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场面
首先应该展现你的故事环境的细节,但是如何开展它们,却并没有成规。以实践、季节或者天气开始,能够很快传达出你所要寻找的气氛,随后而来的,便是地点及其重要物理特征。
外 游行场地——日
清晨,天很蓝,阳光强烈,热浪在草地上生疼。场地边的露天看台上,红白蓝星条旗飘扬。
提示! 编剧的描写只需揭示事物的本质。在上面的动作段落中,你得到了足够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大热天的清晨,而且即将有一场军事庆典。如此少量的描写,才能体现出行业水准,并且深得制片人喜爱。是的,剧本会被不同人阅读,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犯糊涂。制片人会给阅读者一些特殊的指示,对任何一个电影制作者而言,这些指示都会符合戏剧规律。阅读者寻找的是那些同戏剧一样,能够在银幕上起作用的故事而不是要寻找短故事或者小说。
当然,你想鼓励人们将你的剧本读下去,但是如果你用“金星在地平线上闪动”来形容日落场景,那你实在是弄巧成拙。电影从业人员讨厌这种东西,而且如果他们说“你的剧本读起来像小说”,这实际上是含蓄的批评。一些业内阅读者甚至说他们通常直接跳过动作段落,只读对话。有一次,我听一个导演抱怨:“我不需要这些单倍行距的废话,只需要告诉我在什么地方拍摄、都有些谁、他们在做什么。”
或许,你会问,没有了描述,一个编剧如何传达情绪、意义和人物的行动?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将场景视觉化(如同在脑海里重现)。
☉决定好你想要观众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写下可以传达意义的视觉形象,而不是解释。
☉只写下摄影机能拍下的细节和演员能表演的动作。
在我们的“游行场地”这个场景中,细节都很简洁,但是摄影机能够拍下它们。不用解释或者描述,视觉形象就能引起有意义的联想。比如,清晨的光线和中午或晚上的光线不同,虽然场景在早上,但我们能看到草地上升腾的热浪,这些细节显示季节是在夏天;游行场地的背景暗示一场军事庆典即将举行;三色星条旗暗示是在美国。在美国,什么全国性夏季假日有军事庆典呢?纪念日?7月4日?在这种背景下出场的人物,我们预期他们会做什么呢?现在,为了继续我们的讨论,让我们重写这个场景。
外 游行场地——日
清晨,天灰蒙蒙的,草地上覆盖着新雪。场地边的露天看台上,红白蓝星条旗飘扬。
只一个元素改变了——气候,夏天变成了冬天。第一个场景暗示时间是在独立日,我们脑海中会浮现游行庆典和野餐的情景;而第二个场景暗示是在灰色11月的老兵节,这给故事渲染上了寒冷的视觉气氛。按常理推论,观众会觉得人物在7月4日的行为,会与老兵节中的人物的行为有极大的不同。只要换一个形象,我们就能改变整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