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中国美术教育值得思考的五大现象 |
现象1 扩招,再扩招
近年来,各大高等美术院校不断的扩招政策使得大量考生趋之若鹜,有的美术学院光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六千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着各大美院如此大规模地“招兵买马”呢?专家认为经济利益是首当其冲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美术类专业每年的学费普遍在1万元左右,通过大规模招生学校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此扩招最终的结果却未必是教育质量的明显提高。扩招再扩招的怪现象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前进过程中不可不搬去的一块沉重绊脚石。
现象2 人才浪费
在严峻的高考形势之下,美术类院校的扩招及其对文化课成绩的“网开一面”,圆了不少考生的本科梦。可是,中国的就业市场真的能消化一批一批产生出来的美术人才大军吗?据了解,某大学美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20%,不少大三生已经感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不知道干什么”成为了毕业生们的口头禅。而培养一个美术人才所需投入的成本绝对不菲,如果按从初中开始进行美术学习到大学本科毕业来计算,至少需要8万元的学费,是一般专业的4倍左右。家长们不惜代价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到头来刚毕业的孩子就面临就业困难,不禁让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前途干着急。艺术院校的专家指出,艺术考生首先要爱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天赋,且具备专业学习的条件,千万不要为了读本科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现象3 “半路出家”
据记者走访了解到,有相当多的本科生是因为从小爱好美术而选择就读美术类专业的。某大三环境艺术专业的一个男生对记者说道:“当时是单纯喜欢,从小想成为一个美术家。”可是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纯艺术专业时,他从烟盒里捻了根烟出来,有点颓唐地说:“还不是为了生存问题。”另一个大四书法班的男生告诉记者:“以前想当书法家,现在觉得不可能。”当记者问其原因时,他颇有些无奈地说:“环境原因,现在是经济社会,要多赚钱。而年轻书法家要在书法市场卖得出作品太难了……”他后来表示还是想继续深造,已经报名参加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过很可能因为英语而名落孙山。太多的拦路虎蹲伏在美术生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另辟蹊径。美术教育体制能不能为有理想的孩子赶走几只拦路虎?社会主流价值观什么时候可以腾出点地方给艺术一点喘息的空间?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现象4 “好画”流水线
目前,基本的美术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仍是一个美术专业学生在课堂里获得提高的两大途径。然而,西方的学院美术教育早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徐芒耀教授向记者介绍道:“西方(学院美术教育)干脆是不管了,只搞观念,技术是无所谓的。老师、学生上课都很舒服,每人去拿杯咖啡,坐下来就开始聊天,聊一个计划出来……学校只要一个方案,一个过程,一个想法,东西可以出钱找人来做。”中国美术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有人认为要向西方看齐,也有人觉得学西方就完蛋。徐教授则认为:“艺术的'艺'里面有技术的含义,缺乏技术的话,那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岂不荒唐吗?”中国美术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创造性培养的缺失,许多美术专业的硕士、博士可能还是停留在对经典的模仿,而不是独立的创造。我们缺少的不是标准的“好画”,而是有意义的画。西方的启发式教育也不失为对中国模仿式教育的一种互补。曾看到法国当代默剧大师菲利浦·比绍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想象自己捉蝴蝶,学习在灿烂的阳光里能够看到一只自己心里的美丽蝴蝶自由飞翔。真希望这只小蝴蝶也可以飞进中国美术教育的课堂。
现象5 泛娱乐化
以上四大怪现象都发生在离普通大众较远的美术院校之中,而这怪现象之五却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很沉重地对记者说:“我们整个文化泛娱乐化,这是很大的危机。老百姓的审美变成低俗的娱乐。我们有进一步提高审美情操的文学,也有高深的艺术样式,可是这些为什么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或者说市场越来越小?实际上并不是说这个艺术不好,而是我们没有给大家足够的教育。”那么,老百姓如何来提升自我的审美层次和艺术鉴赏力呢?李馆长认为:“实际上还是靠学习,所谓修养,要修要养,谁都不是凭空有这个水平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走到美术馆来看一看,感受一下艺术,这可能会对他的生活、对他的整个人生都能有所触动,有所启发。另外,我觉得艺术类图书也是大家应该阅读和欣赏的,实际上也出版得不少,大家静下心来找一些这样的书去读,那就比较好。”专业教育层面上的美术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层面上的美术教育,只有肥沃的土壤才可以生发出最生机勃勃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