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动画电影的未来——2D与3D之争? |
前些天去看了两部3D动画片:《鲨鱼故事》(Shark Tale),梦工厂(Dreamworks)出品;《超人特攻队》(The Incredibles),皮克斯(Pixar)出品。
《鲨鱼故事》的色彩鲜艳而华丽,海底造景完全模仿人类社会,让人看了不禁莞尔一笑。这在前两部作品《史莱克1、2》(Shrek)已经玩得很淋漓尽致。梦工厂拍的这几部动画电影,美其名是披上〝动画〞的外衣,实际上蕴藏着尽是成人式的幽默。要一个小朋友了解什么是〝黑帮〞,大概有些吃力吧?
不管怎么讲,看到最后大抵你会享受在其中的轻松欢乐与冒险历程,毕竟动画片给予观众最大的期待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段欢乐时光。
结果当我看完《超人特攻队》,我整个人呆住了。皮克斯不愧是皮克斯。
在《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同样是炫丽光彩的海底世界里,没有人类世界的纷纷扰扰,有的只是赤子之心与逼真的海底景观。虽然在上一次两家公司的《昆虫之争》(《虫虫危机》或叫《小蚁雄兵》)已经有过这么一次交手(不巧我两部都没看过,不知高下优劣)。这次边看《鲨鱼故事》,脑子里也试图搜寻《海底总动员》的记忆,只是历来的比较又往往容易流于笔战,所以我也不想比了。
可是皮克斯叫你不得不由衷的发出竞争心态,它用《超人特攻队》证明自己的实力。
正当好莱坞的动画电影驻足在阖家观赏的水平,皮克斯像是小孩长大了,把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实地带入动画世界。不单如此,它在3D画面的拟真展现,让人叹为观止。要不是卡通化的人物活跃于大屏幕上,你真要怀疑自己是看动画还是真人电影。《超人特攻队》的漂亮不仅在于色彩艳丽,而是画面的拟真程度更甚以往。
现在,我应该是要谈谈2D跟3D动画的比较,不是吗?
美国的商业动画,一股脑儿地推向3D世界。90年代令人缅怀的《阿拉丁》(Aladdin)、《狮子王》(The Lion King)随着迪士尼(Disney)一成不变的方块脸人物慢慢走入2D动画的历史,在皮克斯大放异彩的《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打开3D动画市场的同时,我们却见到日本依旧大行其道,将主力放在2D动画上。这是为什么?
先从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Ghibli Studio)开始说起吧!
大家都知道最近上映的〝正宗〞宫崎骏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Howl's Moving Castle),已经再度刷新日本影史票房记录了。这或许能解释在日本为什么2D还没有过渡到3D世界。不过不只是这样。宫崎骏毕生坚持手绘图稿,以2D平面的方式呈现视觉效果;其中背后更可能隐含着日本漫画的构图概念。它是平面的视觉艺术。
日系漫画大多走美形路线。所谓的美形,不是印象中少女漫画眉毛画得细长、具有一对水汪汪的眼睛、俏丽的卷发和玫瑰花瓣满天飞的跨页特写场面(当然这也是一种美形);而是注重身材比例、至少让你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正常人所具备的俊俏外貌。虽然宫崎骏不认为他笔下的各个女主角能名列美少女排行榜,(不过他所创造出的女神般地位的娜乌西卡(Naucisaa)却深受许多动漫迷喜爱)但是以观众的口味来说,至少也符合〝男的帅、女的美〞的基本水平。
搬到3D怎么呈现这种2D独有的美形风格呢?这正是日本动画不走3D的一大关键吧!
有玩游戏的人或许要问:现在电视游乐器的游戏画面,不正是华丽的3D画面吗?就拿日本RPG名作《太空战士》(Final Fantasy)系列来说,〝太七〞(FFVII)将以往平面的人物画面带入3D立体影像的震撼度与革命性,绝对不输皮克斯对美国动画界的颠覆程度。
然而讽刺的一点却是,靠着〝太七〞作壮大的史克威尔(Square Soft),在2001年进军好莱坞的电影《太空战士电影版》(Final Fantasy:The Spirits Within)却是一败涂地。我想,玩过〝太十〞(FFX)的人大概都不会认为是画面效果的问题。问题大概出在它的人物太写实了,写实到大家以为这是部真人电影,所以一探究剧情,马上给它打了个大叉。
这样的说明只是想点出本人对3D动画电影的看法:
1、既然称为〝动画〞,就不能够太拟真,所以《超人特攻队》还是保留着人物的卡通化。
2、既然运用3D技术仿真真人演出,就得小心〝画面一流、内容三流〞的覆辙。
现在有越来越多导演和电影公司贪图(or藉助)计算机科技的力量,在人类所难以(or不能)完成的肢体表现上加以染指(or融合),使画面逼真。这么一来,所谓的〝3D动画电影〞就得好好思考,到底运用3D技术的目的,是要呈现出异想天开的动画世界,还是无止尽的追求拟真与写实?
反观2D动画在日本的发扬光大(虽然最近即将有一部全3D动画即将推出),除了其观众熟悉的漫画图像背景之外,有没有实质的内容才应该是最重要的。这一两年即将或已经推出的动画电影中,本人发现所谓的〝作品〞并不是以〝公司〞来区分的,反而是〝导演〞。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如此;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2》(Innocence)、今敏的《东京教父》(Tokyo Godfather)、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Steam Boy)、荒牧伸志&士郎正宗的《苹果核战》(Appleseed)(唯一一部3D动画)等等……还有甫夺得2005年日本文化厅多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大赏的动画:汤浅政明的《心理游戏》(Mind Game),这也是2D动画电影。
这或许透露出一个讯息:电影好坏终究看导演的。在一般的好莱坞片子也是这样。但提到美国动画片,却好象只让人联想到电影公司,这恐怕是值得正视的问题。
2D电影除了日本以外,最近在台湾上映的两部法国动画《佳丽村三姊妹》(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大雨大雨一直下》(Raining Cats and Frogs)也不是靠着炫丽的3D视觉取胜的。可它们也同样获得许多好评。
本文最终的目的不在辩论到底2D好还是3D好,也不只是作者为了炫耀自己知道很多动画而拼命讲一些没听过的片子。我的重点总结如下:从《史莱克》颠覆童话的成人式寓言,到日、法不以儿童为主所制作的动画,不管3D或是2D,同样能够获得口碑。而简单的商业娱乐片,不论是2D的《神隐少女》还是3D的《海底总动员》,同样能够从儿童的观点出发,并且创造出无限商机。
宁可用心好好编写一个剧本,不管是要走〝儿童向〞或是〝成人向〞,也比空有霹雳无敌超级有够、实在光彩夺目炫丽耀眼的声光特效、却内容贫乏要好。能够兼具创意、娱乐性、启发性,即使用粉蜡笔涂鸦出来,也是一部好的动画电影。我期许各国能够拍出不同风格的特色动画片,别再老是被商业片所独占。动画电影其实具有极大的潜力,能够表现真人电影所无法表现的天马行空。接下来就看各位导演们的努力,让动画片发扬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