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乌克兰电影历史和“诗电影”的黄金时代 |
<杜辅仁科电影工作室出品电影的标志(Akexander DovZhenko Film Studio)>
乌克兰电影作为前苏联电影的一部分与法国几乎有同样悠久的历史,1896年,一位叫Alfred Fedetsky摄影师制作了乌克兰共和国的第一部电影,同年10月,当法国的卢米埃尔正在巴黎的咖啡馆里放映着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乌克兰人也成功地在基辅歌剧院举办了一次电影放映。早期的乌克兰电影先驱们善于把一些19世纪经典的乌克兰歌剧改编而搬上银幕,比如《Natalka Poltavka》(1936)《Naimytchka》(1932)等,这些影片往往有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演员都是歌剧演员,以音乐和演唱为主。
20年代的乌克兰电影出现了一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亚力山大.杜辅仁科(Alexander Dovzhenko),这位杜辅仁科电影工作室的创建者,把乌克兰电影创作推向了第一次高峰,他的《兹文尼郭纳》(1928),《兵工厂》(1929)和《土地》(1930)成为乌克兰电影永恒的杰作,在这三部无声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是超前于时代的先锋与诗意,尤其是《土地》堪称他最完美的作品,在1958年的布鲁塞尔,26个国家的117位电影评论家把这部影片评为影史12部最佳影片之一。而他一手创建的杜辅仁科电影工作室也成为乌克兰电影发展的源头和最大的制作基地,无数优秀乌克兰电影人早年都曾学习和拍片于此。
1930年,乌克兰的第一部有声影片出现了,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Enthusiasm:The Dombass Symphony》(1931),这位前苏联电影眼睛派的掌门人把他的杰出才能在这部先锋纪录片杰作中展现无余。30年代晚期,由于斯大林政府的强权统治,致使乌克兰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当时死了几百万人,成为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人为灾难,这时期的乌克兰电影停滞不前,杜辅仁科受命于斯大林而拍摄的表现战斗英雄的《肖尔斯》(1939),但这部影片却纯粹是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完成的一部政治说教片,其中充满着对斯大林的歌功颂德而完全没有展现乌克兰真正悲惨的社会现实,而成为杜辅仁科最大的败笔。
进入40年代,由于二战的原因,这时期的乌克兰电影大多与前苏联电影一样简单地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没有风格特别的影片出现,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Mark Donskoy所拍摄的《彩虹》(1944),这部影片由于着力表现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与众不同,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几个国际奖项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50年代的乌克兰电影由于受到前苏联严格的电影制度的束缚而显得暗淡无光。
进入60年代,乌克兰电影迎来了第二次创作高峰,一大批富有激情和创意的导演制作出不少经典作品,1961年,维克托.伊万诺夫(Victor Ivanov)的《基辅的喜剧》(A Kiev Comedy)成为新电影的先声,这部风格古怪色彩鲜艳的电影成为乌克兰“反传统喜剧电影”的代表。由于受到同时期前苏联“诗电影”导演卡拉托佐夫,塔科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乌克兰诗电影”成为60-70年代乌克兰电影的主体创作风格,1964年,一部名叫《被遗忘祖先的影子》的乌克兰电影震动了整个世界影坛,也使人们认识了一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谢尔盖.帕拉加诺夫,虽然他来自格鲁及亚,但这部在乌克兰拍摄的影片还是成为60年代乌克兰诗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这部影片如同一首绝美的叙事诗,充满了独特的乌克兰民族风俗和音乐,同时有极具革命性的摄影术。一年后,这部影片的摄影师,Yuri Ilyenko拍摄了他的导演处女作《渴望之泉》(1965),1968年,另一位诗电影导演Leonid Osyka拍摄了《石头十字架》(1968),这三部影片成为乌克兰诗电影黄金时代的三座高峰。
与同时代苏联诗电影注重运用情感共鸣产生诗意境界的风格不同的是,乌克兰诗电影有其独一无二的鲜明特征,这些影片在构思,拍摄和诗学上与传统电影完全不同,往往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和神话,穿插大量的乌克兰民间习俗和精美的服饰,动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以及宴会,婚礼,庆典,祈祷等传统礼仪,在造型和摄影上注重影像的绘画感和隐喻含义,甚至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而只是表现人的一种思想状态和生活方式,可谓独具一格。
然而,由于这一时期前苏联政府的强加干预,使乌克兰电影的创作得到抑制,帕拉加诺夫被排除在公众视线之外,穆拉托娃的作家电影杰作《长别离》被禁映,伊里延科的后两部先锋作品《伊凡.库佩拉之夜》(1968)和《带黑色标记的白鸟》(1971)也以失败而告终,70年代后期,Ivan Mikolajchuk,这位乌克兰最著名的功勋演员,独立导演了深受诗电影美学影响的处女作《巴比伦-XX》(1979),两年后又拍摄了他的第二部电影《归乡》(1981),而这两部电影作为乌克兰诗电影晚期的杰作,也正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这段乌克兰电影创作达到巅峰的时期,有三位电影人的名字不能不提。于瑞.伊里延科(Yuri Ilyenko),这位乌克兰诗电影时代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杜辅仁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的所有电影都带有深深的乌克兰民间文化的烙印,同时,作为摄影大师的伊里延科的作品中的摄影也极其精湛而具有创造力,他与帕拉加诺夫合作的《被遗忘祖先的影子》已经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范例,可以说,他的电影风格继承了杜辅仁科的《兹文尼郭纳》的美学风格,并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的更远。
基拉.穆拉托娃(Kira Muratova),来自摩尔多瓦的电影导演,在世界影坛上可谓赫赫有名,作为前苏联影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反叛精神的女性电影导演,穆拉托娃在六七十年代所拍摄的所有电影都曾被禁,她也成为作品被禁次数最多的一位前苏联电影人,但无可否认的是,穆拉托娃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独特的风格,她早年大多在乌克兰拍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是作家电影的原创性,诗电影的影像风格和类似先锋派的摄影方式,同时兼有写实主义电影的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她的电影很难用一种类型来归纳,属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特例,但无疑却是对当时前苏联政治制度下社会弊病一针见血的刺痛,正是由于此,虽然每部电影在国际上都倍受推崇,但却屡受禁映命运,但她毫不妥协,依然辗转于各地拍摄电影,直到1986年前苏联电影改革正式开始,她的很多早期作品才得以解禁,1989年她导演了代表作《虚弱综合症》,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评委会最佳影片银熊奖,成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电影佳作,之后穆拉托娃的创作激情不改,又导演了《狂热》(1994)《三个故事》(1997),《契科夫的主题》(2002)等片,几乎每部都保持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国际上倍受称赞。
Ivan Mikolajchuk,乌克兰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男演员之一,他几乎参与了诗电影时代每一部影片的拍摄,不过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被遗忘祖先的影子》中的男主角伊万吧,其实他后来又出演了《石头十字架》《小安尼》《带黑色标记的白鸟》等,并成为电影大师伊里延科的必用演员之一,而后在79年到81年间,他又编导了《巴比伦-XX》和《归乡》两片,成为诗电影时代的两部遗作。可以说,这三位电影人对乌克兰电影所作出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
八部最杰出的乌克兰诗电影(其中6部来自DovZhenko Film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