确更容易见识到这种典型的“三镜头法”的运用。
  
  但好莱坞不会很闷地一样地这样来进行表现吧。
  
  好莱坞不会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依然以周教授提供的这个“小和尚”例子设想一下好莱坞会如何做。
  
  好莱坞会想到在这座山上做文章,它不仅仅是来一个大全景,它会采取航拍的镜头,由远到近,一路拍过来,观众首先就被镜头吸引住,在这种运动的镜头里,可以看到山上一座庙。
  
  其实按照周教授的理论,他是很赞赏这种运动镜头的,但是,一旦用到好莱坞电影里,便是**,便是婊子的花饰。
  
  像《指环王》里,经常有镜头从高塔上拍下来,我们相信,如果好莱坞拍中国的和尚的故事,它也会在这个庙的高度上做文章,采取航拍的办法。
  
  好莱坞电影在视觉的运动上,我们可以概括为高度与速度两种影像刺激。
  
  《蜘蛛侠》中,影片的奇观成份,有很大部分是通过高度来体现的。当蜘蛛侠在高楼间飞翔的时候,那种悬空的感觉,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刺激。不知道周教授有没有坐到电影院里看《蜘蛛侠》,那时候会听到观众啧啧声一片,刺激感很让人满足。
  
  而速度呢,更是好莱坞所喜欢采用的。航拍镜头,基本是一部好莱坞影片都采用的镜头。其实有的镜头,根本用不到航拍的镜头,像《北方风云》表现的是女工维权的故事,但是,剧中女主角开车前往工厂的时候,也用了航拍的镜头。
  
  像《艺伎回忆录》中,最后章子怡站在悬崖上的镜头,也采用了航拍镜头。
  
  把观众的视觉提升到空中,给观众看平时看所未看的视角,这是好莱坞为满足观众需求所殚尽竭虑的事情。
  
  好莱坞做商品,就做得很敬业,至少不应该出次品,周教授不能否认好莱坞的商业片上的成功,那么,在商品的范畴里,我们还有资格说好莱坞是**吗?
  
  周教授不觉得用非商品的概念去套用好莱坞的时候,那种驴头不对马嘴的尴尬吗?
  
  再说了,你去衡量好莱坞是**的标准是什么?是好莱坞人自己的贬低?是所谓电影艺术的共性标准?
  
  难道世界上的电影就有一个艺术的标准吗?那些晦涩难懂的电影,就命定地包含着艺术性在内吗?
  
  如果有这样一种艺术的标准,那么好莱坞被贬低为**,倒不是好莱坞的可耻,而是好莱坞的胜利。
  
  那些所谓的艺术电影,以及相应的围绕这种艺术片鼓吹的理论鼓吹者,用一种莫须有的理论,套好莱坞,认为好莱坞没有艺术。我想这个原因,可能是好莱坞太通俗了吧。但是中国的京剧当年也是俗的艺术,后来不是捧为艺术经典了吗?金庸武侠过去也是通俗小说,现在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的名著了。
  
  艺术的标准是会发生嬗变的,但在今天的这个时代里,还坚持着说好莱坞是**,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话岔开了,我们只是想说明的是,好莱坞也在创新,也在想办法讨观众的喜欢。而且实际上好莱坞做到了讨观众的喜欢。
  
  我们再来看看好莱坞镜头的运动。
  
  好莱坞的镜头运动非常有特点,它一种是纵向的运动,一种是横向的运动。经常可以看到好莱坞的提升镜头与下降镜头,产生一种平面上的上下左右移动的运动感。
  
  另一种好莱坞的纵向镜头,就是让镜头直接介入画面,追随人物,进入环境。
  
  这两种镜头,是我们看好莱坞电影非常舒服的地方。捡近的说吧,《艺伎回忆录》中,这两种镜头交叉运用,十分娴熟。开始的时候,影片中的小主人公上艺校的时候,镜头是交叉并用,一方面采用跟拍的镜头方法,让镜头尾随着小女孩走在狭窄的小巷中,另一方面,采用横向移动的镜头,穿越在街道中间,与人物采取一种平行运动的方式。这种镜头的运动方式,十分符合周教授的电影镜头运动的特点。不知为什么周教授却鲜对好莱坞电影作出肯定,而偏偏只看到“三镜头法”。
  
  这种移动镜头,在《兄弟连》中也是经常性的运用。一拍到战斗场面的时候,就采用手提式摄影机,跟拍人物运动,电视剧中许多移动镜头,堪称典范;而电视剧每一集结尾,都是以一个提升或下降的镜头落脚的,给人一种收尾的休止。斯皮尔格导演的镜头,很多都采用与人物平行的镜头,像《拯救大兵瑞恩》中,表现小分队前行时,镜头与人物行动相平行,然后人物走到镜头里来,观众在这种快速镜头里,感受到一种同步并行的快感。这样的镜头,如何用“三镜头法”来归类?而这些镜头恰恰是好莱坞电影吸引人的主要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说,好莱坞在视觉刺激上是通过高度与速度来体现的,在运动上是通过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来完成的。航拍是好莱坞喜欢采用的手法,正是因为航拍镜头里,体现了这些运动的综合特点。
  
  看看中国电影有没有用过航拍?似乎只有冯小刚在《天下无贼》采用过,其他的导演根本没有意识。
  
  补充一句,在运动上我是同意周教授的意见的。但是,好莱坞的运动,周教授似乎并没有给予肯定的评价,反而口口声声地说好莱坞是封闭的。这就叫人感到,周教授的概括法,无法涵容好莱坞的镜头特点。

219.142.150.* #3
01-25 14:32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Potu rss-reader(0.97); Poco 0.31; Alexa Toolbar)
Rolen 管理员
头衔 --
Rolen 注册 06-02-16
来自 北京
Re:《周传基看电影》有害论


周传基的回复贴:
  
  好莱坞的一个大老板COHN说过一句话,“我知道我们制做的都是**,可是倒**也应该倒得漂亮些啊。”
  
  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去维护连那个人自己都承认的缺点。说句不好听的话,好莱坞自己都说我是婊子,可是在大陆有许多人说,“不,你不是婊子,你是处女。”真是见鬼了。
  
  至于讲到我讲课的风格。当你当了教员之后重新回到课桌上听讲时,你就明白该怎样讲课了。多少年后,当我花了好大的面子请来一位名教授给学生讲课锂,我明白了一些讲课的道理。他是贵宾,我当然得陪听。我发现我是第一个睡着的。不是他讲的不好,学生是在那里静坐,静听。这是一种催眠的方法。所以后来当我看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呵欠的时候,我就要讲个笑话,提提神。但是批我的那位先生却没有能力注意到,我的笑话大多是跟我讲的那个内容有一些关系的。我曾经为中央教育台做过一个电影教育节目,我把这个节目给了我在美国的那个搞电视的女儿看,她拿给了她的台里的人看,他们的评语是,怎么那么呆板。可你恰恰嫌我呆板不够。这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我觉得他们说得对。这也是美国人拍电影的窍门产。心理学也讲了这个道理。你提到内容问题。你的确思想非常高深。可是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的问题。你的作品如果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那你还不如不拍。做政治报告没有人听,情有可愿,因为那个做报告的人并不一定懂得心理学。可是电影是始终直接跟观众打交道的。如果一个搞电影的人在教人如果拍电影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听,你说他还有资格教人拍电影吗?你自己还没有懂呢。
  
  可是我也觉得讲笑话有点浪费时间。我动了好多脑筋。我要求自己不是为讲笑话而讲笑话的。你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是意料中的事。为什么我这么说的。因为你说我讲的内容不多。你知道质与量的问题吗?我讲的是电影的实质,我不仅在讲电影的实质,而且在维护电影的实质。我必须先把综合论批倒。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在大陆讲电影时讲电影内容的,我是少数几个人之一。综合论者说是在讲电影,可是他们的内容都不是电影。难道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内容”的差别吗?
  
  另外,我注重实例。那些实例包括在我的“讲”之内的。有多少人在大陆讲电影用实例的。我指的是几秒钟长的实例。那种老师讲了半天,然后放一部片子,连具体的镜头分析都没有的,那不算实例,你不信的话,你可以把你认为是老师举的实例拿出来,我提出一个镜头,请那位把这部影片当实例的老师分析一下看看。
  
  你提到好莱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我说好莱坞是**,你说不是,这完全可以的。在生活里这种现象多了。我不到**箱里去拣东西,你去。谁也管不着谁。我完全明白为什么在大陆有那么多的年轻人认为好莱坞是艺术呢?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好莱坞制作出来的是精良有工艺品,有人分不清工艺品与艺术品的差别。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在大陆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人们普遍把那根本不是艺术品的宣传品说成是艺术,这就麻烦了。他们看到好莱坞的娱乐片拍得比我们的艺术品(实际上是廉价的宣传品)高多了,于是他们当然认为好莱坞影片是艺术。关于什么是艺术,众说纷云,我没有资格表态,可是我知道什么不是艺术品,加工订货的东西更多的情况下不是艺术。你命令我,或者给钱我,要我画一幅画。我是为你画的,那不是艺术品。除非我跟你想到一处去了。好莱坞导演JEWISON说的一句话最说明问题了,他曾经指着那刚拍完的一部影片跟一位朋友说, “你想想看,我会拍这种片子吗?”那是大老板雇他来为大老板拍的东西,不是他心里想拍的东西。顺便说一句,我没有提好莱坞的三分法。我提的是三镜头法。三分法容易造成误解。你可以只管用,但是我需要声明这一点。我批的不是三镜头法,而是把三镜头法当万成规来用,甚至把它当成电影的语法。这是大错特错的。
  
  我的《周传基讲电影》对有些人来说,的确有害。因为我讲电影的目的就是消灭他们。你可以去看看我的那套毒草,一看,你就明白了。我在讲电影的发明原理。针对谁讲的呢。用实例,用最便宜的价格(盗版碟的价格)来狠批电影综合艺术论。看来我的那套碟的确起来作用了。你的发言证明了这一点。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你。
  
  你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能在我的网上自由发表反对我的观点吗?我没有删你的。我只删那些胡搅蛮缠和骂街的人。为什么?是我民主吗?不是,是我有实力。I CAN AFFORD TO我知道你打不倒我。道理在我这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所传播的电影的发明原理(不是我发明的)。道理只有越辩越明,那就在我这块网地上辩明吧。
  
  
   2006-4-26 14:02:51

219.142.150.* #4
标题
使用表情识别
使用UBB代码
使用个人签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创作说说(旧版)|标志大全|友情链接
动画创作家园QQ群①:2444514(满) QQ群②:15363563(满) QQ群③:48533909(满) QQ群④:44832229 (满) QQ群⑤:43100861 (满) QQ群⑥: 48773990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冀ICP备19004920号-4
如果您感觉动画创作家园不错,别忘了告诉您的朋友哦,朋友会感谢您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