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原理
影视广告的制作流程
●前期准备
脚本说明:
当创意完全确认、并获准进入拍摄阶段时,广告公司会将创意的文案、画面说明及提案给客户的故事板(Storyboard)呈递给合适的制作公司(可能不止一家),注并就广告片的长度、规格、交片日期、目的、任务、情节、创意点、气氛和禁忌等作必要的书面说明,以帮助制作公司理解该广告片的创意背景、目标对象、创意原点及表现风格等等。注同时要求制作公司在限定的时间里呈递估价(Quotation)和制作日程表(Schedule)以供选择。
估价:
当制作公司收到脚本说明(Storyboard Briefing)之后,制作公司会就自己对创意的理解预估将合适的制作方案及相应的价格呈报给广告公司,供广告公司及广告客户确认。 一般而言,一份合理的估价应包括拍摄准备、拍摄器材、拍摄场地、拍摄置景、拍摄道具、拍摄服装、摄制组(导演、制片、摄影师、灯光师、美术、化妆师、服装师、造型师、演员等)、电力、转磁、音乐、剪辑、特技、二维及三维制作、配音及合成等制作费、制作公司利润、税金等广告影片制作中的全部方面,并附制作日程表。甚至可以包含具体的选择方案。
客户确认:
由广告公司将制作公司的估价呈报给客户,当客户确认后,由客户、广告公司、制作公司签立具体的制作合同。然后,根据合同和最后确认的制作日程表(Schedule),制作公司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接下来的第一次制作准备会(PPM1)。
拍摄前准备:
在此期间,制作公司将就制作脚本(Shootingboard)、导演阐述、灯光影调、音乐样本、堪景、布景方案、演员试镜、演员造型、道具、服装……等有关广告片拍摄的所有细节部分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以寻求将广告创意呈现为广告影片的最佳方式。
第一次制作准备会:
PPM是英文Pre-Product Meeting的缩写。在PPM上,将由制作公司就广告影片拍摄中的各个细节向客户及广告公司呈报,并说明理由。通常制作公司会提报不止一套的制作脚本(Shootingboard)、导演阐述、灯光影调、音乐样本、堪景、布景方案、演员试镜、演员造型、道具、服装……等有关广告片拍摄的所有细节部分供客户和广告公司选择,最终一一确认,作为之后拍片的基础依据。 如果某些部分在此次会议上无法确认,则(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安排另一次制作准备会直到最终确认。因此,制作准备会召开的次数通常是不确定的,如果只召开一次,则PPM1和PPM2、Final PPM就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次制作准备会:
经过再一次的准备,就第一次制作准备会(PPM1)上未能确认的部分,制作公司将提报新的准备方案,供客户及广告公司确认,如果全部确认,则不再召开最终制作准备会(Final PPM),否则(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安排另一次制作准备会直到最终确认。
最终制作准备会:
这是最后的制作准备会,为了不影响整个拍片计划的进行,就未能确认的所有方面,客户、广告公司和制作公司必须共同协商出可以执行的方案,待三方确认后,作为之后拍片的基础依据。
拍片前最后检查:
在进入正式拍摄之前,制作公司的制片人员对最终制作准备会上确定的各个细节,进行最后的确认和检视,以杜绝任何细节在拍片现场发生状况,确保广告片的拍摄完全按照计划顺利执行。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场地、置景、演员、特殊镜头等方面。 另外,在正式拍片之前,制作公司会向包括客户、广告公司、摄制组相关人员在内的各个方面,以书面形式的“拍摄通告”告知拍摄地点、时间、摄制组人员、联络方式等。
●拍摄
按照最终制作准备会的决议,拍摄的工作在安排好的时间、地点由摄制组按照拍摄脚本Shooting board进行拍摄工作。为了对客户和创意负责,除了摄制组之外,通常制作公司的制片人员会联络客户和广告公司的客户代表AE、有关创作人员等参加拍摄。 根据经验和作业习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表演质量,镜头的拍摄顺序有时并非按照拍摄脚本Shooting board的镜头顺序进行,而是会将机位、景深相同相近的镜头一起拍摄。另外儿童、动物等拍摄难度较高的镜头通常会最先拍摄,而静物、特写及产品镜头通常会安排在最后拍摄。为确保拍摄的镜头足够用于剪辑,每个镜头都会拍摄不止一遍,而导演也可能会多拍一些脚本中没有的镜头。
●后期制作
冲洗作业:
就象拍照片之后需要洗印一样,拍摄使用的电影胶片需要在专门的冲洗厂里冲洗出来。
转盘:
也叫作Film-to-Video Transfer,冲洗出来的电影胶片必须经过此道技术处理,才能由电影胶片的光学信号转变成用于电视制作的磁信号,然后才能输入电脑进入剪辑程序。转磁的过程中一般会对拍摄素材进行色彩和影调的处理。这个程序也被称作过TC。
初剪:
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在的剪辑工作一般都是在电脑当中完成的,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输入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初剪阶段,导演会将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拼接起来,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
看A拷贝:
所谓A拷贝,就是经过初剪的那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音乐和旁白的版本。这个版本是将要提供给客户以进行视觉部分的修正的,这也是整个制作流程中客户第一次看到制作的成果。
正式剪辑:
在客户认可了A拷贝以后,就进入了正式剪辑阶段,这一阶段也被成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根据客户在看了A拷贝以后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
作曲或选曲:
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作曲,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
配音合成:
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电视播出带:
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交片
将经过广告主认可的完成片,以合同约定的形式按时地交到广告主手中,是为交片。
底片
● 正片 Positive
印自负片的拷贝,做剪接或放映使用,其影像的色彩与明暗,完全和真实景象一样。
● 负片 Negative
曝光冲洗之后,所成影像之色彩与明暗正好和真实景象相反之胶片。根据负片,经过一定的光学处理程序之后,可以辗转印出正片拷贝。负片也指尚未曝光或冲洗的胶片。
● 底片感光度 Film Speed
指底片的感光乳剂对光线的敏感度。高感光度底片,即使在光线不足情况下拍摄,底片的感光乳剂仍具有高感光能力。高感度底片冲印后,会显出粗粒子。导演若要得到解像清晰、反差小的影像,最好选择低感度的底片。
电影类型
● 宣传影片 Propaganda
严格上来说,宣传影片是指为了增进国家内部或集团之间的团结,或为了改变、瓦解国民对敌对或中立团体的观感而拍摄的影片,特别是在战时这种影片更为盛行。比如苏联在列宁倡导下发展的宣传,德国纳粹及意大利法西斯政策下推行的宣传片,都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影片之所以可以利于宣传在于人民相信摄影机不会骗人,同时影片在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宣传片成长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除了政府机关之外,民间团体亦会拍摄这类影片为本国效忠。
● 电影真理报 Kino-Pravda
1922年到1925年,苏联的吉加.维多夫所拍摄的23集新闻片。内容纪录当时的苏联社会与人民生活,风格则融合了纪录片,动画与新闻评论的独特类型,当时极受欢迎,对1930年代的苏联纪录片产生很大影响。二次大战后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斯与1960年代的真实电影提倡长尚.胡许的启发多来自于此。
● 非剧情片 Nontheatrical
同「纪录片」。
● 纪录片 Documentary
电影发展初期纪实影片是其大宗,但在1908年之后电影市场被剧情片攻占,纪录片沦为院线的附属品,同时其手法较简单,对于结构上亦无多大变化。第一个在纪录片的结构上有所突破的是苏联,因为他们的资料影片极缺乏,逼使他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各种实验,因此发现不同的剪辑方面会有不同的意义,吉加.维多夫在其《电影真理报》(1922~1925)中进行了许多实验,对其后来者有极大启发。同时期的罗勃.佛莱赫蒂的《北方的南努克》则开启另一风格:心思细密与富抒情气息。这两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英国的约翰.葛里逊则极力说服政府成立电影处,开启英国1930年代的纪录片运动,他们较注重影片的社会教育功能而非戏剧效果,拍了许多探讨社会问题的影片。同年代的美国纪录片则多为旅游影片,形式千篇一律,少数几部具有实验色彩的影片由左派人士拍出。1936年美国政府开始第一个影片计画,由佩尔.罗伦兹执行。这个计画曾引起好莱坞的反弹,但罗伦兹《河流》(1937)大受欢迎,直接促使美国在1939年成立「美国电影处」。战间期,纪录片是重要的宣传手段。德国在纳粹政权时期,重要作者如兰妮.雷芬斯坦,作品有《意志的胜利》(1934)。同时期的同盟国如英国与美国亦有多人投入纪录片的工作,如美国导演法兰克.卡普拉等。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企业家对纪录片的投资增加,但工作者常常得顺从资本家的要求。在英国则葛里森提出的对现实的创造性阐释亦在逐渐改变,意大利的人道主义纪录片则带起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法国在战后有多纪录片工作者加入官方对战争的回顾工作,如亚伦.雷奈的《夜与雾》(1953)即是之中的出色作品。1960年代之后,人们对于「纪录片」这个词有新一层的体会,而且因为新器材的发明与新思潮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运动,如英国的自由电影、美国的直接电影与法国的真实电影。在加拿大部份则由政府派电影工作者下乡挖掘社会问题,另一方亦培养少数民族的电影工作者。进入1970年代,因为1960年代的思潮而带起了具有强烈改革色彩与抗争意识的影片,既深讨当前的社会问题,同时重新挖掘阐释历史问题,涵盖内容也更为广泛。
● 时代剧
1920前半段时期开始,日本电影与文学界,双双迈向新的纪元,文学方面,「大众文艺」成为主流,电影方面,则产生了「时代剧」,两者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因此,时代剧当中,取材自当时大众文学的比例相当高。时代剧也因此自1920年代后半开始兴起,横跨1930年代,而于1950年代左右达到颠峰,之后便逐渐消失身影。
日本时代剧的第一黄金时期为1930年代,以1935年为例,共拍摄262部,而当年度的现代剧有200部。1936年时代剧有311部,现代剧则有218部。第二黄金时期为二次战后。
时代剧在空间上以过去的时空为主,因此造型为古装。所描述的内容整体而言,以忠义、武士道、孝行等封建时代的道德主题出发,之后陆续又发展出侠义、武打、惩奸除恶等主题。其中,导演伊藤大辅以《忠次旅日记》系列三部作,为时代剧开启的新的纪元,无论在摄影技巧或是演员演技面,做了前所未有的革新。
时代剧的导演及作品非常多,例如二川文太郎《雄吕血》(1925),伊藤大辅的《一杀多生剑》(1929)、《斩人斩马剑》(1929),山中贞雄《丹下左膳余话 百万两之壶》(1935),伊丹万作的《赤西砺太》(1936),牧野雅广的《鸳鸯歌合战》(1939),稻垣浩的《无法松的一生》(1943),内田吐梦的《宫本武藏》(1961-1965),大曾根辰夫的《忠臣藏 花之卷 雪之卷》(1954),沟口健二的《元禄忠臣藏》(1941)、《近松物语》(1954),黑泽明的《桩三十郎》(1962)、《红胡子》(1965),松田定次的《水户黄门》(1960)等等,其中更发展出许多的系列之作。
由于时代剧的内容多半描述行侠仗义事迹,因此,演员面多半被塑造成凛然的形象,因此造就了日本首批的电影明星。有名的时代剧演员如战前的尾上松之助、阪东妻三郎、大河内传次郎、岚宽寿郎、片冈千惠藏、市川右太卫门、长谷川一夫、月形龙之介等。战后则在战前时代剧演员的主导之下,加入了市川雷藏、三船敏郎、胜新太郎、中村锦之助、东千代之介等人。
|
|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动画创作家园QQ群①:2444514(满) QQ群②:15363563(满) QQ群③:48533909(满) QQ群④:44832229 (满) QQ群⑤:43100861 (满) QQ群⑥: 48773990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冀ICP备19004920号-4
如果您感觉动画创作家园不错,别忘了告诉您的朋友哦,朋友会感谢您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