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剧本理论 >> 电视短剧剧本创作的选题和技巧初探 |
周浩峰 李剑
陕西电视台《都市碎戏》开播后,曾有这样一种说法:《都市碎戏》压根就是一种“俗”文化,玩的就是个“俗”字,越俗越贴近现实、贴近寻常百姓。但是 ,“俗”不应该成为制作者制造廉价娱乐的托辞。其结果就是,虽然在不到三个月内“高产”170部,而最终获得通过的只有110部。究其原因,还是编剧思路的问题。
选 题
《都市碎戏》顾名思义,就是戏剧化表现西安市民生活的琐情,碎,既是“小”的意思,人物不多,场景简单,讲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因此《都市碎戏》所选的题材着重展现老百姓平常的生活,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目前,不少电视观众就表示,厌倦了当前银幕上一批又一批的俊男靓女、野史正闻,反而向往“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感受生活的温馨亲情和人性光辉。
1.平民意识是《都市碎戏》选题的基本原则
平民受众。电视正在更多地成为中老年和低文化、低收入群体的选择。因此,《都市碎戏》应该是给这一部分平民百姓看的。它的宗旨是依赖于平民百姓,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平民视角。我们的编剧应该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或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捕捉到平民百姓所关注的热点、焦点,捕捉到他们内心的欢喜、悲哀和愤怒。
平民生活。人们常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电视,尤其是电视剧,必须观照平民百姓的那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因为在这些平民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平民参与。《都市碎戏》从剧本创作到拍摄都最大限度地接受了非专业的平民百姓的参与。平民的参与不仅仅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观众,而且也鼓励了其中有创作欲望的人们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写成剧本。虽然说有的剧本写作不那么老练,但选题、角度新颖。从业人员应该多鼓励和多征集,培养他们成为《都市碎戏》在各个领域的观察员。
2.低视点、高立意是《都市碎戏》不变的内核
《都市碎戏》不像长篇连续剧那样,将一个问题深入展开,所以《都市碎戏》的编剧就必须从一个小的问题切入,来说明一个大的道理。如《内急》,说的是一个出租车新手在运行过程中不停地喝水,结果内急到处找厕所。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该片的背景选择在西安创卫的今天,那么它的立意就是呼吁多修建公共厕所,为人群提供方便。我们看到该片就是从一个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入手,来反映一个普遍现象。观众看过之后很自然地就会理解到,如果公共厕所够多,而且布局合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节目播出后,反响不错,在当月的收视调查中,该片名列前三名。类似这样虽然切入口很小,但却能够引起人们认真思考的立意,是很高明的。
3.以新闻为线索,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是《都市碎戏》所推崇的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西安每天有新闻线索1000多件,具有新闻价值的有200件,而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有20件。”那么,可以说,这20件新闻都是可以作为《都市碎戏》选题的。从《都市碎戏》开播始,栏目经营者就将《都市碎戏》与陕西电视台品牌栏目《都市快报》捆绑推出,而且是无缝连接。其目的是明确的,就是延续新闻事件的披露,使其成为除新闻之外人们了解西安的又一个窗口。
技 巧
编剧属于文学范畴,是需要技巧的。电视短剧的时长只有短短30分钟,要在有限的时空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都市碎戏》的结构安排传统电视剧在结构安排上往往会采用一种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家庭,三对以上的主要人物的网状故事框架。但《都市碎戏》不同,故事单一、主要人物不超过三人、采用单线最多双线叙事结构、节奏紧凑,这就是所谓的《都市碎戏》的创作经验。
这些经验其实就是模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结构必须分为头、中、尾这样的三段式。后来人们感觉在一出戏里高潮特别重要,应该强调,就出现了“启、承、转、合”的说法。之后黑格尔总结出“冲突律”的结构思想,他认为戏剧冲突是布局的依据,他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头、身、尾”的三段式说法:“合适的起点就应该在导致冲突的那一个情境里,这个冲突尽管还没有爆发,但是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必然要暴露出来。结尾则要等到冲突纠纷都已解决才能达到。落在头尾之间的中间部分则是不同的目的和相互冲突的人物之间的斗争。”其实,从那以后,直到今天,这已经成为包括电影在内的剧作艺术所普遍遵循的结构法则。
作为电视剧范畴的《都市碎戏》也难挣脱这种传统的模式。最近看到《都市碎戏》播出的《不要欺人太甚》。剧中主要人物草根是一个来自于陕北山区的小伙子,在城市学习了烹饪技术,来到饭店工作。为学到该饭店招牌菜的技术竟然给大师傅下跪。一次草根因阻止大师傅的不轨行为而为自己埋下祸根。草根的豁达和厚道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欺人”。最终草根的技术和厚道赢得老板的认同和赞赏,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爱情的大结局。这种结构就是典型的“启、承、转、合” 模式。
2.《都市碎戏》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的设置
没有矛盾冲突难以构成戏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市碎戏》同样也要有矛盾的冲突,同样也要有主次矛盾,而且还特别讲究矛盾的设置。好的剧本要求创作者在短时间内让矛盾冲突迅速地展开、发展、激化、解决。各种矛盾形成了各自的情节线索,这些情节线索交错穿插纠葛在一起,构成剧本的情节内容。同样,几条情节中有一条是贯穿全剧的“主线”,这条情节主线是由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发展、激化、解决构成的。像我们前面说的《内急》,它的主要矛盾就是司机希望马上能找到可以方便的地方,但由于乘客没有到达目的地和司机的不好意思以及有公厕的地方又不能随便停车等原因,阻止了他立刻解决矛盾。剧作中这个看似没有大波大澜的矛盾很好地运用了“蓄势”和“造势”的手法,使每一个情节点、情节线的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合理性。
人物的性格是靠剧中各个矛盾的展开、解决来体现的。应该说,在《都市碎戏》中成功塑造的人物不多,人物性格设计几乎谈不上,人物的属性主要靠的是简单的对话甚至采用最常用的旁白来铺设。人物显得很苍白,能够让人记住的少,喜欢就更谈不上了。主要原因就是《都市碎戏》人物大都是单一性格。
带有多元化性格美的人物,具有永远的魅力。我们不可能在30分钟内塑造一个个经典人物,但起码是可以赋予他们多一点的性格,让他看起来更立体、更丰满、更真实。《都市碎戏》播出的《黄碟事件》,主人翁六成无意买了两盘黄碟,急于回家观看,却几次都被邻居老王干扰没有看到。当最终看到 “黄碟” 时,不想妻子突然进门,后果可想而知。该片六成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编剧几乎用了整个的篇幅,紧紧围绕六成买碟、看蝶的情节来进行的。
3.《都市碎戏》情节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出良好的戏剧,它的故事情节必须要能满足“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要求。一是说如果它超出“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范围之外,违反了显而易见的常识原则,这样的题材会遭到观众的拒绝。二是说戏剧的本质并非只是单纯的模仿真实,而是能表现生活具有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面貌。目前,我们看到的许多《都市碎戏》凭空想象的东西太多。笔者并不反对想象,但起码也要讲究你所设置的情节是否能满足“可能性”与“必然性”,以及上下事件的逻辑关系。《都市碎戏》播出的《出狱归来》,刚出狱的亲生父亲看到女儿养作为编剧没有足够的铺垫,就迫不及待推出结果,就缺乏必然性了。我们可以看出该片的主题和立意是美好的,但这样处理就给人一种太离谱的感觉。
应该说,观众突然从“雅”看到“俗”的作品的感觉就像看到自家邻居二狗子那样欣喜,那种亲切与热情的确将观众拉入了《都市碎戏》节目中,对节目开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迎合观众,语言一味追求哗众取宠,时间久了,观众就会不买账,甚至腻味、厌恶。
我们不妨搞几个“雅”点的东西投石问路,来挽救固有的市场,甚至从痴迷于网络人群中拉回点观众。这些观众不仅能增加点数,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定的话语权,影响力不可小视。
我们也不妨搞几个连续或者系列剧,用充足的时间塑造几个观众喜爱的人物,培育观众对《都市碎戏》期待心理。愿《都市碎戏》不仅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还能成为一个百姓造“星”的平台。
(作者单位:陕西电视台/责编:唐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