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大量购入D版碟的同时,密切注意国产影片的动向,要做到至少每月看一部国产片。我知道现在是国产片走背字的时代,但我这个人比较拧,经常会跟阿斗们站在一条阵营里。天津队降级的那一年,我跟着看了一年的该队比赛,回回被气得半死。现在他们咸鱼翻身了,我也没有兴趣再去看了。对于国产片也是如此。
现在来说说刚看过的《漂亮妈妈》,孙周应该说还是想把这部电影拍好的(有很多导演我认为简直就是恶劣之极地把电影往毁里拍)。这一点应该肯定。当然他没有拍好,我分析不了多么深,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镜头运用方面的,一个是剪辑方面的。
1、郑大和别的孩子在街边打架,孙丽英上去拉开,然后斥责儿子。从孙跑上去的段落起,镜头开始随着她的动作摇晃,我不太懂在术语里这叫什么,但我知道这是想用镜头摇晃造成一种运动感。问题在后面,孙斥责郑大的时候,镜头取的是中景,仍然在摇晃,郑大的助听器摔坏了,孙的斥责声色俱厉,但是儿子听不到。在孙斥责的很长的一个段落里,镜头一直在中景位置摇晃来摇晃去(好象插了一两个孙的特写)。但是我奇怪的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插一个儿子的特写,他的母亲在斥责他,他听不到。一方是激烈的言词,一方是茫然无解。在这个时候,我认为正确的镜头运用应该是两个人特写的交替切换,以此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衬托出来。镜头总在中景的位置摇啊摇是做什么?运动已经停止了,这种摇晃就让人感觉莫明其妙。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运动的时候就绝对不能用摇拍,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通篇都是摇拍和不完整构图,但那是为了造一种风格。而在《漂亮妈妈》这样一部基本上中规中矩的影片里,用这种方法就是败笔。而且摇就摇得象样一点,幅度应该明显一点,但是孙周的做法是“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效果没有出来,反而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导演并不知道这种拍摄技术的镜头语意,只是在那里试验或者炫耀一种技巧,一种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技巧。
2、郑大过马路的段落。孙丽英看见路中央一个孩子被撞倒在路上,衣服和儿子一样,她发疯一样地冲上去,却看见自己的儿子好好地在一边站着,原来是会错了意。根据我的记忆,这一段的镜头组接是这样的。
A。郑大过马路。
B。车流,刹车声。
C。孙丽英在马路边上,目光向路中心搜寻。
D。一个孩子躺在马路中心,头边一滩血迹。
E。孙的侧拍镜头,向前冲去。
F。孙的正拍镜头,向前冲去。
G。车流。
H。受伤的孩子身体。
I。孙把安然无恙的儿子紧紧抱在怀里。
以述镜头是我凭记忆写出的,可能和实际有出入,但是关键地方应该差不多。这里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E和F之间的组接。镜头E中,孙从马路边已经向前冲出了一段距离,但是在镜头F中,孙似乎从原来冲到的位置又向后退了一点,从比镜头E结束的地方更后一点的地方重新冲了一遍。当然电影中可以用动作重复来造效果,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摔盘子,如《伊凡雷帝》中的洒金币。但是我想在这里决不是为了造这种效果,而是剪辑的过程中接驳失误,没有充分注意到镜头切换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单向性。
镜头H和镜头I的组接也有问题,在A至H的镜头中,我们已经和孙丽英一样,误认为被撞到的那个孩子就是郑大,现在孙已经知道是误会了,因为她在剧中,她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好好地在一边站着。但是她看到的东西也应该让观众看到,否则在心理上这个跳跃太大,据我的观察,在场观众中很多人看到这个段落,先是一楞,然后慢慢地才有人说:“噢,不是她的儿子。”我在这里费了这么多话,无非是说,镜头H与镜头I之间应该加一个镜头,一个孙丽英的主观镜头,看见郑大健康在一边站着。这样在逻辑和心理上就完整了。当然可能有人会笑话我陈腐,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我是这样看的,镜头语言当然要有省略,但是省略应该以叙事的流畅和完整为前提,以不给观众造成认识混乱为前提。
上面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实都是一些很小的地方,一些技术性的地方。很多人骂中国国产电影不好看,多是从思想性啊,故事性啊,这些比较高的层次来分析。而我在这里举两个技术性的例子,是想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希望国产电影从思想性故事性或者别的什么“性”上马上得到提高,大概不太现实,就象希望一个病人马上到运动会上拿锦标一样不太现实。但是这些技术上的失误是可以避免,而且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避免的。就好象要求这个病人至少注意日常保健,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这些应该不难。问题是我们很多电影连这个都做不到,连技术上的失误都不能避免,这就有点让人不能容忍了。我们并不要求你们做出一桌珍馐美味来,但连菜里少混点沙子都做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