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 >> 剧本理论 >> 宫崎骏作品研究 |
宫崎骏是当今世界最为瞩目的动画大师之一,也是我所敬仰的一位导演。本文将以宫崎骏影片的剧作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并简要分析其剧作和视听表现结合的手法。
一,剧作特点研究
1,仿真式剧情与间离式剧情
好莱坞传统故事片一直以逼近真实作为衡量影片成败的标准,即不求现实真实性,而追求观众“自愿地信以为真”。本文称这种类型的剧情模式为仿真式剧情。
迪士尼传统动画片常采用歌舞片的表现形式,同时大量运用非现实的滑稽动作、夸张表演制造搞笑噱头,这些手法虽能在观感上愉悦观众,但对观众“自愿地信以为真”的过程形成了阻断。本文称这种类型的剧情模式为间离式剧情。
宫崎骏的各类影片既包含有仿真式剧情模式类型,也包含有间离式剧情模式类型。如《风之谷》、《千与千寻》等,是典型的仿真式剧情模式类型;而带有漫画特征的《百变狸猫》、《红猪》等,则以漫画夸张手法形成了部分段落的间离式剧情。
从宫崎骏多数影片中表现出的作者气质,可以看出他本人更倾向于仿真式剧情模式。《百变狸猫》中叙事娓娓道来的慢节奏,主要体现出宫崎骏的合作者高田薰的导演风格,与他们合作的另一部影片《回忆童年点点滴滴》非常相近,此片也主要由高田薰执导。《红猪》据说是一部宫崎骏自画像式的影片,但该片后半部分充满漫画式搞笑的段落,明显在剧情风格方面与前部脱节,显示出导演缺乏把握间离式剧情模式的整体能力。
宫崎骏的严肃影片基本少有间离式剧情的影子。象《风之谷》、《空中之城》、《千与千寻》等,通片充满令人感动的纯真幻想,不但能让观众“自愿地信以为真”,观影之后仍能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2,细节营造虚构世界
仿真式剧情的基础是必须能让人信服的影片虚构世界。用细节营造虚构世界的手法,在小说写作中较为常见,但并不是电影构建虚拟环境的主要手法。好莱坞传统模式故事片中,一般会将虚拟环境的建立作为故事背景的附属部分,不会专门单独表现。而宫崎骏则在影片中使用类似小说的手法,特别独立地留出一些段落交代环境世界。如《梦幻街少女》中有大量女主角走在各种道路上的镜头,与情节叙事的联系并不紧密;如《空中之城》里的空中之城内有许多神秘莫测的空间,与具体叙事并无联系。
这种影片手法能强化故事世界的可信性,但因占用了叙事时间,会对情节的紧密性造成影响。其它如改编自畅销小说的电影《哈利-波特》,也存在类似问题。
3,剧情的复杂性与不完善性及开放性
与迪士尼或梦工厂的动画片相比,宫崎骏的动画影片情节往往极其复杂。美国商业电影的情节一般相对简单,剧作规则普遍认为不宜在两个小时左右表现过于复杂的故事,以免影响观众理解。美国动画影片的长度一般只有80分钟左右,且经常采用歌舞剧的表现方式,情节自然更加简单。
宫崎骏的动画影片则完全不同。大概是由于其影片多改编自连载漫画的缘故,故事中的情节副线往往多而散,参与冲突的方面很多,但因果关系交织不够严密,容易令观众迷惑。如《幽灵公主》中那位夫人与国王的特殊关系就未作交代,致使国王军队的行为意图缺乏逻辑。
这种复杂情节的一个优势是影片感觉大气,立意深远。好莱坞许多缺乏情节的动画片甚至拍摄电影与之相比都显得幼稚单调。另一个优势是复杂情节能够成为开放式结构的基础。传统剧作基本都是封闭式结构,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埋设许多伏笔,提出诸多问题,而这些伏笔和问题都必须在影片结束前一一回应或解答。这种封闭式结构容易让观众理解,并获得情感满足,但并不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规律,因此近些年开始流行开放式结构的影片。
开放式影片就象我们的生活一样,许多情节点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偶然的或难以索解的,结局则充满多种可能。如《千与千寻》的结局就是开放式的,引导全片的千寻与白龙的关系在片尾留出了一个悬念,让观众在结束观影后仍为之挂怀。开放式影片的缺点是不易理解,容易让观众出戏。宫崎骏较好地使用复杂情节掩盖了这个缺点,即不容观众在迷惑处逗留,马上将观众带入下一情节,并严格控制全片开放式情节点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情绪的连续性。
4,主题与现实理念的结合
主题与现实理念的结合,是宫崎骏影片的主要亮点。美国动画片出于商业定位的考虑,在主题方面一直偏于浅层次化,多以善恶、勇气、友谊等无争议的绝对价值观作为主题,以符合每一位观众的审美。宫崎骏的影片则不同,往往把不可调和的现实世界矛盾作为影片主题,如《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终并未解决,《千与千寻》中的是非标准也如现实一般复杂。
总体来说,好莱坞一直将电影当作一种纯粹的娱乐商品,它们在观众进入影院期间占据观众的情绪和头脑,但并不打算在观众离开影院后继续影响其思想、思维。这种电影观念在美国动画片中更为严重,噱头、歌舞、爱情、追逐、英雄主义等固定因素,稍微改头换面后组成一部又一部新影片,看多了难免给人老套的感觉。为对抗这种令观众疲乏的陈腐,动画公司往往靠加大投资的方法,提高影片的视觉冲击力。这也就导致了动画影片成本的逐年上升。
尽管日本的人力成本在全世界而言相对较高,宫崎骏影片的成本仍要远远低于美国动画影片。宫崎骏几乎从来不使用流行的三维长运动镜头来强化视觉效果,但其影片依然能给人宏大磅礴的观感,这是和影片大主题对观众的心理暗示分不开的。类似手法,日本的其他动画大师如押井守、大友克洋也经常使用。
5,复杂人物与简单人物
复杂人物在美国动画片中是很难见到的,他们一般都将角色简单化、典型化,象史莱克那样有自卑心理的怪物,已经抵达复杂度的极限了。宫崎骏影片中的人物,尤其反面人物要复杂得多。如《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是很难用美片的大反派概念衡量的;《空中之城》的强盗婆婆,也是个在正反之间游移的角色。
日本动画片由于普遍在运动画面上节省成本,且普遍改编自连载漫画,复杂人物就成为日本动画的普遍特征。因为只有人物经得起推敲,能引发观众的思索和同情,观众才能忍受画面的缺乏变化和人物的缺乏动感。
和押井守、大友克洋等人的动画片相比,宫崎骏影片的正面主角可算是相对简单、典型的人物了。我相信这也是宫崎骏动画比其它日本动画更成功的重要原因。用复杂的反面角色、配角等,将故事世界真实化、严酷化,典型、简单的正面角色才能显得更光辉、更纯洁。何况主角只有秉承典型、简单的价值观,才能获得各类观众的一致认同。
6,坚持纯真梦想
宫崎骏影片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片中始终如一坚持的纯真梦想。可以想见,一个电影人在漫漫一生的旅途中会经历多少挫折,商业的、流行的、来自同行的各种影响和压力,会不断引诱他改变自己,寻求更容易的道路。从宫崎骏最早的《风之谷》到现在的《移动城堡》,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始终不变的单纯女孩,她或者是守卫家园的战士(《风之谷》、《幽灵公主》),或者只是常见的临家女孩(《梦幻街少女》、《猫的报恩》),或者突然陷入怪异的不幸(《千与千寻》、《移动城堡》),或者只是日常生活的迷惘(《龙猫》、《魔女宅急便》)。无论哪一种,她都会带着不变的善良信念,坚持,再坚持。
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讲,观众不断地选择观看某类电影的心理基础,是一个象过圣诞般的重复的仪式,观众向往那特定仪式举行时的心理感受。宫崎骏的影片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仪式品牌,当观众选择为他的电影走入影院时,预期的就是为坚持纯真而感动。
我们知道宫崎骏的吉布力工作室从创立至今,一直坚持走电影道路,从未试图转向成本更低、风险也更低的电视动画业。宫崎骏本人在因工作右手至残之前,一直坚持亲自绘制每部影片的彩色分镜。也许可以这么说,宫崎骏影片中那个不变的女孩,也许就是激励他在事业上坚持到底的女神吧。
二,视听表现手法
1,3D空间表现手法获得的影片意味与节奏损失
宫崎骏在二维动画影片中表现3D空间感的手法常被称为宫崎骏三段式。即通过场景设计和调度,让角色或道具在场景中按左右、上下、进深3轴方向多次运动,以延伸观众对画外空间的想象。这种手法能让影片的空间感丰富,产生平和舒缓的影片节奏,但也同时造成了过场戏镜头过多的缺陷。
宫崎骏的《龙猫》、《梦幻街少女》等影片,能够散发出一种美好宁静的生活意味,与其三段式手法形成的缓节奏有很大关系。而《空中之城》、《猫的报恩》等片高潮力度的不足,也同样源于此手法对节奏的拖延。
2,将角色演员化的得失
宫崎骏影片表现的一个有趣特点,是他将许多角色的造型,象演员那样反复在多部影片中使用。如《千与千寻》的汤婆婆,不能不让人想起《空中之城》的强盗婆婆,包括《移动城堡》里女主角的婆婆造型也非常类似;而《移动城堡》里改变后的哈尔与《千与千寻》里的男主角也非常相似。
这种手法可能源自漫画家的作画习惯,移植到电影上能形成一种品牌形象的特征,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观众对不同角色个性的“串场”。美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都是单独设计的,一般会尽量避免不同电影中角色形象的近似,这样做也有利于每部影片形成独立的美术风格。
3,从想象到传统文化的过渡
《千与千寻》的视觉风格里表现出的日本传统文化,是该片倾倒各国观众的亮点。纵观宫崎骏出品的各部影片,其内涵的文化因素有逐步加强的趋势。最早的《风之谷》的画面,是看不出多少传统文化特征的,那是一个纯幻想的世界。《空中之城》的故事象是发生在欧洲,但里边的士兵装束又象二战时的日本军队,有些不伦不类。《千与千寻》之前的《幽灵公主》,传统本土文化的视觉痕迹已经很重;最近的《移动城堡》,从人物服饰到建筑装潢都充满十八世纪欧洲的味道。
我们不难看出,宫崎骏运用文化的导演手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确实,完全脱离文化的纯粹想象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与观众沟通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相反,将传统文化的东西纳入造型,不但能增加观众亲和力,也能突出影片的画面风格。
美国动画片一向喜欢搬演各国文化,以获得影片的新奇感,并赢得世界各地票房。宫崎骏显然正用同样手法将自己的影片推向世界。我想中国动画也应该从这些世界领先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开拓出更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
·转自“动画编剧小燕”的博客