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形象来表现内容、传递信息和反映主题的,电视画面的表现元素是多种的,电视摄像的造型手段是丰富多彩的,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电视画面景别、画面构图形式元素(线条、形状、光线、色彩、影调等)、拍摄角度、画面(内、外)运动和画面长度等。
电视景别:
电视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他们分别意味着画面中景物的范围和主体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摄像人员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选择画面的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次要、繁冗的部分,而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景别的选择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最直接的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律、节奏。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视野深广、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开阔的场景。
远景画面还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象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大远景的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远景则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田园风光等,远景画面特点是开朗、舒展,一些宏大形体的轮廓线能够在画面中表现清楚。
拍摄远景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恻光或恻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划、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的重要任务,讲究“远取其势”。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但是,由于电视屏幕较小,远景的表现力在屏幕上有所损失。这就要求摄像者处理远景画面时删繁就简,目的性要强,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画面(摄像机)运动也不宜太快。
全景: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全景画面将被摄事物或场景的全景全貌收进画框,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完整地观照。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感知和把握是直接的、无间隔的,其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完整形象更真实、更客观。因此,在纪实性节目中,由于全景画面具有无间隔地直接在再现被摄体和场景和场景全貌的特点,使其充当了介绍、记录和表现的重要角色。
同时,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
一般来说,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因此拍摄时应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全景往往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其空间位置,表现出周围环境与被摄主体的相互关系。拍摄全景时,摄像人员应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来帮衬内容表达并加强纵深感,选择与主体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此外,该场景其他小景别画面的色调和影调应以全景画面为基础,并注意所有画面总体光效的一致和轴线关系的一致。
中景:中景画面是表达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较之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
在拍摄中景画面时,必须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富于变化。特别是当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或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联系处于运动状态中时,这种情节中心点的不断转换要求画面构图随其变化而变化,要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这就对拍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中景画面所表现的基本空间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且还必须能够随时审视被摄人物的动作变化和情节中心点的变化,把握这些无形的线条所组成的结构关系。当中景画面的拍摄对象是物体时,就需要摄像人员把握住物体内部最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如何用画面表现出一个最能反映物体总体特征的局部,对摄像者来说就不仅是一个电视画面构图的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问题。
近景: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点。与中景相比,进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被摄主体。因此,所谓“近取其神”,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
近景画面由于其画面空间的近距离和画面范围的指向性,可以被充分利用来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在拍摄近景画面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近景画面中主体周围环境的特征已不明显,背景的作用大大降低,画面应力求简单,色调统一,避免背景喧宾夺主,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红那些明亮夺目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让主体人物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主导位置。
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视距最近的画面。特写画面的画框较近景进一步接近被摄体,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特写画面通过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作转场镜头。利用特写画面空间表现不确定和空间方位不明确的特点,在场景转换时,将镜头画幅由特写打开至新场景,观众不会觉得突然和跳跃。
特写画面在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方面也很重要。特写画面更讲究物体“质”的表现,特写画面表现景物时,可把近距离才能看清楚的极微小的世界放大呈现出来;表现物体时,可将其全部细节展现与观众面前,让人不得不仔细去看。而表现好物体的质感,可以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
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点而别不足,空间范围宁小点而勿空旷,使特写成为剔除一切多余形象的“特别写照”。还要严格控制好画面的嚗光量,对过暗或过亮的物体不能依赖摄像机的自动光圈系统,而应用手动光圈将嚗光量调到合适位置。因为画面的嚗光的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失去质感的特写是没有艺术力量的特写。此外,当面对一些空间复杂的景物或场面时,也不宜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应避免由于特写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使观众对物体所处环境茫然不知,出现空间的混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