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哪吒闹海》导演严定宪专访(2) |
傀儡与神灵
———腰斩《哪吒闹海》
一切神灵都曾遭到阉割,所以,他们实际上都是傀儡。《哪吒闹海》是一个鲜血淋漓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阉割和吃人的历史。
我问过很多人,和我同时代出生的那些人都说,第一次看《哪吒闹海》,当看到哪吒含泪自刎时,自己也眼泪哗哗,感到天昏地暗,悲从中来。如今,重温这部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片,那无限的悲凉依然如醍醐灌顶,浇透我的全身。鲁迅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那些该死的文化古籍里自古就蔓延着吃人的气息,《哪吒闹海》只是其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哪吒闹海》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典型的神话个案,既充满具有民族特色的神话色彩,又富于童趣,同时还是一部寓意极为深刻的古典主义悲剧。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一幕庸俗的戏曲故事,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们首先必须腰斩《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该从何处斩断?我的意见是从哪吒自刎而死之后,也就是说,不要续貂,让它悲剧结束。我们知道,在电影里,哪吒自刎之后,又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得以复活,并征服了邪恶的东海龙王。表面上,这似乎证实了正义新生力量最终必将胜利的大众理想,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这样圆熟的结局其实只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手段,它们总是将最后希望寄托于事实上不存在的神秘人物(开明的君主或神),再以他们的(权)神力轻松化解矛盾。这其实是民间的自我安慰,是一种事实上的妥协和无奈。哪吒复活的现实意义微乎其微,充其量也就是使一个古典主义悲剧妥协、沦落为了庸俗的神话故事。所以,不要犹豫,咔嚓就是一刀———
细心揣摩,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神话大都暗藏着一种被压抑的企图,那就是弑君。而“弑君”,在我们的历史书上,如果不是革命,就绝对是大逆不道。所以,千百年来,识大体的艺术家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地掩藏了内心的这个企图。李靖为什么杀子?李靖不过是权力链条上的一枚棋子,他的杀子,实际上也是要阉割儿子的这种企图。
在中国古代,父亲天生具有阉割的使命,而且这一使命往往具有继承性。儒家思想中的务实政策千百年来一直就在指导着父权,也就是指导着他们将自己的子女塑造成完全符合条例的官员、百姓和文人。所有新生力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反抗精神和创造力,但是在成长的过程里他们又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修正,包括《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曹雪芹借贾宝玉这个人物揭示了凡人(并没有积极主动地要求打破规范,只是想获得比较个人化的自由意志的人)的这一民主思想同样会受到践踏的可悲事实,所以,相反地让这个思考显得更为深刻。
事实上,“李靖杀子”和“哪吒自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表面上,龙王水淹陈唐,哪吒是为百姓利益放弃了反抗,而事实上,他的反抗是由于力量过于孤立(得不到父权的承认和支持)才最终放弃。在这里,父亲(保守势力)对儿子(新生力量)革命企图的扼杀直接造成了后者的死亡。
七岁的哪吒是原生状态的正义代表,他不懂得世俗复杂的人际纠纷,看到不平就勃然大怒,打死了傲慢的敖丙。在规则之内,面对面的斗争,龙王是哪吒的手下败将,对他毫无办法,于是只好借助权力制衡,通过体制内的李靖这位父亲间接达到除掉哪吒的目的。他召集四海龙王水淹陈唐,给李靖以很大政治压力,结果这个傀儡父亲为了平息事端,竟不惜牺牲亲生骨肉,所谓大义灭亲。这个做法貌似顾全大局,实则是丧失了人性和神的公正。
所以我们说,哪吒其实并非自杀,而是被扼杀、被阉割的。
■其他影片
《阿凡提》:中国动画首部多集片
与《哪吒闹海》同获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的《阿凡提》诞生于1979年,该片取材于“种金子”的故事,阿凡提这个人物来自于维吾尔族民间传说。而阿凡提这个形象,是一个集智慧、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为一身的理想化人物。该美术片问世后又陆续推出了《卖树荫》、《兔送信》、《比智慧》、《神医》等。《阿凡提》系列开创了中国动画多集片的先河。
《三个和尚》:谚语改编极简风格
人们熟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讽刺故事,这是一部新颖别致的动画片,手法简洁,细节生动,动作极富表现力。该片不但没有配音,连音乐都被精简至几声木鱼声。人物设计造型更是别具一格,美术设计韩羽,早在1962年就是剪纸片《一条丝腰带》的美术设计,他所创作的人物造型和背景线条古朴简练,为影片增色不少。《三个和尚》的编剧包蕾从60年代起就是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编剧,《金猴降妖》、《金色的海螺》等影片都是他创作和改编的。这部由阿达导演的影片一举夺得第三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