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动画的起源和发展(七) |
这些动画家中的传奇人物,当推泰克斯艾佛利,他在三十年代初期原是为华特蓝兹(Walter Lantz)写故事和笑话,后来进入华纳公司担任导演和动画指导,创造出波奇猪、达菲鸭和邦尼兔等动画角色。他的动画擅长发挥幽默的荒谬性及营造特殊的视觉效果,他成功地赋予角色夸张的动作,大胆尝试超越其极限。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更加随心所欲地延展、捏塑角色,使他们的动作超逸常轨,成功的改造了动画的面貌。特别是他那狂野的笑话,快速的节奏,让观众永远悬 宕在紧张状态中,毫不放松。他的主题多半和生存、社会、地位、性有关,很快 就得到观众认同和青睐。 美国的卡通动画获得世界声誉后,欧洲的动画家无法也不愿去复制他们的风格。美国动画所包含的天真的视觉效果,清晰易懂的玩笑幽默,以及条理分明的技 术表现,构成了强烈自主的动画风格。他们极少批判人类的失败、社会状况,或 是心理的纠葛,有关世界大事留给政治家和作家去处理。这些电影只要跟着大众流行走,形式和内容毋须太复杂,电影中的道德观很单纯,善良必战胜邪恶。在 二次大战之前,美国的卡通片厂也把这套价值标准放诸四海。 许多才华洋溢的卡通画家皆投入战争的宣传影片,如鲍伯克雷皮特、泰克斯艾佛利和年轻的弗列兹弗列朗(Friz Freleng)。而迪斯尼片厂经过人员的裁减,倾全力为政府制作宣传片和海军的简介片。虽然在有限的经费下,要完成简短兼 具战争讯息,意识形态的影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迪斯尼片厂还是推出了长篇卡通动画《空军的胜利》(VictoryThroughAirPower),成功地宣扬了美国的道德意识。 二次大战摧毁了动画卡通的商业发行和制作管道,但是世界市场的分裂却有另外一番意义,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开始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动画形式。 战争创造了大量的国家宣传和尚武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苏联、日本。许多国家成立动画制作中心,这个情况一直维持到五十年代。战争结束,动画成为世界性的表现媒介。 在欧洲,动画在英国迈开大步。1930年成立的大众邮局原本就已培养出一群年轻忧秀的动画家。新动画公司“哈拉斯和巴契乐”(Halas and Batchelor)被“情报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征召,拍摄了一系列支援战争的卡通 短片,如为制造枪枝节省金属铁片的《仓库游行》(Dustbin Parade,1941), 种植蔬菜的《为胜利而耕作》(Digging for Victory,1941),和检举匪谍的《阿布的收获》(Abu‘s Harvest,1943)等。这家小机构在战时拍摄了七十多 部卡通短片,这些短片在全国的戏院放映。战争结束时,为了对群众说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改革,仍然得透过动画媒介来进行宣导,这些影片是针对大众常识来设计,采取的是成人的观点,以理性的辩论代替喜感的幽默,来取得认同和了解。后来这种形式广为被电影工业采用,因此动画的内涵和诉求也得以扩人并达到新的目的。动画媒介进而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和教育方面了,而不仅限于趣味动感十足的故事了,在西欧的其它国家,后来也发展出另一种新样式的动画设计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