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树业有专攻(系列专访七) |
【编者按】 本月19日,中国动画网特约记者 车薪 有幸对文化部主办的“2005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动画片赛事初评做新闻报道,在初评会上见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七位评委。似乎无须多说,这些评委都是在当今动画业取得业绩不斐的人物,同行们在一起,免不了要谈论动画,利用评审的间隙,记者对各位评委做了一次专访,大家各抒己见,阐述了自己对动画界的真知灼见。现把记录陆续刊出,也欢迎网友们一同参与我们的讨论。
树业有专攻
——专访动画作家、导演 孟军
记者:孟导你好!对“我为中国动画把脉”这个话题不知你有什么见解?
孟军:我不知前面几位专家是怎么谈的?我感到在动画界的从业人员,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动画界同其它行业一样,也是个门类齐全、程序复杂的行业。每个门类都需要人才,甚至每道程序都应该有专家。比如动画用光,这个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仔细对这个方面进行研究,里面是大有文章的。光彩和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乃至于作品的风格都有关系,只有弄明白这些,才能把光彩发挥到极致。一部动画片,谋篇布局、造型设计、音响效果、色彩运用都认真仔细做了,动画作品的质量不就上去了吗?所以动画界的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所建树,才是正道。不要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或者拳打脚踢全都来,什么都浅尝则止,那不可能搞出好的作品来。所以,动画它是个系统,应该分工明晰,各树其业,各有专攻。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
记者:孟导不愧是动画业内人士,把问题想的很细。但你谈的这个问题,像是央视陈家奇导演谈的“动画片需要分好类别”的续篇,他强调的是分类,你强调的是分工。的确,在一类的动画片中,需要诸多专攻人员,在多种类别动画片中,更需要有专攻的人才了?
孟军:对陈家奇导演的“动画分类”观点我当然是赞同的了。可以说他是我这个“动画分工”观点的注角。动画片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操盘方法”,都有各自的规律可遵循。所以,在分好类的基础上,搞好分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但是,我在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业务的分工不等于分家,这是个老话题了,但它也很重要。在搞动画片的实践中,“资源共享”很主要,我主张我们中国动画界,是一个大家,在这个大家内,对资源我们都有知情权、运用权。在一部片子中,更不能分家,也有个“信息共享”的问题,尽管有专攻,但也有个互相提示,让工序衔接的更好。使动画片在制作中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我想,我们中国动画已经不是“初级阶段”了,已经到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一些问题上升到理论阶段了。动画片,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应该系统化了、理论化了。当前,比较重要的是把动画分好类别,让人们在选择后,树业有专攻。在各个项目出成绩了,整体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好,谢谢你的采访。
记者:客气了,说谢谢的该是我。
孟军简介
从业简历:
1989~1994年 深圳,从事动画外加工行业。
1994~1996年 深圳,市文化局八骏动画。创作执导短片《世界村历险记》。
1996~1998年 广州,省宣传部广州市泛彩动画。任系列长片《新三字经》总导演。
1998~2000年 深圳,独立制片。受托徐克电影工作室,执导,制作《小倩》动画电视版第三集。
受托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创作,制作龙年动画贺岁片头,动画mtv《朋友最珍贵》。
受托北京黑蚂蚁动画,创作,制作古典音乐动画短片《船歌》《帕格尼尼狂想曲》以及实验短片《聊天》。
2001~2003年 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创作,制作动画电影《小兵张嘎》片头。
2004年 北京,组建工作室,从事长片动画电影的前期创作和参与电视动画广告活动。
2005年 深圳,全空间公司筹备动画影片《狐仙传》前期工作。
关于作品:
《聊天》——由中国动画网选送,获2001韩国PISAF国际动画节印象奖。
由北京电影实践社选送,获中国首届独立影像节最佳剧情片,入围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数字单元竞赛。2002年受邀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单元的展影,受邀台湾金马电影节的展影。
由北京黑蚂蚁动画选送,获首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最佳学术短片。
《船歌》——由北京黑蚂蚁动画选送,获首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最佳音乐短片。
目前正在筹备动画电影(院线版)《狐仙传》的融资和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