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儿童文学靠拢动漫迎合市场?《风中之樱》引来一片争议 |
近日来,以日本漫画包装传统儿童文学是否媚俗成为业内争论的一个焦点,争论的指向是上海儿童文学作者殷健灵的新作《风中之樱》。在小说内容得到梅子涵、曹文轩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肯定的同时,图书装帧设计却受到业内的激烈批评,认为其将儿童文学打扮成动漫读物的做法有损文学尊严。
正方:动漫包装有助销售
《风中之樱》一书的出版方四川少儿出版社北京编辑部主任颜小鹂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反驳道,目前有人认为《风中之樱》的漫画形式〝有损文学尊严〞,认为只有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才是〝有深度〞的,而漫画作品则〝多为流俗〞等等。诚然,〝炫〞确实未必〝灵〞,但守旧却一定不灵,这是近几年传统儿童文学一直不景气的事实证明了的。
她说,在现今的读图时代,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与实际生活已存在较大差距,《麦兜》等动漫作品受小读者们广泛欢迎,这给出版商的启发是,本土的青少年读物采用舶来的动漫包装取得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并非不可行。同时,动漫〝多为流俗〞的想法也值得质疑,动漫作品风格多样,良莠不齐,关键问题不在于能否用动漫包装,而是选择怎样的动漫包装。〝我没有和出版方妥协,相反,我很赞同这样的装帧。〞殷健灵表示,最初她确实想采用与小说宁静唯美的风格比较吻合的图片。后来出版社出于市场考虑建议采用动漫风格,经过了五位画手的对比选择,并由她自己确定作者。〝封面确实有可能很偏向日本少女漫画,但仔细看插图,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在里面。〞
殷健灵认为,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挑选图书很容易被外表吸引。她认为以绚丽的外表提高亲和力,使儿童愿意接受文学性较强的读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反方:文图分裂无从引导阅读
面对出版方和作者的解释,儿童文学界对此种操作方式仍无法接受。儿童文学研究者唐池子表示,《风中之樱》讲述的是一个宏大主题。书籍装帧和内容应该是同一个生命,绚烂华丽的日式少女漫画却与严肃的主题完全分裂,尽管日本漫画不能一概定论为〝低俗〞,然而这是一种含有欺骗性的做法。〝打出这样的幌子,也许是出版社无奈的选择,但儿童的阅读是需要加以引导的,这种明显的迎合手段,容易引起儿童反感。〞唐池子同时说,她也不认为动漫风格的装帧真的具有亲和力。喜欢漫画的孩子,一翻开这本书,就知道不是漫画书,便不会选择购买;欣赏纯文学的孩子,反而可能由于封面的流俗而放弃阅读。〝出版方低估孩子的判断力,不仅不能承担引导儿童阅读的责任,反而会被孩子们看轻。〞
短评:市场决定话语权
就在《风中之樱》为封面事件引起争议一片的时候,《哈利·波特》系列却在中国已经悄悄地销售了几千万套……这无疑映衬出中国儿童文学的尴尬:作家卖力地创作,出版社挖空心思地宣传,但与小读者却是日益疏离。据各出版社提供的数据显示,儿童文学读物很难发行上万册,连这两年评价甚高的《草房子》、《男生贾里》发行量也没超过十万册。
看看那个郭敬明,即使争议不断,官司不断,也阻止不了他连续三年登上中国福布斯名人财富榜,成长为一个明星型偶像作家和〝多媒体〞制作人。看看《哈利·波特》,无论是全球同时首发的创想,还是为首发所造的声势,都反映出出版界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强烈的营销意识。同时,它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透过这些辉煌,你会发现哈利-波特是如何完美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且调动了一切力量在营造一种人人开心、大家赚钱的氛围。
如今的孩子,接触社会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远比我们想像的强,作家们闷头写出的作品未必能讨他们的欢心。况且,就算作品不错,在这个〝酒香也要勤吆喝〞的图书市场上,如何让他们愿意购买并且乐于阅读,这不光光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了。所以,如果《风中之樱》引起的仅仅是一次儿童文学界的争议,我倒宁愿它是一次有〝预谋〞的营销策划。靠拢动漫也罢,文图分裂也罢,最终话语权都让市场来决定。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