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打造美术铁饭碗——法国爱弥尔寇学院 |
走出法国中部大城里昂的帕迭车站(Part-dieu),在巷弄之间寻觅半天,终于找到爱弥尔寇学校的招牌,与附近店家多彩的招牌与橱窗相比,显得素朴许多。
因材施教
爱弥尔寇学院创立于1984年,校名源自法国动画先驱爱弥尔寇(Emile Cohl)。他广泛涉猎舞台设计与漫画等多项领域,一生共拍了三百多部动画短片,同时期的电影导演梅利耶斯(Méliès)成为影史上不朽的传奇人物,寇先生却鲜为人知。
爱弥尔寇学院动画组由柏诺修(Benoît Chieux)与另一位教师共同主持,柏诺修负责监督学生毕业作品。柏诺修本身即是爱弥尔寇毕业的高材生,曾与国内格林文化合作过,也曾为疯影动画公司(Folimage)执导一部电视动画片,目前参与疯影下一部长片的筹备工作。
我问柏诺如何安排课程,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他没什么特定的课程规划,主要是针对每个学生的计画去对症下药。柏诺说,学生虽然有不错的点子,但是有时想法如多头马车无限衍生,反而不知道如何收线。他的任务就是试着了解学生想表达的内容,加以疏通整理,让剧本与分镜能够更流畅。学生们都很肯定柏诺因材施教的方式,问起他们刚起步时的剧本与成品有何差别,他们大多猛点头直说走向差很多了。
柏诺打算明年引进他在炮提叶动画学校(la Poudrière)的人体写生课程,让学生来个另类素描课。学生必须改变平常绘图习惯,有时得用最少的线条完成一张图,有时得以讽刺画的画法夸大局部。这对学院派出身的爱弥尔寇学生会造成何种冲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明年学生的反应啰。
竞争激烈训练扎实
爱弥尔寇学院入学一律采面谈方式,基本上只要高中毕业(bac)即可申请。有意者带个人作品集到校与校方当面洽谈。作品集以实物写生与速写为主,校方不怎么看重想象画与以照片描摹的作品。他们建议学生先上过坊间的术科补强课程再来申请,胜算较大。
进了学校,真正的挑战才要开始。第一年算是测试阶段,课程紧凑,入学起每项科目都像台湾补习班一样公告排名。吊车尾者如果再不力争上游,学期末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看到学校墙上一张张的“榜单”,艺术被当成像升学科目一般看待,我一时还真是不习惯。
第二年开始才算是正式课程,排名与竞争的压力仍如影随形。这样的学习环境极度紧绷,与法国一般清谈悠哉惯了的公立艺术学院真是天壤之别。学校宣传手册上明白说明针对产业需要开课,告诉你这里是职业训练所。想当飘飘然的艺术家?请到大学或艺术学院去。
经过三年扎实的密集课程洗礼后,最后一年,学生可以在数字影像(infographie)、动画(animation)与平面媒体(papier)三大组中选择。数字影像组中也有Flash与3D计算机动画,动画组则大多以手绘加上计算机动画处理为主。明年起动画组将与数字影像组合并,课程将只分为平面组(papier)与数字影像组(infographie)。
爱弥尔寇校方积极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能见度,不但每年编纂学生作品目录,也频频邀请出版界与其它业界专业人士与学生面对面,并带着学生到波隆纳书展、安古兰漫画节、巴黎童书展与安锡影展等见习。
人才辈出风格多样
法国昂西动画影展(Annecy)六月初刚落幕,爱弥尔寇学生获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佛洛昂(Florian Thouret)以《风车村》(le Moulin)得到国际提案竞赛的朱勒维勒奖(Prix Jules Verne)。去年毕业生塞德立克(Cédric Babouche)的新作《飞行大梦》(Imago……)亦入选短片竞赛单元。他的毕业作品《许我一个不同的未来》(la Routine)与其它学生作品《叮叮当当躲猫猫》(Greli Grelo)、《孪生姊妹竞速》(Twin on speed)均在今年台湾国际动画影展上演过。
今年的毕业制作也令人惊艳连连,《火鸡上树》(Arbre à Dinde)取材自拉封丹(la Fontaine)寓言,这部传统手绘动画以碳笔作画,与一般爱弥尔寇式干净明朗的视觉风格不太一样。《光影之间》(Calire/Obscure)以光与影之间的追逐为主,整体风格精致,宛如东欧绘本。
采访进入尾声,我问在座的几位应届毕业生未来的计划。
“还是上巴黎找工作吧。”他们羞涩又无奈地浅笑着。
即使学校课程相当“实用”取向,学生作品中如此精采,管他什么产业导向。“你们是群真正的艺术家啊。”走出爱弥尔寇学院的大门,我心里只有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