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家园  动画人最专业的动画理论网站。
高级搜索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浅论数字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浅论数字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出处: 作者: 日期:2007-8-17 11:29:17 3D MAX 动画制作教程 | 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 | 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 | Photoshop入门与进阶实例

浅论数字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讲演人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讲师  佟婷

 而今,文艺作品作为文化商品进入了市场,便使得商业性尤为突出,动画片同样如此。这是否意味着动画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呢?应该说,首先应该是为了审美需要,即满足创作主体和观赏主体两个方面的审美需要,这是个基本前提,惟其如此,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否则,一味为金钱而创作,将会艺术与金钱双双落空。

 首先,我们先谈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

 一、生命冲动的自由天地

     生命活动需要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也需要生命活动。动画创作是动画艺术家审美需要的必经之路。

     审美需要,实质上就是人类自由地表现自己生命的需要,是从这种生命表现中获得享受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是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动画艺术家自我意识中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意识是推动动画艺术创造的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深刻的动机。

 从深层次说,动画艺术是动画艺术家对现实有限性的一种超越,是向往未来的一种具体表现和真实把握。动画艺术家只有摆脱了庸俗社会学的所谓反映现实,教化民众的困扰,冲出了狭隘的实用的功利目的的羁绊,才能真正成为审美主体,以真实的生命冲突投入创作从而进入动画的审美境界。动画艺术以其自由的想象、无限的时空、超越物质世界的广阔天地为动画家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

 动画家的审美需要,实质上是创造的需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又满足了动画家的这种基本需要,并从中得到了创造的,也是审美的快乐。

 二、生命律动的显现

 动画原本是无生命的幻象,动画家将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理解、思考,倾注在动画之中,使无生命的图画仿佛有了思想,有了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自己的生命律动通过动画形象显现出来,才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体现在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之中,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之中。

 1、  审美主体(动画家)应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以及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

 虽然动画艺术创造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梦想的世界,但仍然是现实世界中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折射。如果动画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没有真情实感的生命体验,那就是“以假造假”了,那便是动画艺术的悲哀。

 ① 动画家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法国哲人卢梭说:大自然就是艺术家……她永远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这些梦想正是动画艺术的胚胎,它一旦成熟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雄伟、温柔和慈爱……动画家在动画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是自身对于大自然的生命感受、生命体验、生命净化的艺术再现。它吸引观众们对美好的自然产生向往、依恋和探求,于是更加热爱自然。海底世界的奇妙梦幻(《海底总动员》);江河之壮阔、峰峦之秀美(《山水情》);淳朴的田园风光给孩子们带来的童趣(《龙猫》)等等,让动画家与观众通过动画中的大自然景色达到了心灵的沟通、生命的融合。

 ②     动画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社会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和精神需要(包括劳动创造、文化教育、审美享受、休闲娱乐等),人们也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动画家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就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之中。也就是说,动画家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和体察人类社会的脉搏使之与自己的生命律动合拍,然后,将社会现实的情状通过主观的想象改造和变形投射到动画的虚幻世界里,让观众感到似真非真,亦真亦幻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与观众的生命律动在梦幻的潜意识中达到了融合,激发起生命的活力。

 动画世界主要是孩子们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动画家以自己童真般的生命动力为孩子们创造着真、善、美的美好世界,完成着培育未来的社会使命。

 ③     动画家对人生的向导作用:

 一个人从诞生开始遭遇过很多挫折、磨难和艰辛,也享受过很多幸福、荣耀和欢乐……动画家用自己的生命经历来体察、思考人生的真谛,并推及人生的普遍哲理,引导人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价值目标是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它贯穿在个人一生的全部社会生活过程中,成为一个人全部思想活动和行为过程的内在动力。因此,动画家创造的为理想而奋斗的动画形象正是为青少年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典范形象。这正是《灌蓝高手》、《梦幻街少女》等动画片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因此,动画家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律动、生命感受赋予虚幻的动画形象,使他们也有了思想、情感和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唤起孩子们心灵的触动。有生命的动画才得到生命的呼应。

 2、审美主体(动画家)的生命理性与动画情感的融合统一

 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情感,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克服人性弱点也获得自由,因而艺术情感是包含着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通过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出来的。这种艺术情感是与理性、思想融为一体的。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正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结合与统一之中,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这两者的统一之中。   这里的理性,包括科学理性、教育理性和道德理性。这里的情感称之为动画情感(冒昧制造这一概念,意在强调动画是艺术,就必须赋予艺术情感)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动画家必须将自己的艺术情感倾注在动画创作之中;其二,动画作品中的每个动画形象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物品、事物、现象,甚至是妖魔鬼怪也都应该赋予它们符合各自心理、性格和情境的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爱与憎、喜与怒、哀与乐等不同情感的外化。理性与情感之间并没有无法超越的鸿沟,高度的理性必然激发强烈的情感;激越的情感也积淀为理性的思考。

 ① 科学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科学是人类系统地反映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本质的方式。动画家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科学方法才能以高度的理性认识宇宙、自然、人类、生命、社会等方面的规律和本质,也才能在有关科学题材的动画创作中准确地反映出来。但是,仅止于此,并没有达到艺术的层面,充其量不过是科普教材而已。现在有些科幻片、环保片不感动人,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艺术情感。因此,动画家必须用激情点燃理性,进行大胆地想象预测宇宙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创造出艺术化的科学寓言式的动画片。《风之谷》、《幽灵公主》等正是宫崎骏的科学理性与艺术情感高度统一的产物,使观众在感情共鸣中获得了科学的启迪和洗礼。

 ② 道德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道德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言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也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规范着人的行为方向。动画家正是以高尚的道德理性清醒地判断各种各样人、事、物的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从而产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外化、物态化到动画作品中去感染着观赏者,使原本带有某种利害关系和实用价值的生活情感加以升华和净化,使之超越功利目的,而达到审美情感的境界。《钟楼怪人》所表达的崇高的道德情感深深打动了各国观众。

 ③ 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动画家从教育理性的高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孩子们的深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爱,将这种理性与情感融汇到艺术想象中去,创造出美妙的动画形象,让孩子们在喜爱和欢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净化和提升。有些动画片把成人的说教通过动物等动画形象说出来,完全失去了动画艺术的美感,令人感到厌倦。

 美国的《芝麻街》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普遍喜爱,就是因为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享受着审美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益。

 其次,再看动画作品的审美魅力。

 一、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

 所谓审美张力,即是艺术品本身具有的内在审美价值在审美过程中被欣赏主体感受、体验、发掘、思考而不断呈现、扩张、发散出来的艺术魅力。

 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陌生化的动画意象与人们惯常思维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审美张力。

 在动画银幕或屏幕上出现的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各种物体、事物、环境、气氛……其造型、形态、动作、运动、色彩、声音以及情节、故事等等一切视听影像都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未曾见过的、令人惊奇的、完全陌生的,因而,一下子引起观众的注意,并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尽管人们对老鼠、鸭子之类动物非常熟悉,然而,米老鼠、唐老鸭之类的动画形象仍旧给人无穷乐趣而惹人喜爱。人们看过中国和外国很多精彩各异的哈姆雷特的舞台形象、银幕形象和荧屏形象,对他们各有所长的表演感动不已,但决不会想到“狮子王”这样的动画形象也会如此令人震惊赞叹。即使像《梦幻街少女》之类的写实类动画作品,尽管其中的人物是画出来的形象,但也不是摹写生活真实的画法,如素描、油画等,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漫画塑造出的动画形象也让人感到陌生。至于动画中的天堂仙界、海底龙宫,各种神魔鬼怪征战厮杀的离奇故事,更是现实生活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般人恐怕连想也想不到。动画艺术正是要创造这样完全陌生的世界,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实世界形成强烈对比,观众在两相对比中感觉两者差别愈大随之产生的惊奇感就愈大,审美欲望就愈强,从中获得的兴奋和快感也愈多,这正是动画艺术的审美张力之所在。

 第二、动画艺术创造出超常性审美的形态所构成的审美张力。

 1、优美感:

 动画艺术创造出陌生化意象构成奇异的审美形态,具有较大审美张力,那么,常见的优美和崇高两种审美形态在动画艺术的表现中同样具有不同反响的审美张力。优美形态呈现出和谐、对称、均衡、简洁、精致、幽雅、柔媚、轻盈、秀丽等审美素质。

 优美的结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和谐、即指事物中各结构因素间相辅相成,均衡协调形成一个单纯、统一的整体。这种和谐,是人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配比上的协调。也就是说,构成优美的审美对象在配合比例上非常恰当,既能满足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又能满足严格按照心理内在尺度标准衡量的理解力,使两者达到统一,给人以轻松、雅致而又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这种优美感既表现在动画片的剧作结构、形象设计和影象表现中,同时体现在影片的整体风格上。如《风中奇缘》在自然崇拜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不忘抒写印第安少女与英国青年的浪漫绮丽的恋爱故事;特伟主持拍摄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受我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虾》、《荷花蜻蜓图》的触发创作的,齐白石笔下的蝌蚪、青蛙、螃蟹、蜻蜓活灵活现、天真可爱、情趣盎然,令人喜不自禁,优美形态跃然纸上。

 2、崇高感:

 崇高,相当于我国古代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实际上,崇高体现了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力量上的协调。就是说,想象力在审美空间上得到自由发展,显示出一股压倒一切的气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随之,理解力也将“内在尺度”提到新的高度与想象出的审美对象紧密吻合,造成格外壮观的协调,表现出粗狂、壮阔、恢宏、激荡、刚健等审美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例如象《埃及王子》、《风之谷》等动画片就是以生命的忧患意识表现主人公向悲剧厄运展开决战的勇气和意志,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但仍散发着主人公浓重的崇高气概,最终仍是代表真善美的一方取得了胜利。

 3、悲剧感:

 悲剧总是饱含着对命运的忧患意识,悲剧感是出于对命运(必然性)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唤起一种正视命运、接受命运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动画的虚幻和变形本性似乎不宜于创造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是营造悲剧氛围,渲染悲剧色彩还是不乏其作的。《钟楼怪人》将原著《巴黎圣母院》宣扬真善美的主题更深化为人性的挣扎与反抗,在激烈的性格冲突中隐隐透露着悲剧感。《狮子王》更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性格悲剧做了淋漓尽致的角色置换。

 4、喜剧感:

 喜剧感的突出特点是轻松愉快的笑,这种笑包含着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喜剧作为一个审美形态,包含了多种因素,有滑稽、机智、幽默、诙谐、夸张、误会等,因此,喜剧的笑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笑。大多数的动画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中展开想象和故事。例如《小鸡快跑》、《玩具总动员》等,让人们在体验主人公惊险刺激的经历同时开怀大笑。

 二、神话元素的审美潜质

 很多动画作品都以不同形态渗透着或多或少的神话元素,显现出一种特有的精神力量,神秘而崇高。

 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念。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象人类一样有思想、有心理活动、有感情,各种自然现象背后似乎存在一种超自然的伟大力量主宰着一切,这就是“神”。于是,原始人类按照自身的形象构想出各式各样的神,并且认为是神的各种行为造成了各种自然现象。同时,人们还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无生命的事物(如风、雨、山川、星体等)乃至抽象的概念(如邪恶、贫穷、善良、友爱等)都加以人格化,都看成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感情,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意志行动的“人”,正是在这种原始思维的促使下产生了神话。

 神话并不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文艺创作,而是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本身所作的自以为真实可信的描述和解释。但我们现代人却从中看到了原始祖先是如何不屈不挠地与强大的自然力进行英勇斗争,是如何对未来世界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憧憬。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唤起人们产生许许多多美丽的幻想,从而对后代子孙社会发展具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和鼓舞力量。《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

 因为神话充满了超现实的荒诞色彩和超自然的神秘性质,现代人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现代文明里所缺乏的精神营养,诸如:

 1、  神话中的原始力度感:

 神话具有人类本能中一些非常可贵的精神素质,包括勇敢、坚韧、真诚、喜好冒险等,而现代人在种种文明规范对人性的约束和扭曲下渐渐丧失了这些品质。《哪咤传奇》就歌颂了哪咤以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恶魔为民除害而舍身忘我的义举;

 2、  神话中渗透着古朴的道义感:

 神话中描绘了壮烈的自我牺牲、崇高的抱负、坦荡的胸怀、深刻的复仇意志和坚贞不渝的友情,在追求正义和造福人类的斗争中不计较成败显示出奋不顾身的原始力量和伟大精神。《宝莲灯》便是彰显了沉香经历重重磨难,劈山救母的孝敬情怀。

 3、神话的潜在神秘感还在于形式简约,富有象征意味,而富于象征意义的简约形式最能激发人的灵感和充分的想象力。

 童话是一种幻想性、趣味性很强故事,亦称幻想故事。它通常借助魔法、宝物、仙人、精灵之类奇异的形象和优美动人的情节表达人们的憧憬、期望和美好的理想。

 童话与神话虽都充满了幻想和超现实的色彩,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童话是后世人们有意识地编述的幻想故事,从中寄予人类的希望和理想,是“人的动画”,像《白雪公主》;神话是原始人类集体无意识地精神反映,寄托着祖先们对宇宙奥秘的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追求,像《西游记》;童话的主题思想是后代人现实认识的曲折反映,神话中蕴含着原始人本能的“生命的力”和“信仰的内核”;童话的主人公是平常人或动物,例如《小鹿斑比》、《玩具总动员》,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半神或超人,象孙悟空;童话是乐观的、充满情趣的、诙谐的,多以皆大欢喜结局,象《小鸡快跑》,神话多是庄严的、豪壮的,多是悲剧性的结尾。

 在动画作品中,不论哪一种题材和形式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表现的童话化色彩。因此,深入认识童话的艺术特性对动画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篇幅有限,以上只是简单阐述了一些动画艺术的审美特性,动画这一艺术类属的特性和规律所散发的魅力就像它呈现在屏幕上的奇幻世界一样不断吸引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佟婷简介  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电影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动画艺术系讲师主讲课程包括: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导演等。

 曾发表过《大众文化的提升——论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价值》、《宫崎骏:日本动画界的哲学大师》、《叙事与造型的完美统一—动画片剧作初探》、《动画——生命的律动》等众多学术论文。

  2003年起担任北京广播学院211二期工程科研项目(人文社科)子项目《动画艺术研究——动画艺术论》一书的撰写工作。
 

责任编辑: brahma 参与评论 H网电影院 超爽动漫 电影 | 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 | 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 | 超低价图书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相关文章
动画片人物角色设计[08-17]
动画专业 论文写作课作业要求:[08-17]
三维动画的设计原理[08-17]
动画的起源[08-17]
强烈推荐动画理论:动画概论[08-17]
游戏《雅典娜》的CG插画作品欣赏[08-16]
最新文章
整合之妙 存乎一心[08-17]
动画片人物角色设计[08-17]
动画专业 论文写作课作业要求:[08-17]
三维动画的设计原理[08-17]
动画的起源[08-17]
强烈推荐动画理论:动画概论[08-17]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创作说说(旧版)|标志大全|友情链接
动画创作家园QQ群①:2444514(满) QQ群②:15363563(满) QQ群③:48533909(满) QQ群④:44832229 (满) QQ群⑤:43100861 (满) QQ群⑥: 48773990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冀ICP备19004920号-4
如果您感觉动画创作家园不错,别忘了告诉您的朋友哦,朋友会感谢您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