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家园  动画人最专业的动画理论网站。
高级搜索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动画理论 >> 漫画在两岸三地的命运

漫画在两岸三地的命运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出处: 作者: 日期:2006-2-15 16:54:20 3D MAX 动画制作教程 | 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 | 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 | Photoshop入门与进阶实例

 注:本文中的漫画只局限于故事漫画或者可成系列的幽默漫画,不包括讽刺、政治等单幅漫画。

 去年,动漫展越来越火,三辰集团宣布进军漫画产业,〝漫友〞今年推出一本全原创的漫画杂志,内地的漫画市场似乎振翅欲飞。

 近年来,多位台湾漫画家来内地发展,用〝遍地开花〞来形容眼下内地市场中台湾漫画家的各类作品,实不为过。

 上海人美如今俨然已是内地出版港产漫画的重镇,其拳头产品马荣成的《风云》在业界风起云涌,累计销量突破130万册,号称中国最畅销的香港漫画。

  20047月由台湾知名漫画家赖有贤主持的〝上海格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花蝶妮妮〞的自有漫画形象为元素,推出了《妮妮日记》,以配合台湾网禄科技集团在2002年创造的〝妮妮〞饰物品牌在内地的推广,据悉,网禄已经成功在中国内地开设了20多家〝妮妮〞专营(花蝶饰多)连锁店。这套由赖有贤绘制的四格漫画《妮妮日记》在通过〝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在内地出版,台湾漫画家从单纯的漫画出版转向立体产品与平面出版相互配合,并辅之以专卖店的形式去挖掘潜力无穷的内地市场是国内漫画界的一个全新的尝试,而在国外,美国的〝贝蒂〞、日本的〝HELLO KITTY〞早已与娱乐一起成为经济文化的主流。

 笔者就此事采访了赖有贤先生,他认为这种专卖店是一个很好的图书发行渠道,然而,他谈得最多的不是市场上的问题,而是漫画在台湾、香港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他讲述了台湾漫画发展的两次高潮,却因政府不提倡,又后继乏力,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台湾漫画市场被日本漫画全面吞食;而香港漫画又是另一番景遇,因为黄玉郎的崛起,最主要的是香港漫画非常好地符合了港人的阅读口味,创造出功夫漫画而赢得了本土市场。赖有贤先生谈到内地漫画市场时充满了期许,他很高兴地看到内地的政府非常提倡本土漫画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内地的市场对漫画的需求也很大,远未达到饱和。

 通过赖有贤先生的介绍可以得知,尽管同属华人圈,新漫画在两岸三地的命运却迥然不同,比较这些不同之处,不仅较之单一的研究更加全面,而且还能辐射到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能给出的资料趋于简略,只拣具备代表性的事件,并多论述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只希望理清一个脉络。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新漫画在内地、台湾和香港的情况。

 创作:从老漫画到新漫画的路各不同

 老漫画主要指的是多格漫画和一页单幅的连环画,新漫画专指电影分镜头式的漫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内地、台湾和香港三个地区的漫画创作情况:

 内地——连环画与新漫画出现断层,一切从新再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新漫画未进入之前,以连环画为代表的老漫画就已衰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在此就不赘述。目前创作新漫画的主力是看日本漫画入行的青少年,他们多缺少美术基础,无法从生活中提炼人物形象,很多模仿日本,形不成个人风格,也没能做到量产,至今无绝对的领军人物出现。

 台湾——老漫画与新漫画比翼齐飞,但只是蜻蜓点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本土漫画掀起一波高潮,此时形式多为四格漫画,代表人物为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萧言中、麦仁杰,孙家裕等人,其中几米的绘本作品也很受欢迎,今天由于青少年都转向日本漫画,他们的作品主要为成人阅读;成功转入新漫画创作的漫画家也不少,比较有名的是郑问(现为日本籍)、赖有贤、高永、游素兰等人,他们在日本漫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但是这些风格都比较个人化,还无法象日本那样能够集中体现本民族的气质而为全民阅读,值得一提的是,郑问的水墨漫画充溢着先秦两汉的气息,颇有古意,是唯一打入日本并受到欢迎和尊崇的中国漫画家。

 香港——老漫画成功转型新漫画的典范。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受内地漫画影响,香港出现第一批漫画家,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引进大批日本动画片,日本盗版漫画也紧随跟进,一直深受中国漫画熏陶的青年漫画家也受到不少冲击和影响。此时黄玉郎,上官小宝,上官小强,等人纷纷仿效,投入新型连环漫画创作,他们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出版上也形成自己的模式,从而带动和影响了整个香港漫画界和漫画出版业。在内容与形象上,黄玉郎开启了香港功夫漫画的先河,其人物形象孔武有力,身材矫捷,多为俊男美女,但又不同于日本,能反映出某些港人的气质。80年代,马荣成承前启后,从而带出一大批香港漫画作家,使得这种风格和特点得以在香港普及,形成了独有的港漫风格牢牢占据了本土市场。

 通过三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内地的漫画创作力量最弱,在于它没有一个新老承接,等于一切是从新开始;而台湾在新老漫画阵营里都有着很强的创作力量,但比较个人化,没有形成一种地区特色,也没有出现一部宏篇巨著来抓住大众读者群,这使得台湾漫画虽然人才济济,却始终无法占据主要市场;香港漫画符合本地需要,又能做到量产,从而成为华人圈中唯一能保持自己特色和市场的漫画,缺点是流水线的生产压制了个性的发挥,使得港漫风格过于集中而不能有所突破,难以满足外地需求多样的市场。

 出版:连接创作与市场的桥梁

 出版使漫画走向市场,又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漫画创作,好的出版社、好的编辑往往能使创作与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决定一个地区漫画的命运。

 内地——缺乏出版社的支持,连环画没能完成向新漫画的过渡。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连环画市场崩盘之后,出版社再不看好连环画,没有了出版渠道,大批连环画作者纷纷转型转行,以致能够留下来与新漫画接轨的廖廖无几。当这一批少数连环画家尝试新漫画创作以求连环画新生的时候,只获得很少的机会在杂志上以连载的形式发表,比如在《画书大王》上发表的谭晓春的《蟠桃会》、陈军的《天剑》。国有出版社不敢冒险(不是自己的公司,没人负得起这个责任),只有在1991年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了徐锡林绘的10册一套的《精忠报国》,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运用香港新漫画的形式画连环画,虽然在同行中引起了注意,但销量不好使得出版社对再出这种新漫画噤若寒蝉。到1993年《画书大王》创刊的时候,全国几乎没剩下几个连环画作者尝试新漫画创作了,而正是这本刊物带动了内地新漫画创作稚嫩的起步——大批潜在的模仿日本漫画享受创作快感的青少年终于有了一个可供刊登的平台浮出水面,连环画与新漫画就在这个时刻印证了事实上的断层。

 台湾——出版全面放开,市场被瓜分殆尽。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坚持出版台湾漫画作家作品的时报出版社,从1981年起办《欢乐》,以郑问和蔡志忠的漫画开启本土作家创作的生机,囊括了敖幼祥、萧言中、麦仁杰,孙家裕等名噪一时的高手。然而,正当时报出版社努力培育本土漫画家并见成效形成一鼓高潮的时候,日本盗版漫画铺天盖地而来,与内地盗版不同的是,台湾的盗版是堂而皇之地通过台湾〝国立〞编译馆的审查,在台湾遍地可见,不用躲躲藏藏,与之同时,〝国立〞编译馆却对本土创作颇多钳制,当时台湾一著名漫画家牛哥就此事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漫画清洁运动〞,结果惹上一身的官司。

 盗版让出版或发行商有了获利的捷径,既然取得国外漫画并加以复制是如此容易,又何必花心血培养国内漫画家呢?台湾漫画家在内忧(没有出版社愿意长期培养)外患(港日盗版漫画相继引进台湾)的夹攻下,黯然结束这波高潮期。时至今日,日本漫画早已获准正式入台,台湾漫画市场有95%被日本漫画占领,于是同文同种的内地就成了台湾漫画家新的希望,这就是本文开头说的台湾漫画〝西进〞的根本原因。

 香港——快速出版抢占市场。

 在香港是允许个人出版的,黄玉郎综合了中国连环画、美国漫画、日本漫画的技法,最终确定下来他的漫画用A4纸彩色印刷,薄薄一本约三四十页,以周刊形式出版;而日本漫画的本地中文版却沿用日本单行本的形式,用B5纸黑白印成约二百页的书,平均一两个月才出版一次。这样黄玉郎就抢得了先机。

 香港漫画工厂式的制作也加快了出版速度。随着读者对漫画质量和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少数漫画家确实忙不过来,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通过大家合作来完成一篇作品,于是出现了工厂式的漫画制作,如有专人做背景气氛,描头发和画衬衫,有的画肌肉纹等等。这种大量生产漫画的结果,就有可能把双周刊改为周刊。这种分工制作虽然会淹没个人风格,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使漫画家黄玉郎成功地将一个手工业式的创作室发展成为上市集团企业。虽多经波折,他现在的〝玉皇朝〞仍是香港的主要出版公司。

 市场:政府与社会环境牵着线的另一头

 出版会影响创作,那么,又是谁影响了出版呢?很显然,由政府和社会环境主导的市场才是最终的牵线者。

 内地——虽然政府鼓励漫画创作,但主流很长时间没有意识到漫画的魅力。 

  19955月,就在《画书大王》停刊之后不久,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启动中国动画〝5155〞工程,特批了5本动画、漫画刊物,这使得由《画书大王》培育的作者能够继续燃烧他们的创作热情。从《画书大王》1993年创刊到2005十几年的时间内,虽然也涌现了大批的漫画创作者,但主要还是局限在漫画的发烧友里面,他们有少数坚持住了创作热情,从自我陶醉式的创作转入到有针对性的创作,在漫画圈里面赢得了一定的名声,有多数发现画漫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玩,于是销声匿迹了,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很难引起圈外主流社会的关注,使得这一切都显得有那么一种自娱自乐式的尴尬。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社会上大量传播的是日本盗版漫画,内地原创又是太多的模仿者,这使得新漫画被打上哈日的标签,自然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只是因为近几年漫展频频,特别是去年漫展达到一个高峰期,吸引众多的人来参观,才引起媒体主流的关注,一些公司发现漫画有这么大一块市场也开始蠢蠢欲动,比如三辰集团就把漫画作为今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如果有更多这样公司参与进来培养漫画人才,那么内地的原创漫画离兴旺也就不远了。

 台湾——政府不对漫画做任何扶持,对其放任自流。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因〝漫画审查制度〞让台湾漫画黯淡了20年。漫画家赖有贤说,这个审查制有许多莫名其妙的规矩,例如因为认定狗不能说话,所以只要有狗说话的作品就可能被禁。有过这么长的审查期,使得以前的漫画家的经验无法获得传承,否则台湾漫画将不会是现在这样。虽然台湾政府对内有过种种限制,但是对外却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结果是港日漫画在台湾大行其道,台湾漫画家却在台湾被边陲化。台湾漫画家这时所能冀望的,就是尝试扩大市场,而市场就在中国内地。

 香港——政府给漫画制定底线,大众文化空前繁荣。

 香港立法局于197572日通过《不良刊物法案》,直到今天仍然有效。这个法案促使黄玉郎把他的成名作《小流氓》改成《龙虎门》,并删去了很多暴力画面,这防止了香港漫画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向着极端边缘化发展。今天的香港漫画颇能描绘出香港特有文化,受到社会普遍认同,可以说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有效的调控。

 从社会环境来看,整个香港社会流行文化都比较发达,特别是当时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在全港都引起了轰动,这使得黄玉郎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港人的阅读心理,创出了独特的功夫漫画。另一方面,70年代的香港黑社会林立,弱势群体希望强力英雄的出现来获得心理平衡,黄玉郎满足了人们这种愿望,他的漫画自然会得以畅销,这有点类似于美国的超人漫画,只不过一个是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传统功夫。

 结语:无论漫画在两岸三地的命运如何,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日本漫画的攻势下站住脚跟,并走出去。现在看来,台湾香港是走在了内地前面,但从长远来看,内地有一块保护得很好又非常大的市场,将会不断地吸引台湾香港的漫画家来内地发展,他们在内地招聘助手,就会把自己的成熟画技带出去,去影响这么一批人,这好过没有任何基础的模仿。事实证明,曾经的流行歌曲、电视剧都有着类似的历程。以后,漫画很可能就成为联结大中华文明诸多桥梁之一,获得应有的尊敬与普及。

感谢赖有贤先生提供第一手资料

(来源:动漫产业资讯

 

责任编辑: brahma 参与评论 H网电影院 超爽动漫 电影 | 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 | 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 | 超低价图书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卡通”在它..[02-15]
上美影又一部..[02-15]
中外动画、漫..[02-15]
成都欲建动漫..[02-15]
人气漫画《喧..[02-15]
湖南动漫要奋..[02-15]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创作说说(旧版)|标志大全|友情链接
动画创作家园QQ群①:2444514(满) QQ群②:15363563(满) QQ群③:48533909(满) QQ群④:44832229 (满) QQ群⑤:43100861 (满) QQ群⑥: 48773990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冀ICP备19004920号-4
如果您感觉动画创作家园不错,别忘了告诉您的朋友哦,朋友会感谢您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